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軟件工程第六章6.3 敏捷的團隊的113頁上我看到了這樣一段文字「若是你的團隊很弱,那麼強行把敏捷(或者其餘高級方法)套在上面也沒用,也許還會拔苗助長,每每須要經歷屢次失敗/總結/改進的過程才能讓Scrum走上正軌。換句話說,若是你的團隊已經有這麼厲害(自主管理。自我組織,多功能型)的一幫人,那麼用不用Scrum都能寫好軟件!」提出問題(作敏捷流程的開發是要有必定的軟件開發能力的人員才能完成嗎?)框架
我在軟件工程第二章27頁單元測試應該覆蓋全部代碼路徑下面有這麼一段話「單元測試應覆蓋所測單元的全部代碼路徑,包括錯誤處理路徑。而下面有段是100%的代碼覆蓋率並不等同於100%的正確性!」 提出問提(軟件測試時是否須要覆蓋全部的代碼,覆蓋後的代碼是否100%正確) 單元測試
我在軟件工程第五章102頁(你們在回想小學和中學的學習過程,你們在一個班集體,有多少工做是以「團隊」的形式來完成的,有多少工做是以「工做組」形式完成的,或許大部分工做都是以「非團隊」形式完成的),提出問題(「團隊精神」和日常講的「集體主義有什麼區別?)學習
參考書中第十一章230頁,看完代碼完成那一段落以後,我明白了原來代碼雖然寫完了,但仍是有不少BUG,書中沒有介紹怎樣處理這些BUG。提出問題(怎樣解決這些BUG?)測試
在軟件工程第四章69頁看到代碼複審的定義是:看代碼是否在「代碼規範」的框架內正確的解決了問題。看完這段定義。 提出問題(我仍是不太明白代碼複審到底看的是什麼?)s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