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商業 是阿里巴巴前總參謀長曾鳴於 2018-11 出版的商業圖書,對最近 20 年中國商業以及互聯網發展有着深入的總結,並描述了將來智能商業的藍圖。前端
筆者之因此讀這本書,是由於筆者所在阿里巴巴數據中臺,須要更深入的理解數據,而《智能商業》就提到了數據時代的變革,對筆者工做有所幫助。git
但讀完這本書後,筆者發現不一樣人站在不一樣視角會有不一樣的理解:若是你是一名數據行業從業者,你能夠理解數據在當今行業發展中如何起到做用;若是你是企業高管,你會領悟到商業平臺發展的規則;若是你是一名創業者,你能體會到點線面體的存在,找到本身的定位;若是你是一名管理者,你能領域到管理模式正在發生的變化;若是你是一名傳統行業從業者,你能體會到爲何互聯網會對傳統行業帶來這麼大的衝擊;若是你是一名社會評論家,你會找到衡量智能時代對人類社會帶來影響的標尺,等等。商業是推進人類社會發展的源動力,甚至也是文化與戰爭的源頭,智能商業正由於將商業講的通透,才擺脫了普通商業書籍枯燥的理論體系,從社會實踐中總結理論,最終能上升到富有哲理的思考。程序員
智能商業一書中有許多關鍵詞,好比 「三浪疊加」 「網絡協同」 「數據智能」 「C2B」 「S2B2C」 「點線面體」 「創造力革命」 「網紅」 「互聯網X」 等等,能將這些關鍵詞串起來的,筆者認爲是 「商業演化」,在近幾十年範圍內,商業模式存在一些不變底層邏輯(「三浪疊加」 「網絡協同」 「數據智能」),而在大趨勢下存在不斷演變的商業模式(「C2B」 「S2B2C」 「點線面體」 「創造力革命」 「網紅」 「互聯網X」)。github
讀完書後會發現,這麼多的關鍵詞,最終都爲了實現 「C2B」 這個商業最終演化目標,即使是遠在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也在爲 C2B 模式打下讓物質資源極大豐富的生產力基礎,而網絡協同和數據智能,都爲了讓商業規模更大,精準度更強,能夠個性化識別每一個用戶的需求。新的組織模式也是爲了更高效服務用戶,整合社會 「點線面體」 的生態關係最終能夠造成 「C2B」 的服務網絡,而網紅、互聯網 X 都是 C2B 轉型在不一樣階段、不一樣行業的嘗試。算法
智能商業全書分爲六個章節,分別是 「智能商業」、「商業模式變革」、「戰略變革」、「組織變革」、「案例分析」、「關於將來」。微信
筆者看過一些相似的書評,將書中的觀點一一枚舉出來,這樣的解讀筆者認爲是難以抓到重點的。看似把重點一一提取了出來,但沒有一條 「邏輯線」 將其貫穿,分散的理解任何一個知識點都不會有太大的幫助。而這條 「邏輯線」 其實就是做者的目錄組織結構。網絡
任何一本書,寫做的目的是做者爲了全面闡述一個觀點,書中的重點都是一個個割裂的小觀點,做者會經過目錄方式組織一條最合理的邏輯路線,將這些重點串聯起來,最終引出做者想闡述的大觀點(智能商業),所以請跟着筆者從這本書的章節結構開始,有一個連貫的理解。佈局
前言學習
前言筆者認爲是最精彩的部分,由於提到了一個核心概念 「三浪疊加」,中國人口衆多,土地廣袤,互聯網發展程度不均衡,所以任何互聯網模式均可能存在,再加上互聯網自身演化很快,當第二浪蓋過第一浪時,第三浪已經悄然造成了,只從規模上可能難以分辨處於尾聲的第一浪與處於巔峯的第二浪,更難分辨出尚未轉機的第三浪在哪。讀完這本書若是能看清楚中國商業發展的前三浪,並預測出將來三浪,目的就達到了。優化
智能商業
第一章的名字和書名同樣,表示咱們如今正處於智能商業時代。經過對中國社會的分析,解釋了爲何商業時代發展的這麼快,並且爲何創業方向那麼多,有些行業快速崛起,有些行業快速衰退,而想要抓住將來,就要把握住互聯網機遇,利用網絡協同與數據智能實現智能商業,而後爲何這樣的智能商業模式能夠勝出。
商業模式變革
第二章講的是商業模式由傳統的 B2C 逐漸演變到 C2B,而在 C2B 演變的過程當中,一種過渡階段 S2B2C 正在快速崛起,而這些名詞並不是人爲創造,而是商業發展天然演化而來的,能理解到 S2B2C 是通向 C2B 的天然演化路徑,天然就能理解如今一些企業模式(好比網紅、大搜車)等,也能天然理解 S2B2C 的不足(畢竟是過渡階段),將來的戰略方向天然就清晰了。
戰略變革
前兩章分別介紹了什麼是智能商業,爲何要作智能商業,以及商業模式的演變,那第三章就天然要介紹企業戰略變革了。第三章介紹了企業戰略如何轉型才能應對智能商業的節奏,好比何制定戰略計劃,以及經過 點-線-面-體 理解企業在市場中的定位,理解了這一點,不只能理解各企業在市場中定位,還能理解之間相互關係,以及 點-線-面-體 的定位是能夠改變的,抓住機遇的企業會逐漸向上發展,失去機遇的企業會逐漸向下退化。
理解了 點-線-面-體 的特性,能夠更好的找準本身的定位,越往上資源越多,但排他性就越強,大部分時候,作一個深耕垂直行業的點,雖然同質化可能不少,但競爭不是排他性的,並且有線與面的平臺支撐,特別是合理利用多個 「面」 後,可能爆發出強勁的商業價值,好比網紅就是同時利用多個 「面」 的典型例子。
從戰略變革這一章能夠看到,這本書雖然前兩章站在 BAT 高級戰略的視角俯瞰商業演化,看似與普通企業,普通我的沒什麼關係,但讀到戰略變革這一章時,能夠明顯體會到理解 「面」 與 「體」 角度下商業思惟後,能夠給 「點」 與 「線」 帶來巨大的戰略價值。
組織變革
第四章是組織變革,由於當戰略變革後,必須輪到組織變革了。工業革命帶來了生產力的極大提升,那互聯網則帶來了創造力革命的浪潮,沒有統一機器的約束,每一個人都能充分發揮本身的創造力 - 前提是組織管理模式要支持。一個新的組織管理模式不是自上而下的分配任務,而是自下而上,充分發揮每一個人創造力的 「賦能」 管理模式。都是互聯網的管理模式是打平的,其實這是終極的理想狀況,經過造成自組織協同網絡,充分調動每個人的創造力。
案例分析
讀到第五章就沒有多少新概念了,但第五章是真正把前四章理論映射到現實案例的實戰環節,這一章咱們能看懂許多企業戰略背後的戰略模式,均可以概括到網絡協同、數據智能的佈局,商業模式都在向 C2B 轉型,舊的面被新的面取代而降低爲線,線抓住了機遇逐漸發展成面,多個面相互協同逐漸造成了 「體」 等多個維度的變化。
關於將來
第六章是對將來的判斷,重點在互聯網與傳統產業如何碰撞,提出的 互聯網x 概念背後有着更深入的含義。若是你今年據說了 「產業物聯網」 這個名詞,能夠甄別一下相應的企業,是僅僅將互聯網技術運用到了傳統行業,仍是將傳統行業從底層的運做邏輯就互聯網化了呢?互聯網不只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思惟,互聯網思惟能夠將被傳統行業束縛住的各個流程逐漸還原到最原始、高效的模樣。
好比說傳統工程須要提早計算銷量固化產能,但加入了互聯網快速反饋的網絡,就能夠實時調整產能,固然這須要整個生產流程的互聯網化,將整個環節都作到快速反饋。
結語 - 新文明:感覺將來已來
印象最深的是引用了經濟學家周其仁的一句話:「文明的一次次傳承和復興,就是一步步找回對人的尊重」。懼怕機器取代人類的思想仍是被侷限在現有的世界觀、價值觀之中的,將工人固定在工廠流水線,或者程序員天天寫着類似的業務邏輯,自己就是一種踐踏人類尊嚴的行爲,而計算機能夠逐步取代這些低創造性的工做,能夠理解爲搶了那些人的飯碗,但站在歷史長河的角度,何不是還給人類以尊嚴?
首先是分析互聯網巨頭都至少作對了這三個方向中的兩個:在線化、智能化、網絡化。
在線化是指將業務都搬到互聯網上,這基本是必備的一條。智能化是利用算法打造競爭優點,好比谷歌搜索算法。網絡化就是造成多方雙贏的協做網絡,好比廣告主與網站主經過谷歌搜索造成網絡化協做。
簡介提到的 網絡協同與數據智能 就是指後二者,它們之間要造成一種反饋閉環就造成了智能商業的雙螺旋:
網絡協同 產生數據,經過 數據智能 進行學習,進一步優化 網絡協同。
網絡協同 須要創建起一張多角色之間的協同網,好比優步組織的司機與乘客的協同網。協同網絡越複雜,經濟效益越大、門檻越高,好比淘寶的協同網絡很是複雜,體如今協同者多(買家,賣家,物流,客服,淘女郎)等等,他們之間也有相互關聯,各角色對網絡需求粘性強,網絡的不可替代性就高。
數據智能 如今全部企業都沒有充分利用數據,數據的潛在價值是無窮的,理論上能夠利用數據作任何戰略決策、管理決策。
而網絡化與智能化疊加,會產生黑洞效應,也就是數據越多越吸附數據,網絡協同越多就越容易擴張出新的協同。
做者對 互 聯 網 這三個字的拆字解讀也更容易讓咱們理解互聯網的本質:
聯: 聯接,從 PC 互聯網開始,到移動互聯網,再到萬物互聯,聯接內容愈來愈多。
互: 交互,從一對多的門戶時代,到經過關注方式的微博時代,再到社交朋友圈時代,交互愈來愈簡單,愈來愈頻繁,也愈來愈精準。
網: 網絡協同。
看了這麼多概念,不知道你是否能理解智能商業的概念呢?也許每一個人都有本身的體會,也許智能商業概念難以被定義,但 網絡協同、數據智能 必定是核心,誰能充分利用這兩股力量,將其充分發揮黑洞效應,造成一套更普遍的「互」,更多的「聯」,更復雜的「網」絡協同,誰就能更好利用互聯網實現智能商業。
商業領域較爲常見的模式有 B2B、B2C、C2C。
B2B 表明企業是阿里巴巴、中化網,阿里巴巴是水平 B2B,是指企業與客戶之間是平行關係;而中化網屬於垂直 B2B,幫助企業尋找上下游合做夥伴。
B2C 表明企業是亞馬遜、天貓、京東,也就是直接把商品賣給消費者。
C2C 表明企業是易貝、淘寶,即我的用戶服務與我的,淘寶主要是我的用戶開網店賣給我的。
而商業模式的變革,是指這些模式最終都要演化爲 C2B 模式,即我的提出需求,企業快速知足。按照筆者理解,C2B 是由客戶驅動的模式,雖然只是簡單的單詞調整位置,但背後須要企業作巨大的轉型,不只組織結構須要調整,還須要企業具備第一章說的 「智能商業」 屬性,由於只有將服務在線化,經過數據智能與網絡協同,才能精準觸達每一位消費者,瞭解每一個人的需求,快速服務與消費者。
然而快速服務消費者的需求還須要背後的供應鏈平臺支持,因此 C2B 將以客戶驅動的模式一直改造到背後的供應鏈邏輯。
然而 C2B 模式跨度太大,最近還誕生了一種過渡模式,就是 S2B2C 的模式,S 指的是供應平臺,經過對小 B 的賦能,讓小 B 直接服務於 C。這種模式是看場景的,由於只有 S2B 的價值大於單純的 B,這個模式才行得通,因此在好比汽車、醫藥行業,小 B 急需 S 賦的業務場景能夠作起來,而在自己就有大 B 存在的行業,就算有 S 賦能,小 B 依然競爭不過大 B,就不適合 S2B2C 這種模式。
另外 S2B2C 的模式也在升級,將來的產品可能會同時透出 S 於 B 的品牌,由於只透出 B 的品牌,可能致使 S 不能很好的掌握消費者需求,只透出 S 的品牌,就變成了傳統加盟模式,而加盟模式最大的問題是沒法發揮每一個小 B 的積極性觸達客戶,加盟本質上仍是 B2C,好比肯德基,一個大品牌對應每一個消費者,就算加盟再多店鋪也不會改變這一點,可是 S2B2C 好比網紅模式,淘寶平臺給網紅賦能,網紅經過本身的品牌吸引能力圈住一批客戶,帶來很是高的轉化率,這就結合了二者優點。
另外也提到了雲集,筆者之前認爲雲集是一種傳銷模式,和微墒差很少,但其實雲集要作的事情就是 S2B2C,將供應鏈徹底打通後,包括網絡系統一併提供給小 B,雲集的小 B 就是任何有微信的用戶,用戶的資源就是他的朋友(朋友圈),因此雲集號稱沒有商品就能作賣家,由於它的 S 服務作得好,集成性高,給小 B 帶來的便利性就高。但問題是 小 B 到 C 環節是雲集的弱勢環節,擁有朋友圈的普通人與網紅有本質的區別,普通人隨意轉發消息也許會帶來朋友的反感與屏蔽,而普通人也不能爲客戶帶來更大的價值,反觀網紅,他們能夠獲得粉絲的承認,成爲粉絲的榜樣,可是你願意承認朋友圈裏隨便一我的成爲你的榜樣嗎?
第二章總的來講解讀了目前出現的網紅現象,以及一些作的較好的獨角獸(好比土巴兔、大搜車),其實他們都屬於 S2B2C 的模式,而他們最終的目的地是 C2B。
既然商業模式變革了,戰略也要變革。以前也說過互聯網處於三浪疊加狀態,從 B2B 開始產生了不少新模式,從 C2B 到 S2B2C,好比 S2B2C 的模式也是在發展過程當中逐漸發現的新模式,所以企業對戰略的制定要採起一種高效反饋閉環,核心在於作戰略實驗。
首先肯定幾個將來可能的戰略方向,各投入一些人力嘗試,嘗試一年後天然會發現正確的方向,此時再將其餘方向合併到正確方向。好比 2011 年阿里巴巴獨立了三個子公司 - 淘寶、天貓、一淘,是爲了賭將來的局勢究竟是 B2C,仍是 C2C,仍是一個搜索引擎指向無數小 B2C。最終發現因爲中國網絡基礎設施還不成熟,致使獨立 B2C 成本過高,所以 一淘 就回到了阿里巴巴。
所以當你發現公司在同時作幾個類似的業務時,先不要急着以爲公司傻,這樣作是在浪費資源,但你是否能看清楚這幾個業務間微妙的差異?也許你不能猜到哪個纔是將來方向(能猜到你就當 CEO 吧),但至少能理解公司這樣作的戰略意圖,而不是作什麼都是淘寶。
對於企業戰略選擇,做者給出的建議是 點-線-面-體。也就是企業必定要在這其中找到本身的定位。
根據筆者讀後的理解,點就是各類各樣服務的角色,好比賣家、模特、獨立開發者都屬於點。線就是鏈接點與面溝通橋樑,好比微墒或微博大 V 都屬於線,緣由是他們聯接了平臺與點。面就是指平臺,好比淘寶屬於面,由於它撬動了整個行業的資源,對上面無數個點賦能,聯接了無數個點,面也是競爭最激烈的一環,也就是所謂的生態競爭,若是面對點的賦能力度不夠,點也許就被其餘的面吸引過去了。體是最大的概念,由多個 相互協同的面 組成,好比物流平臺、網購平臺、支付平臺這三個面之間相互協做,才能逐漸造成體。
順帶一提,體不是一開始就造成,面也不是誰設計出來的,而是先有一個簡單構想,根據市場需求逐步演化過來的,好比淘寶就是由 BBS 演化過來的,那 BBS 就是淘寶的基因,所以淘寶能夠協同那麼多點,能夠快速反饋用戶需求,能夠演化出支付、物流、雲業務並各自獨立發展成新的面。
點-線-面-體 定位越上升,擁有的資源就越多,但面對的變化挑戰就越多,其中「面」的競爭最爲激烈,好比傳統媒體原本是面,但在門戶網站出現有,就降維到了點,微博的出現又使門戶網站降爲成線,而微信的出現使微博降爲成線。
因此看似風光的 BAT 都選擇了最爲艱難的 「體」 的打造,而筆者認爲,到了體這個級別,將撬動巨量的社會資源,帶來巨大的回報,但排他性也是最強的。一個最完整的 「體」 本質上就是一個全面的協同網絡 - 國家,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排斥性你們能夠想象,所以留給體的位置並很少,而新體的出現必然會與舊體展開生死決戰。所以若是創業,將本身定位爲「點」是比較靠譜的,由於有大量的「面」資源可用,只要能找到本身的亮點,就算有競爭,也不會收到太大的影響。
戰略變革後,就輪到組織變革了。組織變革的目的是最大程度激發員工的創造力,所以自上而下的結構是不適合了,須要一種新的組織形態與管理思路。
這種新的管理思路就是 「賦能」 的思路,一方面,賦能的思路能夠提高員工的自主程度,充分發揮其創造力,一方面,賦能能夠轉變管理者的管理方式,使一個經理能管理十幾、二十幾個下屬。互聯網行業的工資都很高,尤爲是頂尖人才,對於金錢的渴望已經不是找工做的最大決定因素,「成就感」 「使命感」 更容易受這些頂尖人才的青睞,所以 「賦能」 的管理思路也是招募到頂尖人才的方法。
最後做者提到了 「自組織協同網」,這是一個很是超前的概念,也源於企業最大的痛點 - 如何衡量 KPI。
隨着商業環境複雜性提升,幾個核心指標遠不能反應一個企業真實狀況。有句話說,若是你只看一個指標,那最後達成的方式必定是你最不肯意看到的,好比淘寶爲了衝刺銷量 KPI,出了整年免網購費用的年卡,也許一天就能完成整年 KPI,但將來一年內可能會虧空整個公司老本。所以利用數據,從多個維度衡量指標是惟一的解法,換個說法,就是用複雜性對抗複雜性。
經過將公司全部業務數據化,訓練出一個逐步優化的模型,是可能從全部維度逐漸趨向最真實反饋公司表現的多維度指標的,衡量員工工做績效方式也同理。
讀完這一段,筆者感覺到數據最終也會被用在員工身上這句話,簡單來講就是晉升答辯不用寫 PPT 了,年末經過上千、上萬種維度對你進行綜合測評,直接出結果。如今已經能感覺到公司在這個方向發力了,第一步是將全部開發過程數據化,也許離這一天已經不遠。
案例分析十分精彩,因爲篇幅限制,筆者就不洋洋灑灑的轉述了,若是感興趣強烈推薦讀原文,筆者至少還會再讀一遍。
從案例分析中,有兩個核心觀點筆者在此處提一下。
第一個是平臺演化的天然性,做者以淘寶的發展歷程做爲案例,說明了淘寶並非頂層設計的產物,而是根據市場反饋的產物,惟有如此才能在高速變化的時代搭建一個平臺。
第二個是網紅案例,網紅不只完成了點到線的演化,並且是綜合利用了多個「面」的案例,經過綜合利用社交平臺(微博),電商平臺(淘寶),快速反應供應鏈平臺(由網紅推進產生的新型供應鏈),結合這三個平臺,網紅這個線被賦予史無前例的能量,帶來了巨大收益。
讀完本書的目的,不只是瞭解當下的智能商業,更是爲了思考將來。
在這個大變革時代,將來戰略是難以預測的,因此憑空去勾勒將來藍圖沒有什麼意義,咱們要在經過戰略實驗快速試探出將來幾年的方向,在第二浪即將到達巔峯時,找到第三浪並積極佈局。
其實本書只能給出尋找戰略方向的方法論,而不能給出具體的將來發展方向是什麼,由於這套方法論自己就是經過戰略實驗快速尋找方向的過程,惟有投入資源去作嘗試,仔細觀察身邊發生的變化,才能逐漸找到將來的新商業模式。將來的商業模式也是在逐步演變的,受到的影響因素太多,所以大概處於一種 「不可觀測」 的狀態,但至少將來十年內 C2B 的模式,筆者認爲是一個固定的大方向,而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結合的產業互聯網也是新的發展機遇,利用互聯網優化傳統行業的各個環節,是一個肯定的方向標。
不管將來商業怎麼發展,都會爲消費者帶來愈來愈好的體驗,這是一個消費爲王的時代,根據消費者的需求,掀起從平臺到供應鏈的全方位改造,目的是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
讀完了智能商業,筆者留下一個思考題:嘗試站在智能商業的角度,分析你熟悉的公司各處於什麼發展階段,走的是什麼商業模式?
若是你想參與討論,請 點擊這裏,每週都有新的主題,週末或週一發佈。前端精讀 - 幫你篩選靠譜的內容。
關注 前端精讀微信公衆號
版權聲明:自由轉載-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創意共享 3.0 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