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中國大數據市場,曙光是走在大數據行業落地最前沿的公司之一。不一樣於互聯網巨頭和大數據獨角獸,曙光在大數據這條路上不經意間已經低調地走過十個年頭,完成了從摸索、成長到蛻變和引領的過程。算法
時光回到2009年,曙光正式組建了大數據團隊,而且發佈海量數據處理系統DRAC,踏上了大數據的征程。而僅僅在這一年以前,Hadoop才正式成爲Apache基金會的頂級項目,標誌着全球大數據浪潮的開啓。安全
十年前的一次佈局,是曙光孕育了一次關於「數據」的夢想。十年以後,大數據產業突飛猛進,曙光初心不改,在大數據行業應用步入深水區之際,曙光攜「1+4+N」智能引擎再出發,與合做夥伴一塊兒全方位推進行業用戶的數字化全面升級。框架
從2009年組建大數據團隊開始,曙光在2012年正式發佈了大數據產品XData,而且成功落戶上百用戶;2013年,曙光成功研製EB級數據存儲系統,國內單一容量最大;2015年,曙光正式啓動「數據中國」戰略,開始全面佈局大數據業務;2016年,曙光發佈「數據中國加速計劃」;2017年,曙光發佈「數據中國智能計劃」,並獲批建設大數據分析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2018年,曙光在TPC-BB全球大數據標準測試中,榮獲性能/性價比第一……ide
曙光大數據的十年可謂是見證了中國大數據產業從無到有,從萌芽到興起的全過程。通過十年的砥礪前行,曙光大數據平臺已經運行支撐了超過1000款智能應用運行,累計處理超過1000PB的數據,服務超過2000家客戶,而且與超過600家合做企業一塊兒打造大數據生態。工具
實際上,2009-2019這十年也是中國產業數字化從啓動,到快速成長的十年。就如尤瓦爾赫拉利在《將來簡史》中所言:數據將成爲人們將來的信仰。過去十年,國內大部分行業的企業與組織對於數據及其價值的承認度獲得了迅速提高。業界甚至廣泛認爲,數據正在成爲一種新型的生產資料,將是將來企業/組織業務運轉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將來企業的產品、服務、流程乃至商業模式都在圍繞數據而進行重構。oop
「大數據產業最近兩年依然保持着高速增加,年增加率超過了20%。不過也可以明顯看到,大數據產業正在脫虛向實,由高速向高質量轉變,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在加速。」曙光大數據首席科學家宋懷明表示道。佈局
曙光大數據首席科學家宋懷明性能
通過十年的建設,大數據基礎設施正在趨於不斷完善,行業數字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已經讓行業用戶的數字環境日趨變化,接近完成了數據的「原始積累」,更敏捷、更智能、更融合、更安全的數據分析和智能工具,將成爲企業與組織的主要需求。學習
宋懷明直言,大數據產業發展到目前這個階段,基礎性條件已經完成初期儲備,數據採集、存儲、處理能力不斷提高,大數據平臺將朝着標準化、一體化的方向發展,而數據則會更加容易的進行融合共享和綜合治理,大數據應用則會加速走向智能化和生態化。測試
大數據應用進入到行業應用的深水區,之因此如此,是由於各行業進行數字化多年以後,開始從「積累數據」到「用活數據」這個過程進行轉變。而這個過程依然面臨着不少典型的挑戰,例如數據資產體系有待更加完善的創建,智能化的應用依然匱乏,多項新技術的融合存在着挑戰等等。
正由於如此,曙光致力於打造1+4+N大數據業務格局,打造數字時代的「智能引擎」,持續幫助客戶實現數據價值的落地。所謂「1」爲打造一個大數據平臺;「4」則結合自身大數據優點,聚焦「敏捷、智能、融合、安全」四大核心能力;「N」表示聯合生態夥伴構建N個行業解決方案,推進數據價值在百行百業中的落地。
事實上,大數據平臺被認爲是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的基石。而曙光過去十年一直在致力於將大數據平臺這塊基石打造的更加牢固、可靠、支撐能力強。能夠明顯看出,曙光但願自身的大數據平臺對下可以更加自動化、智能化的完成數據的接入、清洗、加工和整合等數據全鏈路的工做,幫助企業構建起統一的數據標準、數字資產管理體系和完善的數據生態;對上則是與行業應用緊密融合,將曙光大數據十餘年在行業中的經驗進行沉澱,衍生出包括模創工廠、SAI視頻智能服務、天網知識圖譜分析等一系列智能服務。
「經過大數據平臺,用戶在數據處理層的工做,包括採集、集成、分析、可視化、共享交換等都會很是容易。而面對大數據系統以應用爲導向的趨勢,咱們也將一線行業經驗沉澱下來,好比在公安交通行業,將一線公路警務的寶貴經驗經過模型沉澱下來,以智能應用直接服務其餘交警幹警。」曙光大數據及創新事業部副總經理郭慶表示道。
曙光大數據及創新事業部副總經理郭慶
曙光在直言,其大數據平臺與數據中臺依然有着必定的區別。事實上,數據中臺近年來成爲一大熱門詞彙,被包括互聯網公司、各個行業用戶反覆說起,被認爲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建設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模塊。對此,郭慶認爲,數字中臺必定是將來的發展趨勢,可是它更像是一個解決方案層面的東西,並非一個標準化的產品。「曙光但願夯實大數據平臺的各類能力,經過大數據平臺去解決數據中臺建設中的若干問題,這是曙光大數據平臺在數據中臺中的定位。」
通過十餘年的大數據行業實踐以及潛心研發,曙光大數據已經造成了敏捷、智能、融合、安全的四大核心能力。在敏捷方面,曙光大數據具有超大規模集羣處理能力,能夠完成萬億數據實時處理,而且支持一站式大數據開發和一體化軟硬件交付;在智能層面,融合了深度學習等多種計算框架,沉澱出豐富的實戰化模型算法庫,並實現了嚮導式自助化模型訓練;曙光大數據還有強大融合能力,實現了數據融合、資源融合與服務融合,好比在數據融合層面實現了多源異構感知數據活化,多模態高動態數據認知等;此外,曙光大數據還具有全面的安全能力,從芯片級安全加固的器件安全,到數據安全、服務安全,爲用戶構建起安全可靠的大數據平臺。
在曙光打造的1+4+N大數據業務格局中,1和4是跟自身密切相關的產品或者能力,而N在曙光智能引擎中扮演的角色亦很是重要,它表明着曙光但願聯合生態夥伴構建N個行業解決方案,在大數據應用這一層驅動數據價值的落地。
N表明着一個變數,N的數字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在曙光看來,曙光但願把1和4作的愈來愈好,把產品和能力構建的足夠強大,進一步就是以開放與合做的心態,攜手廣大行業合做夥伴,打造愈來愈多的行業落地解決方案,把N越作越大、越作越強。
「進入大數據應用深水區階段,曙光將與生態合做夥伴戮力同心,造成優點互補的共同體,幫助推進客戶從技術改進、運用優化、業務創新三個層級實現全方位、多角度、全鏈條的數字化升級。」宋懷明如是說。
衆所周知,大數據應用一般與該應用所在行業的業務密切相關,不一樣行業之間的業務存在着較大的差別性,甚至同一個行業不一樣的用戶之間對於數據的理解、運用的差異,這就決定了大數據應用進入深水區以後,必須以聯合與合做的方式實現大數據應用的落地。在曙光看來,曙光但願攜手生態合做夥伴,經過曙光大數據平臺強大的產品和能力,與各種數據業務場景深度融合,以數據智能來重塑行業應用,驅動客戶的數字化轉型。
所以,曙光正在加快其大數據生態的建設與成長。以開放城市雲數據平臺爲例,曙光已經打造超過40+城市雲中心,爲城市管理提供智慧雲腦,並攜手超過300個合做夥伴,造成4個生態聯盟,全力打造了超過1000個政務及智慧應用;此外,曙光人工智能公共服務平臺,爲區域的初創企業、科研院所和企業用戶提供平臺資源支撐;以應用需求驅動創新,爲行業量身定製數據智能解決方案。
「將來,曙光但願打造出大數據的智慧引擎,更加便捷地讓合做夥伴孵化更多大數據應用,幫助客戶在數字化轉型中開闢新航路、平穩快速橫穿深水水域,實現價值大發現。」宋懷明最後表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