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開始,互聯網的熱度就開始降低了,不少人當時沒有感受;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形勢急轉直下,互聯網公司發現原來那種粗狂式、燒錢的路子走不通了,因而乎裁人的裁人、縮招的縮招,相應的,互聯網的從業人員的行情也沒有前幾年那麼好了。java
在經濟很差的時候,勞資雙方對彼此提供的價值,算的越發精細,因而乎,有了各大公司的996政策:有贊年會直接寫在PPT上,引起了第一波衝突;京東開始強制996,東哥不跟你作兄弟了。勞方也不示弱:996.icu的項目在短短几天內star過10萬。但實際上,勞方和資方歷來沒有在同一個角度去看這個問題,都是屁股決定腦殼,片面之詞,討論起來沒什麼意義,做爲打工者,每一個人都有本身的選擇。程序員
經濟形勢很差,可是生活還在往前走,前段時間《都挺好》裏的一段臺詞引起了程序員的集體焦慮:面試
做爲一個程序,你的年齡已經很大了!我問你,你學新東西有年輕人快嗎?後端
焦慮是擔憂本身的價值不夠而被淘汰,那麼程序員的價值體如今哪裏呢?微信
基於上面兩點,我提供了幾個破局之道:架構
這篇筆記咱們主要探討下如何培養本身的產品意識?下面這張圖是個人學習總結,來自軟件工程之美的《做爲程序員,你應該有產品意識》,以及stormzhang在知識星球的分享。
app
推薦一款本身使用的app:iBetter。學習
iBetter是用來作習慣管理(用戶價值)的,用戶體驗很是好(體驗),而且跟本身公司的其餘產品造成了app矩陣,在推薦的過程當中會有比較精美的廣告推送(商業價值),分爲免費版和付費版(商業價值),免費版只能管理三個習慣,付費版的習慣個數不設限制。iBetter的產品運營作得也很棒:每次完成習慣,都有必定的分享引導;有完整的勳章體系;有app的推薦入口;有用戶的反饋入口等等。優化
簡單看下app的幾個截圖。
3d
剛剛工做的時候,本身的注意力只放在代碼上,後來慢慢意識到,做爲技術人員,若是隻懂得技術不懂得產品、項目管理,在大型項目中會有很大的侷限性。
這兩年也學習了很多關於產品的資料,二爺(公衆號:二爺薦書)的兩門課程很是適合入門——《邱嶽的產品手記》、《邱嶽的產品實戰》,由於二爺既具備豐富的一線功產品經驗,講的東西又比較容易理解;另外,本身還加入了stormzhang的星球,加入帥張的星球,最開始是由於他提的認知升級,後來發現還有不少商業思惟和產品思惟的資料,真是意外收穫。關於產品思惟的書,我讀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用戶思惟+:好產品讓用戶爲本身尖叫》,這兩本書我以爲後者更加符合本身的產品觀——用戶喜歡一款產品,不是由於這個產品自己怎麼樣,而是用戶使用了這個產品以後讓本身看起來怎麼樣。
買書、買課程、加入大佬的圈子就跟健身房請私教同樣,專業的人作專業的事,你花點錢就能夠了解到別人花了幾十倍時間才總結出來的經驗,你花點錢就能夠跟生活中沒什麼交集的大佬溝通經驗,你花點錢就能夠剩下本身摸怕滾打的時間,快速成長快速進步快速試錯,這個買賣特別划算。
我在極客時間買了不少課程:《軟件工程之美》、《邱嶽的產品手記》、《邱嶽的產品實戰》、《技術與商業案例解讀》、《許式偉的架構課》等等,我準備作個活動——購買以後,我得到的返現的50%回饋給個人讀者,舉個例子:99塊錢的課程,你購買以後我這邊得到24的返現,那麼我會給你發12的紅包。購買了課程的讀者,後臺私信我本身的微信號,我發紅包給你。
本號專一於後端技術、JVM問題排查和優化、Java面試題、我的成長和自我管理等主題,爲讀者提供一線開發者的工做和成長經驗,期待你能在這裏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