這是普及社(puji-she)第五篇關於電商開放平臺的文章,今天關注日本的Rakuten,它是一家綜合性的企業,核心業務包括電子商務、旅遊、信用 及支付、金融證券、新聞門戶等。本文關注Rakuten的電子商務業務,也就是日本最大的集市Rakuten Ichiba(樂天市場)微信
互聯網領域的「美國中心論」影響了不少人,在電子商務領域,業內從業者和研究者通常只關注美國的亞馬遜、eBay,加上中國本土的淘寶、京東,世界 其它國家或地區的電商企業至關受漠視。日本市場有三大電商企業,分別是Rakuten,雅虎日本和亞馬遜日本,按交易額來看Rakuten保持着較大的領 先優點;並且,Rakuten雄心勃勃幹勁十足,喊出的口號是「Striving to Become the World's No.1 Internet Services Company」(力爭成爲世界第一大互聯網服務公司),在這樣口號的激勵下,Rakuten近年來進行了瘋狂的國際擴張,力圖把本身獨特的B2B2C模 式推向更廣闊的市場。網絡
Rakuten的發展簡介學習
Rakuten很複雜,適合作大 的案例研究,本文中普及社(puji-she)堅持「從簡」原則,僅對其進行簡單研究。成立於1997年2月的Rakuten晚於亞馬遜(1994)和 eBay(1995),早於中國的淘寶(2003)和京東(2004),大致反映了日本互聯網發展晚於美國卻早於中國的狀況。成立沒多久的Rakuten 於2000年4月登錄日本證券交易所JASDAQ,以後Rakuten開始了業務拓展:2000年12月收購新聞門戶infoseek,2001年上線旅 遊業務,2003年進入證券領域,2004年進入銀行卡業務領域,2007年進入通訊領域,2009年開始電子銀行業務,2012年上線電子書業務。歷經 十餘年,Rakuten逐漸發展成一家擁有多項業務的綜合集團公司。網站
Rakuten各項業務有8200萬用戶,有一半以上的日本人在用 Rakuten的服務;從營收的角度看,整個Rakuten的營收總額在2012年時爲46.3億美圓,淨利潤爲2.44億美圓;2012年 Rakuten的電商部分交易額共14460億日元(約合888億人民幣),年增加15.3%;電商營收佔交易額的比例約爲8%,約有1200億日元(合 70億人民幣),電商業務大約有1300萬活躍用戶(每一個季度至少買一次的用戶);截至2013年6月底,Rakuten有10351名全職僱員。從上面 的數據能夠看出,雖然Rakuten的交易額在日本電商市場處於第一,但它的電商業務和亞馬遜、eBay、淘寶相比有不小差距,按交易額算和京東處於同一 水平。spa
Rakuten的國際擴張設計
日本市場存在三大電商巨頭:Rakuten,雅 虎日本、亞馬遜,但日本市場已經趨向成熟,要繼續保持增加就必須拓展國際市場,在拓展國際市場方面Rakuten至關大膽。2008年5 月,Rakuten首先把電商業務拓展到了臺灣;2010年5月開始,Rakuten正式開啓了瘋狂擴張步伐。爲了順利國際化,Rakuten首先在公司 內部進行了「英語化」革新,要求全部的員工必須說英語,兩年內參加託業考試並要求成績在600分以上,職位越高要求分數也更高;公司全部的標牌一晚上間所有 換成英文版。rest
伴隨Rakuten的員工開始以英語作爲交流語言,其國際擴張大舉進行。2010年7月,Rakuten收購美國購物網站 buy.com,同月收購了法國購物網站PriceMinister。2011年6月Rakuten收購巴西的Ikeda,隨後把其改形成了 Rakuten Brazil,同年7月收購德國的Tradoria GmhH,成爲Rakuten在德國的網站,10月收購英國的Play.com。2012年Rakuten繼續發力,1月收購了加拿大的電子書公司 Kobo,5月領投了美國社會化網絡Pinterest,6月收購了西班牙的視頻點播服務網站Wuaki。2013年5月,Rakuten收購美國購物網 站Daily Grommet的大多數股份,6月,收購美國倉儲物流公司Webgistix,9月收購新加坡的視頻網站Viki,Rakuten還計劃在2013年末前 上線新加坡網站。視頻
Rakuten的B2B2C模式產品
Rakuten的創始人三木谷 浩史(Hiroshi Mikitani)在美國生活和學習過,Rakuten總體模仿eBay的模式和風格,好比它也有Auction業務,收入來源於入駐費(tenant fees),交易佣金和少許廣告;不一樣之處在於Rakuten對賣家要求更爲嚴格,要求是B類賣家(雖然不少B類賣家很小)。1997年最初成立時,僅有 13個賣家。到2012年末,Rakuten的商戶數量也僅僅超過了4萬家,和eBay、亞馬遜有數百萬商戶相比差距極大,而國內的天貓有30萬商戶,京 東今年的商戶數量也將超過Rakuten。嚴格篩選商戶是Rakuten模式的第一大特色。域名
有別於亞馬遜以產品爲中心組織開放平臺不 同,Rakuten是以店鋪爲中心,這點和eBay及天貓類似,但Rakuten給了店鋪更大的品牌曝光度和自由度。Rakuten的理念是服務好賣家, 讓賣家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和買家創建真實的聯繫。爲此,賣家在Rakuten上的店鋪被鼓勵進行個性化設計,儘可能作到千店千面,店鋪能夠充分展現本身的 品牌形象,能夠作到除域名外全是本身店鋪的宣傳頁面。Rakuten給了店鋪充分的自由度,在寬鬆的規則下店鋪能夠自由運營,甚至賣家還能夠經過 BuyMail產品向用戶作推廣,Rakuten在必定程度上是把用戶和賣家共享。
Rakuten創始人三木谷浩史(Hiroshi Mikitani)專門寫了一本題爲「Marketplace 3.0」的書籍論證本身獨特的B2B2C纔是電商發展的將來。在三木谷浩史看來,3.0時代的互聯網是被個性化、智能搜索和用戶行爲所驅動,而電子商務和 社交網絡的融合是3.0時代的最大特色,因此Rakuten從一開始就鼓勵賣家和買家真實接觸,本身也投資了Pinterest這樣的社會化網絡。三木谷 浩史(Hiroshi Mikitani)對Rakuten的模式極爲自信,其收購的電商網站通常會被改形成和Rakuten同樣的模式。
Rakuten的機遇和挑戰
Rakuten喊出的口號是「力爭成爲世界第一大互聯網服務公司」,這就是立志要成爲亞馬遜的取代者。應該說,Rakuten有本身獨特的優點,至少在 日本電商市場領先地位穩固。並且,經過它的" Super Point Program"項目,Rakuten把本身的各項業務串起來,加強了用戶黏性的同時能爲消費者提供一站式的互聯網服務,有超過一半的日本人是 Rakuten的用戶。近年來的國際擴張,Rakuten展現了本身的決心,目前已經在近30個國家和地區有了業務。
儘管 Rakuten很兇悍,但真要挑戰亞馬遜,各方面實力還差很遠。亞馬遜2012年的銷售規模近900億美圓,約爲Rakuten的7倍;Rakuten進 軍的電子書領域,其電子閱讀器Kobo的出貨量不到亞馬遜Kindle的1/10;Rakuten在法國收購ADS和在美國收購Webgistix,試圖 推出挑戰亞馬遜的Prime和FBA物流服務,但直到目前「Rakuten Super Logistics」依然侷限在日本市場。
Rakuten的國際擴張帶來了鉅額成本,國際市場一直處在虧損狀態;而倉儲物流方面的投入,也直接影響到了Rakuten的盈利情況。Rakuten的 電商業務盈利能力較差,更多的是靠銀行及證券業務輸血。和亞馬遜及eBay相比,Rakuten的體量還較小,對倉儲物流的投入有點力不從心;日本國內市 場已經成熟,受制於資金實力,其國際擴張通常也以收購中小網站爲主,是否有效果還不能肯定。並且,Rakuten對自身過於自信,本地化方面或將遇到困 難,2010年Rakuten和百度在中國成立的「樂酷天」不久後失敗便是證實。
普及社(puji-she)由黃淵普和張鈞泓兩人維護,直接轉載普及社文章,請尊重原創,務必註明「做者黃淵普,品途網合夥人,微信公衆號:普及社(puji-she)」。若是你以爲咱們的文章還不錯,請把它分享給本身的朋友,「普及社」(微信號:puji-she)須要你幫忙推廣,在此拜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