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是2018年3月,距離2016年3月AlphaGo在圍棋大戰中4:1打敗李世石已有兩年時間。最近幾年在谷歌等大公司的領帶下,「人工智能」這個詞彙反覆出如今公衆的視野中。算法
隨着人機大戰的結束,「人工智能」這個大風口也被引爆到了極致。安全
隨處可見被冠以「智能」的物品:智能水杯、智能手錶、各類智能家居等等。服務器
而本人也給這場大潮貢獻了幾百個大洋。網絡
「深度學習」從2006年開始取得突破,AlphaGO就是用了深度學習的算法才能在圍棋上打敗人類。 學習
而深度學習算法的本質上仍是一個神經網絡,而神經網絡早在20世代40年代就被提出,而且在80年代的時候就達到了研究的熱潮。 大數據
如今「深度學習」算法只不過是將神經網絡的隱含層加多了,而本質上仍是神經網絡。 人工智能
下圖中,左邊是傳統的神經網絡算法的示意圖,右邊是如今的「深度學習」算法。spa
而「神經網絡」算法,所依賴的數學基礎就是機率論。簡單點說,語音識別算法在語料庫中找到最接近的文本;自動駕駛算法算出最安全的行車路線;AlphaGo下棋時,老是算出勝率最大的落子等等。code
雖然人腦會基於機率去作某些判斷,但絕對不是僅僅只基於機率。blog
總結一句,人工智能的核心理論從上世紀80年代到如今沒有本質上的進步
僅僅用機率算法不可能實現具備意識的人工智能
如今「大數據」一詞常和「人工智能」一塊兒被提到,它有另外一個很俗氣的名字——
「不少不少數據」
好比用戶數據(用戶瀏覽過的網頁、查看或購買過的物品、甚至是wx或qq的聊天內容)、交通數據、天氣數據、股市數據等等。
如今上網人數的爆炸,服務器存儲能力和運算能力的提升,使存儲、分析「不少不少數據」成爲可能。
在商業宣傳價值上「不少很數據」這個詞彙,徹底不能和「大數據」三個字相比。
「大數據」是從英文"big data"直譯過來,若是這個概念最早從中國發明出來,可能就叫
「宏數據」
是否是頗有格調?
按照如今業界的承認,人工智能有三個層次:
1、運算智能
快速計算和記憶存儲能力。
2、感知智能
視覺、聽覺、觸覺等感知能力。人和動物都具有,可以經過各類智能感知能力與天然界進行交互。自動駕駛汽車,就是經過激光雷達等感知設備和人工智能算法,實現這樣的感知智能的。
3、認知智能
通俗講是「能理解會思考」。人類有語言,纔有概念,纔有推理,因此概念、意識、觀念等都是人類認知智能的表現。
其實上面1,2兩個智能都只是在軟件層面上實現的,只不過人機互相的接口作得更容易讓人使用,也就是所謂的更「智能」了。
商業的力量很可怕, 能夠改變一個詞彙的意思!!
如今「智能」兩字幾乎等同於「好用」,不信?試試下面的說法——
「智能電視」說成「好用的電視」
「智能手錶」說成「好用的手錶」
「智能手機」說成「好用的手機」
「智能體重秤」說成「好用的體重秤」
換成好用後,徹底說得通,而且更好理解,只不過沒有「智能」二字高大上而已,沒有「智能」二字更具商業宣傳價值而已。
人工智能,從圖靈機-馮諾依曼體系結構到如今能夠說是沒有本質上的突破。
在這裏,本人大膽的預言可能對人工智能產生本質改變的四個突破點:
做爲一員技術男,仍是挺但願看到人工智能有所突破。在看到電影《機器人之戀》、《超體》等超級智能體後老是興奮不已。
若是你剛好讀完了本文,而且也贊成本文中的大多數觀點,下面有幾個總結:
1. 知道了最近幾年的「人工智能」是商業詞彙,但咱們能作的確實很少。畢竟也是大佬們玩的遊戲,做爲吃瓜羣衆的咱們不可能讓人們去忘記「人工智能」這個詞。不過,咱們本身能夠作到增強一下就這個詞彙的抵抗力,在選購商品時若是出現「人工智能」家居之類的詞彙,得看它是否真的是本身所需,還只是打了這個標籤。
2. 雖然如今這場「人工智能」熱潮名存實亡,但信息技術的大應用是實實在在的——這是一個不錯的時代。
3. 上文說的到「認知智能」層次的人工智能,至少在最近100年內不會出現,剛剛逝去不久的物理學家霍金就很擔憂人工智能會反過來統治人類。我想說的是,請好好放心吧,上面說的四個突破點中至少得完成兩個纔有可能到達「奇點」,但如今好像一個都沒有。
4. 當「人工智能機器人」對冠以「智能」二字的產品有購買慾望時,大概這時才能叫真正實現了人工智能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