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一個好的產品經理到底有多麼重要》中我引用了劉強東的一句話:一切不行,都是「人」的不行。沒想到今天就受到了挑戰!html
「啊?難道不是這樣的嗎?」是的,我曾經也覺得是這樣。3d
1、一個震驚心理學界的實驗htm
1971年,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作了一個著名的實驗,一個今天已經不被容許,也不可重複的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津巴多找了24名生理、心理都很健康的志願者,把他們隨機分爲兩組,一組扮演囚犯,一組扮演獄卒,在斯坦福大學心理學系的地下室,體驗「監獄生活」。blog
一開始,「囚犯們」感受挺好,以爲是種少有的體驗;獄卒們也感受挺好,以爲本身必定是知情達理的獄卒。他們都以爲,本身是不同的「人」。get
但次日,事情就開始失控了。產品
囚犯有些受不了監獄的環境,發起了一場小小的「暴動」,撕掉囚服上的編號,拒絕服從命令,取笑獄卒。獄卒以爲是可忍孰不可忍,爲了控制局面,「鎮壓」了這場暴動,強迫囚犯作俯臥撐,脫光他們的衣服,拿走他們的東西,並讓他們空手洗馬桶。it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場面幾乎徹底失控,獄卒拼命虐待囚犯,有些囚犯失聲痛哭,並出現了心理疾病的症狀。第六天,實驗被叫停。互聯網
這個實驗震驚了整個心理學界。引用
明明是隨機的兩組人,但只要把其中一組「人」放在獄卒的位置上,無論他們具體是誰、受過什麼教育、有什麼信仰,他們就會去虐待囚犯。這些「人」是誰彷佛不重要,由於有一股你看不見的、遠大於這些「人」的力量,緊緊握住了他們的雙手,左右他們的行爲。qq
這種遠大於「人」的力量,就是:系統。你看,是否是在「人」以外還有一隻神祕的手在起着做用?
2、神祕的手 —— 那種遠大於人的力量
咱們說一下這裏所說的「系統」是什麼?系統,就是「一組相互鏈接的要素」。注意這裏有兩個關鍵詞:(1)要素(2)鏈接關係。
好比在上面的實驗中,「24名志願者」就是要素,「獄卒和囚犯」就是他們的鏈接關係。「要素」它是沒法決定本身的行爲的,真正決定它們行爲的是「鏈接關係」。
寫到這裏,我想你必定會聯想到身邊的許多案例:好比,把一件頗有優點的事情,交給經驗豐富的老張去作,到最後卻沒有成功?沒看過這篇文章前你也許會說,老張不行了。可是如今你會明白這並非老張不行,是由於老張和這件事情之間的「鏈接關係」沒有發揮它的做用。
還有,某互聯網公司的一位高管,在X公司乾的風生水起,實現每一年150%的增加,但是到了B公司卻一敗塗地。
還有咱們最熟悉的和尚分粥的故事,你想找一個公平的和尚來分,幾乎是不可能的,由於每一個和尚都想多吃一點。在這件事情當中,和尚和粥這兩個要素自己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分粥-吃粥」這個鏈接關係。
因此,你看待問題、解決問題,一般不是改變它們的要素,而是改變它們之間的鏈接關係。咱們很容易看到眼前的「要素」,但經常忽略它們之間的「鏈接關係」。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