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計算機的機器指令是一列二進制數字。計算機將其轉變爲一列高低電平,以使計算機的電子器件受到驅動,進行計算。
每一種微處理器,因爲硬件設計和內部結構的不一樣,就須要用不一樣的電平脈衝來控制,使它工做。因此每一種微處理器都有本身的機器指令集,也就是機器語言。編程
彙編語言的主體是彙編指令。性能
彙編語言發展至今,由如下三類指令組成:翻譯
CPU是計算機的核心部件,它控制整個計算機的運做並進行計算。要想讓一個CPU工做,就必須向它提供指令和數據。指令和數據在內存中存放。設計
指令和數據是應用上的概念。在內存或者磁盤上,指令和數據沒有任何區別,都是二進制信息。
CPU在工做的時候,把有的信息看做指令,有的信息看做數據,爲一樣的信息賦予了不一樣的意義。接口
存儲器被劃分紅若干個存儲單元,每一個存儲單元從0開始順序編號。
微型機存儲器的存儲單元能夠存儲一個字節,即8個二進制位。例如一個存儲器有128個存儲單元,它能夠存儲128個字節。內存
CPU要從內存中讀數據,首先要制指定存儲單元的地址。也就是說它要先肯定讀取哪個存儲單元中的數據。
另外,在一臺微機中,不僅有存儲器這一種器件。CPU在讀寫數據時還要指明,它要對哪個器件進行操做,進行哪一種操做,是從中讀出數據,仍是向裏面寫入數據。編譯器
CPU要想進行數據的讀寫,必須和外部器件(標準的說法是芯片)進行3類信息的交互:it
- 存儲單元的地址(地址信息)
- 器件的選擇,讀或寫的命令(控制信息)
- 讀或寫的數據(數據信息)
在計算機中專門有鏈接CPU和其餘芯片的導線,一般稱爲總線。
總線從物理上來說,就是一根根導線的集合。編譯
根據傳送信息的不一樣,總線從邏輯上又分爲3類:擴展
- 地址總線
- 控制總線
- 數據總線
CPU從3號單元中讀取數據的過程以下:
- CPU經過地址線將地址信息3發出
- CPU經過控制線發出內存讀命令,選中存儲芯片,並通知他,將要從中讀取數據
- 存儲器將3號單元中的數據08經過數據線送入CPU
寫操做與讀操做的步驟相似:
- CPU經過地址線將地址信息3發出
- CPU經過控制線發出內存讀命令,選中存儲器芯片,並通知它,要想其中寫入東西。
- CPU經過數據線將數據26送入內存的3號單元中。
CPU是經過地址總線來指定存儲單元的。 地址總線上能傳送多少個不一樣的信息,CPU就能夠對多少個存儲單元進行尋址。 一個CPU有N根地址線,則能夠說這個CPU的地址總線的寬度爲N。這樣的CPU最多能夠尋找2的N次方個內存單元。
CPU與內存或其它器件之間的數據傳送是經過數據總線來進行的。 數據總線的寬度決定了CPU和外界的數據傳送速度。例如,8根數據總線一次能夠傳送一個8位二進制數據(即一個字節)。16根數據總線一次可傳送2個字節。
CPU對外部器件的控制是經過控制總線來進行的。 控制總線是個總稱,是一些不一樣控制線的集合。 有多少根控制總線,就意味着CPU提供了對外部器件的多少種控制。因此,控制總線的寬度決定了CPU對外部器件的控制能力。
1.1節~1.10節 小結
- 彙編指令時機器指令的助記符
- 每一種CPU都有本身的彙編指令集
- CPU能夠直接使用的信息在存儲器中存放
- 在存儲器中指令和數據沒有任何區別,都是二進制信息
- 存儲單元從0開始順序編號
- 一個存儲單元能夠存儲8個bit,即8位二進制數 每個CPU芯片都有許多管腳,這些管腳和總線相連。也能夠說,這些管腳引出總線。一個CPU能夠引出三種總線的寬度標誌了這個CPU的不一樣方面的性能:
- 地址總線的寬度決定了CPU的尋址能力
- 數據總線的寬度決定了CPU與其它器件進行數據傳送時的一次數據傳送量
- 控制總線的寬度決定了CPU對系統中其餘器件的控制能力
一個CPU的地址線寬度爲10,那麼能夠尋址1024個內存單元,這1024個可尋到的內存單元就構成這個CPU的內存地址空間。
在每一臺PC中,都有一個主板,主板上有核心器件和一些主要器件,這些器件經過總線(地址總線,數據總線,控制總線)相連。 這些器件有:CPU。存儲器,外圍芯片組,擴展槽等。 擴展槽上通常插有RAM內存條和各種接口卡。
計算機系統中,全部可用程序控制其工做的設備,必須受到CPU的控制。 CPU對外部設備不能直接控制,如顯示器,音響,打印機等。直接控制這些設備進行工做的是插在擴展槽上的接口卡。 擴展插槽經過總線和CPU相連,因此接口卡也經過總線同CPU相連。CPU能夠直接控制這些接口卡,從而實現CPU對外設的間接控制。 CPU'經過總線向接口卡發送命令,接口卡根據CPU的命令控制外設進行工做。
內存地址空間
最終運行程序的是CPU,咱們用匯編編程的時候,必需要從CPU角度考慮問題。對CPU來說,系統中的全部存儲器中的存儲單元都處於一個統一的邏輯存儲器中,它的容量受CPU尋址能力的限制。這個邏輯存儲器即便咱們所說的內存地址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