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下硬盤安裝Linux(Fedora17,CentOS 6.3,Ubuntu 12.10...

1、用到的軟件 php


1.Fedora 17CentOS 6.3Ubuntu 12.10LinuxMint 13 鏡像文件 html

(本文CentOS 6.2 和 Ubuntu 12.04 安裝爲i386,32位的,Fedora 17 爲64位(32位也能夠)。LinuxMint 13 用本文的方法只能安裝64位,LinuxMint 12 能夠安裝 32位) linux

首先強調,往電腦上裝的Linux版本是DVD版,即非Live版本,全部帶LiveDVD,LiveCD的都是在介質(如U盤,CD)中直接打開的。Live版本的安裝鏡像用本文的方法安裝一概不成功,以前我一直在用Live版安裝都沒有成功。 ios

:LinuxMint 13(64位)或 LinuxMint 12(64位、32位) 和 Ubuntu 12.04 安裝方式徹底同樣,在下文中文件名或文件夾名與 Ubuntu 關的改爲與 LinuxMint 便可。 ubuntu

若是想安裝LinuxMint13 32位,能夠參考一下這兩篇文章: 關於Linux Mint 13 32位 進行硬盤安裝Win7下 硬盤安裝 Linux mint 13centos



2. EasyBCD,本文配圖所使用的版本 網絡

EasyBCD,輸入一個用戶名和郵箱(以前不用註冊)就能夠下載,有簡體中文版可選,使用方式與舊版 EasyBCD 同樣。 工具


3.wingrub 學習





2、安裝前的準備 ui


1.打開磁盤管理

右鍵個人電腦點擊管理,選擇磁盤管理

在擴展分區(墨綠色框起來的部分)中要有10G以上可用空間,不夠的能夠經過壓縮其餘邏輯分區獲得,或者直接刪除多餘的邏輯分區。

右鍵可用空間,新建簡單卷。

建一個10G大,FAT32格式的分區:

2.將Linux安裝包放在剛建好的分區中


(1) CentOS 6.2

用壓縮包格式打開鏡像文件:

把裏面的ioslinux文件夾中的vmlinuz和initrd.img文件,以及image文件夾提取出來,解壓到和CentOS鏡像文件相同的目錄,即剛建好的分區中。解壓完以後是這樣的:


(2) Fedora 17

操做和CentOS基本相同,只是不須要images文件夾了,解壓完成是這樣:


注:圖中的新加捲Z盤就是剛纔建好的10G大的FAT32分區,由於本文演示時間不一樣,以後又建了一次分區,因此與上圖的O盤名字不一樣,其實都是同樣的。


(3) Ubuntu 12.04 與 LinuxMint 13

和上面兩個系統略有區別,它們是要將iso中casper文件夾下的vmlinuz和initrd.lz兩個文件提取到根目錄下。



完成後是這樣:

以上兩圖的G盤和J盤也是等同於上面分區步驟中的O盤,都是10G大小FAT32格式的分區,只是盤符不一樣而已。



3.用wingrub工具查看分區號


wingrub主要功能不是查分區列表,這裏只是借用一下。我看到不少教程中常常把分區號搞錯,就特意找了這個能夠查看分區號的軟件,這樣就不會弄錯了。
打開wingrub。




點繼續。



點cancel取消。



選擇工具欄的tool->Partiton List。


找到剛纔建好的分區,10G,FAT32格式,如上圖,從分區類型和容量就能夠看出。看到前面的Name一欄爲:(hd0,5)。記住這個號。不一樣的主機分區狀況不一樣,因此這個號通常也是不一樣的,具體還要按我的的主機來記,不過通常格式應該爲(hd0,x)。我電腦上是(hd0,5)。

*

若是wingrub沒法使用的話(試過64位的Win8 就不能用),能夠參考這篇文章:

查看grub分區信息



4.用easyBCD建立多重啓動


打開easyBCD:

新建啓動項:

變成:

點擊Configure。進入menu.lst編輯。


文本內容提早說明:
下文中劃線部分的(hd0,5)就是剛纔用wingrub記錄的分區號,具體根據不一樣的分區而改寫。個人電腦上新建的分區是時(hd0,5),其餘電腦則按其餘電腦上面的分區號來填寫,通常格式爲(hd0,x)。



(1)CentOS 6.2

將下面劃線文字複製到原有文本下面:

title install centos 6.2
kernel (hd0,5)/vmlinuz
initrd (hd0,5)/initrd.img

複製之後,保存。以下圖:



(2)Fedora 17

將下面劃線文字複製到原有文本下:

title initall fedora 17
kernel (hd0,5)/vmlinuz linux askmethod repo=hd:/dev/sda6:/
initrd (hd0,5)/initrd.img

文本內容說明:

(hd0,5)是grub的分區符號。而 /dev/sda1 這種分區符號是Linux下的。
這裏選擇 /dev/sda6這個6是根據上面的5加上1得來的
grub 磁盤分區的命名方式從0開始,而Linux中的分區符號從1開始,所 Linux比grub多1。
具體選哪一個,仍是剛纔說的,要根據不一樣電腦的 (hd0,X) 來選擇。前面是(hd0,X) 後面就是 /dev/sdaY,Y=X+1

個人電腦顯示是 (hd0,5) 因此我選擇 /dev/sd6。


複製後,保存。以下圖:


(3)Ubuntu 12.04

將下面劃線文字複製到原有文本下:

title Ubuntu 12.04 install
root (hd0,5)
kernel /vmlinuz boot=casper iso-scan/filename=/ubuntu-12.04-desktop-i386.iso ro quiet splash
initrd /initrd.lz

文本內容說明:

這裏ubuntu-12.04-desktop-i386.iso 名稱要和根目錄下Ubuntu 安裝鏡像文件的名稱相同。

複製後,保存。以下圖:


(4)LinuxMint 13(64位)

將下面劃線文字複製到原有文本下方:

title Install Linuxmint 13

kernel (hd0,5)/vmlinuz boot=casper iso-scan/filename=/linuxmint-13-cinnamon-dvd-64bit.iso ro quiet splash locale=zh_CN UTF-8

initrd (hd0,5)/initrd.lz

文本內容說明:

這裏 linuxmint-13-cinnamon-dvd-64bit.iso名稱要和根目錄下 LinuxMint 13 安裝鏡像文件的名稱相同。



上圖中(hd0,6)應該是(hd0,5),打錯了。


關閉easyBCD。

到這裏安裝以前的準備工做就作好了。





3、安裝


1.進入安裝界面

從新啓動,選擇win7下面的選項:



(1)CentOS 6.2

選擇語言,這裏以Chinese(Simplified)簡體中文來演示。


選擇鍵盤,默認就能夠,美式鍵盤。


選擇安裝介質Hard drive。


選擇安裝路徑。還記得剛纔的 (hd0,5) 嗎,這時候要用到了。

CentOS 6.2 的路徑選擇。

(hd0,5)是grub的分區符號。而 /dev/sdb1 這種分區符號是Linux下的。

至於爲何是sdb不是sda,由於我用U盤安裝的CentOS先要掃描U盤,因此sda就變成了U盤的設備文件名。硬盤安裝應該顯示sda。

這裏選擇 /dev/sdb6這個6是根據上面的5加上1得來的

具體選哪一個,仍是剛纔說的,要根據不一樣電腦的 (hd0,x) 來選擇。個人電腦顯示是 (hd0,5) 因此我選擇 /dev/sdb6。

硬盤安裝的話會顯示sda的。

看到下面的 /images/install.img 了嗎,若是選擇 /dev/sdb6,這個路徑應該會是第二次點擊OK自動識別出來的。


(2)Fedora,Ubuntu, LinuxMint

無此步驟。Fedora 直接進入安裝界面,Ubuntu與LinuxMint 進入live 桌面。


(3)補充分區知識
在Linux系統中,每一個設備都被當作一個文件來對待。
sdb6就是一個文件名。
在Linux中,
/dev/sd和 /dev/hd 的區別:/dev/sd 表明 SCSI、SATA 或 USB 接口硬盤。而 /dev/hd 表明 IDE 接口硬盤。(grub 分區符號不論什麼接口的硬盤,一概用 (hdx,y) 這種形式表示)
sda 和 sdb 的區別:sda 表明主板上鍊接的第一塊硬盤,sdb 表明主板上鍊接的第二塊硬盤。通常來講就只有一塊硬盤,也就是 sda。個人筆記本電腦裏還有一個其餘的外接硬盤。因此這裏就顯示了 sdb,sdb 是我電腦裏的真實硬盤。
sda1 和 sda2 的區別:分別表明 a 硬盤的兩個分區,1 是較 2 更靠前的分區。
上圖中,/dev/sdb6 就是一開始分出來的那個 10G 大小 FAT32 格式的分區。
grub 磁盤分區的命名方式從0開始,而Linux中的分區符號從1開始,所 Linux比grub多1。


2.選擇存儲設備


進入安裝界面,點擊下一步。

(1)CentOS

選擇驅動器。

(選擇Specialized Storage Devices,這樣能夠進行磁盤的選擇,能夠選擇安裝在硬盤或者U盤)

(2)Fedora 17

Fedora這裏和上面同樣,選擇專業存儲設備(第二個)


(3)Ubuntu 12.04, LinuxMint 13

沒有第1步進入安裝界面,直接到以下桌面

點擊桌面的Install Ubuntu 12.04 LTS 圖標。

LinuxMint 13 一樣點擊桌面的安裝圖標。


3.選擇要安裝的磁盤

(1)CentOS 6.2

(2)Fedora 17

從名字和容量就能夠看出選哪個硬盤,而後能夠選擇要安裝的硬盤。


(3)Ubuntu 12.04, LinuxMint 13

這裏安裝第三方軟件,根據須要選擇。
Ubuntu安裝時,順序下一步,到這一步,「卸載正在使用的分區」選擇否


4.安裝類型選擇


(1)CentOS 6.2

選擇最後一個Create Custom Layout

(2)Fedora 17

選擇最後一個項自定義分區方案

(3)Ubuntu 12.04, LinuxMint 13

選擇最後一項,其餘選項


Ubuntu與LinuxMint的安裝,在選擇了上圖中的「其餘選項」後,點擊下一步以前,還要多一步。

具體步驟以下:

在live桌面同時按住[Ctrl]+[Alt]+T 調出終端,
輸入指令:
sudo umount -l /isodevice ,回車
而後關閉終端。

5.分區

(1)Fedora 17, CentOS 6.2

從電腦上給Linux劃分出安裝的區域。

先說一下爲何不是sda而是sdb,由於上圖是用U盤安裝的CentOS,sda就變成了U盤的設備名。因此電腦裏的硬盤就變成sdb了。硬盤安裝這裏應該顯示sdan(n爲數字)。

能夠看到,這是系統上已經存在的分區。大部分都是win7的分區。
sdb1是OEM分區,就是grub中所指的(hd0,0)。OEM分區的介紹 Windows7的100M隱藏分區功能說明
sdb2也就是grub中所指的(hd0,1),能夠看到它的格式爲ntfs,也就是win7裏的C盤。

sdb3是擴展分區,也就是在文章一開頭建立新加捲時的那個墨綠色框起的一大部分,裏面包含不少其餘分區。它並不單獨佔用空間,而是其中包含了sdb5,sdb6等等的邏輯分區。
sdb5是個人D盤。

sdb6就是一開始建好的10G大的FAT32格式的新建分區。
首先選擇sdb2下的空閒空間(這樣選擇,即選擇擴展分區外的空閒空間,就是將/boot掛載到主分區。Fedora的/boot只能掛載到主分區)或sdb6下面的空閒空間(這樣選擇是將/boot掛載到擴展分區,Ubuntu和LinuxMint能夠將/boot掛載到擴展分區),點擊右下角建立分區。

本文Fedora和CentOS是將/boot掛載到了主分區。後來我安裝Ubuntu是將/boot掛在到了擴展分區,不想佔用過多主分區。由於主分區和擴展分區總數最多隻能有4個,個人硬盤裏OEM,win7的C盤,和擴展分區已是佔了3個。

建立類型爲標準分區(如下4個分區建立所有爲標準分區)。

掛載點/boot,類型ext4,大小100MB。

而後選擇sdb6下的空閒,點擊右下角建立分區。建立接下來的三個分區。

掛載點不填,類型swap,我的通常分爲大小1024MB。

關於swap分區的大小,使用的教材上有這麼一段話:

「在傳統的 Linux 說明文件當中特別有指定到‘swap 最好爲物理內存的 1.5 到 2 倍之間’。swap 交換空間是很重的,由於它能夠避免由於物理內存不足而形成的系統效能低的問題。可是若是你的物理內存有 4GB 以上,老實說,swap 也能夠沒必要額外設置。」

掛載點/,類型ext4,大小10000MB。

掛載點/home,類型ext4,大小5000MB。

分區完畢。來看一下分區信息。


其實上圖的這種分區方式並很差。

能夠看到Linux的分區和Windows的分區交織在一塊兒了,這樣讀寫磁盤的時候更容易出現問題。因爲我原來Windows的分區就不是很好,不少地方空閒,因此就只能這樣了。

最好的分區方式是將Linux的分區所有放在Windows分區的後面,能夠參考一下下面的Ubuntu 12.04 和 LinuxMint 13 最後的分區信息。


:個人分區大小,以及掛載點的選擇,是按照我所學習的教材來分的,具體我的分區狀況按照實際用途有所不一樣。

(2)Ubuntu 12.04 , LinuxMint 13

Ubuntu12.04 和 LinuxMint 13 的分區狀況,和上面基本是同樣的。(這裏將/boot掛載到了擴展分區的邏輯分區)。

所有分好共4個分區。

這樣分區比較好,能夠看到sda11~sda14是全部的Linux分區,放在了一塊兒,並一塊兒放在了Windows分區的後面。

6.選擇引導加載程序的安裝位置


(1)Ubuntu 12.04 , LinuxMint 13

下面選擇安裝啓動引導的設備,這裏有兩種選擇:


1.默認

如上圖顯示的那樣,安裝到/dev/sda(即安裝在硬盤的MBR裏面)

選擇這種默認安裝,電腦開機會讀取Linux下的 /boot,而後才能選擇系統。

這樣操做比較簡單,不過之後若是刪除了Linux(直接刪除了Linux的所有分區),就沒法進入Windows了,須要修復MBR才能進入Windows。

若是是第一次安裝Linux推薦這種方法。

之後想要刪除Linux能夠參考這篇文章 win7下刪除已安裝的Linux


2.安裝在 /boot 掛載的分區

本文中如上上圖,能夠看到/boot掛載到/dev/sda11 ,那這裏就選擇 /dev/sda11 。

這樣的話還須要其餘操做來讓mbr的loader指向Linux引導分區的loader。安裝完後,開機是沒法打開Linux的,不過之後刪除Linux會比較方便。至於用這種安裝方式安裝啓動引導設備後,如何進入Linux,能夠參考這篇文章 EasyBCD 引導 Ubuntu 12.04 成 win+linux 多系統

我我的喜歡這種安裝方式,不喜歡把引導加載程序安裝在MBR,由於若是之後強行刪除Linux的話,再進入Window還須要修復MBR。

若是安裝過幾回Linux則推薦這種方法。


Ubuntu 和 LinuxMint 13 此步驟以後會選擇時區,創建賬號等等,比較簡單,本文就再也不講了。

到此Ubuntu 12.04 與 LinuxMint 13安裝結束。


(2)CentOS 6.2 ,Fedora 17

Fedora與CentOS的安裝繼續點擊下一步。Fedora和CentOS這裏提示,分區選項將要寫入磁盤,並刪除全部分區中的數據。分區是時剛分好的,裏面沒有數據,點擊寫入便可。

選擇引導加載程序(boot loader)的安裝位置。


先來看CentOS 6.2的。

「更改設備」選項(即更改引導程序設備)裏面的內容以下圖,能夠打開看一下:

安裝引導程序設備這裏有兩種選擇:


1.默認

如上圖顯示的那樣,安裝到Master Boot Record(MBR),我這裏是/dev/sdb

選擇這種默認安裝,電腦開機會讀取Linux下的 /boot,而後才能選擇系統。

這樣操做比較簡單,不過之後若是刪除了Linux(直接刪除了Linux的所有分區),就沒法進入Windows了,須要修復MBR才能進入Windows。

若是是第一次安裝Linux推薦這種方法。

之後想要刪除Linux能夠參考這篇文章 win7下刪除已安裝的Linux


2.安裝在引導分區的第一個扇區

我這裏是 /dev/sdb4,能夠在分區信息那張圖中看到,/dev/sdb4即 /boot所掛載的分區。

這樣的話還須要其餘操做來讓mbr的loader指向Linux引導分區的loader。安裝完後,開機是沒法打開Linux的,不過之後刪除Linux會比較方便。至於用這種安裝方式安裝啓動引導設備後,如何進入Linux,能夠參考這篇文章 EasyBCD 引導 Ubuntu 12.04 成 win+linux 多系統

這篇文章雖然安裝的是Ubuntu(另外一種Linux版本)可是原理同樣,後面使用EasyBCD的操做也同樣。

我我的喜歡這種安裝方式,不喜歡把引導加載程序安裝在MBR,由於若是之後強行刪除Linux的話,再進入Window還須要修復MBR。

若是安裝過幾回Linux則推薦這種方法。



回到剛纔安裝引導加載程序的界面。

能夠看到,CentOS 6.2 引導程序操做系統列表中還有個Other,設備是/dev/sdb2,也就是安裝win7的C盤了。因此這個Other就是win7了,能夠把名字改爲win7。

若是以win7爲常用的系統的話,這裏還要記得設置默認啓動的操做系統。
我選的是win7,能夠看到在默認那一欄選中了win7。
這樣就不須要安裝好以後再修改啓動順序了。


再來看下Fedora 17的引導加載程序設置。

這裏的「更改設備」選項參考上面CentOS 6.2的安裝。


fedora 17無法修改默認開機系統,它默認就是fedora 17,要進入Windows必須每次在開機界面手動選擇。通常用戶默認使用Windows,因此要修改的開機默認話還要等到安好之後才能夠。具體方法能夠在安裝好以後參考這篇文章(Fedora 一樣適用):

win7下安裝Ubuntu 12.04後修改啓動項順序三方法

點擊下一步。


7.選擇安裝的系統類型


(1)CentOS 6.2

選擇要安裝的類型,默認爲最小容量安裝Minimal。
點擊下一步,就能夠安裝了。

安裝完成後,重啓。


(2)Fedora 17

選擇基本類型。
而後看下面:


這個Installation Repo已經包含全部的安裝信息了。不要再選下面的fedora 17,不然要提示安裝過程當中須要網絡激活。能夠在安裝完成以後再激活網絡,因此這項不要選,以及後面的Test Update,Update都不要選。

而後看到有一個進行軟件定製的選項。

建議選擇如今定製,即上圖的Customize now。

而後根據我的須要,選擇須要安裝的軟件。

點擊下一步,就可一開始安裝了。

安裝完成後,重啓。

全部的系統安裝完成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