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別人來講,可能不算什麼,可於我來來講倒是人生的一個很是大的轉折點。畢業4年,一路走來,總算能夠在深圳這個城市立下腳來。面試
先介紹下個人背景:我從事的是IT中support方面工做,就是MS定義的ITPro,或者用外行的話說是網管,維修工,師傅。我大學時的專業是國際經濟與貿易,跟個人工做內容沒有一點關係。我是在大三的時候發現本身的這個理想後才專一於這方面的。個人學校也是沒人認識的地方性小學院。大學時我掛了好幾科,沒能拿到學位,即便是畢業證,也是畢業3年後慢慢補考,纔拿到的,所以個人畢業證上寫着:xxx,於02年到09年就讀於本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服務器
以前曾寫過一篇文章,關於本身畢業3年的工做總結,這裏就不重複了,http://helpdesk.blog.51cto.com/219783/259081網絡
我念高中的時候就喜歡計算機,那時每週都會去買電腦報來看,學學裏面的小技巧。我偏科很是嚴重,理科不好,英語很好。所以當時報志願就沒敢填計算機方面的,而選擇了商科方面的。你們都知道咱們的教育制度及父輩能給予咱們的對於咱們往後的職業發展的建議極其有限,所以當時我就按着本身的興趣,填了些商科方面的專業。大學的前兩年,我都很是迷茫,我不喜歡本身的專業,並且還要學些高等數學之類的科目,固然這些科目我都掛了,爲此,我曾想過退學。到大三時,電腦開始在同窗間普及開來,你們都紛紛有了本身的機器,那時你們買的都是3到4千左右的組裝機。大概是在這個時候,我幫班裏作了一個主頁,用於給同窗下載老師的課件,慢慢的同窗們都知道我對電腦比較在行,所以有相關的問題都會跑來問我,固然我也很樂意去幫大夥解決問題。後來我跟一個同窗成立了個啄木鳥工做室,寓意幫你們的電腦除蟲,即修電腦的意思。咱們還買了打印機,刻錄機來作點「小生意」。幫同窗們打印做業,每張收費2毛錢,刻錄CD,每張3元錢。爲了宣傳推廣,咱們將免費電腦維護這項打在咱們的傳單上,這樣咱們幫他們解決了電腦問題,當他們有打印或刻錄的須要時,也就理所固然的會找到咱們。這樣咱們兩我的每月能有幾百塊的小收入。大三幾乎一全年我都在幹這個,那時我忽然感受個人生活充實了,那時我也翹了不少課,不過翹課我都基本上是跑圖書館去了,我在裏面看些電腦維護及相關方面知識的書。在幫你們解決電腦問題的過程當中,我以爲很開心,不須要報酬,人家的一句謝謝已經足夠,問題解決了,我以爲頗有成就感。那時宿舍樓下看門大叔看到我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你好忙哦。由於我成天抱着人家的主機跑來跑去,或者是踩着個人破自行車去給人送打印稿或CD。就是在那個時候,我立志畢業以後要從事IT維護這方面的工做。架構
畢業後,個人每一份工做都幹得不長,沒有超過2年的,最長的就是一年半左右。可是我可不是隨便換工做的,雖然這4年換了4份工做,不過個人工做是越換越好。我知道本身的起點比別人低不少,因此一直以來我都很努力的工做,基本上在每一個工做環境,我都作到了同事中的Top1或2,並且在這個過程當中,我也很是努力的去學習,彌補本身的差距。ide
個人第一份工做月薪只有1.2K左右,我當時剛畢業出來,在惠州,我不是計算機專業的,卻想幹這方面的工做,因此沒什麼公司願意請我,儘管如此,可是工做也不難找,由於要的薪水低。這份工做使我都快熬出胃病來了,由於基本上都很難按時吃飯。咱們是負責人家公司的IT外包,一有問題就得×××,而後儘快解決。經常是我忙完的時候,已經是下午2到3點了,由於太忙,我也常常忘記吃飯,因此揹包里長放着一瓶水和餅乾,好在車上或路上時吃。天天在外面奔波,日曬雨淋的,我原本就瘦,又曬得黑黑的,那時我經常本身抱着客戶的打印機,主機去擠公交扛回公司去。那時的生活狀很是之差,人感受很是之累,週末就只想睡覺。天天只能去超市買特價菜,並且要算着來買,不能超出預算。工做雖苦,可是我也學到了不少東西,遇事不會再手忙腳亂,也會學着分輕重緩急處理客戶的問題。那時我只有週日休息,我常跑回學校的圖書館去看書。我一邊工做,一邊學習,考了個CCNA。後來,我以爲深圳更有發展前途,就過來了。學習
我來深圳的時候,寄宿在一個同窗那,個人打算是這樣的,一個月內找到工做,並且最好是公司網管之類的工做,由於第一份工做天天在外面跑,實在太累了,而後我也以爲,個人IT技能方面應該提升下了,只有在一個公司待下來我纔有時間,才能靜下心來學。來深圳的次日就去了羅湖人才市場。我算是第一次見識什麼叫「人才市場」,週一早上,還沒到招聘時間,外面就已經人山人海,進場以後,裏面N多人在轉,每一個人都盯着招聘攤前的職位。我在裏面轉了大概一週,好像是面試了2到3個職位就找到了工做。地點是在南澳的一個香港工廠,作皮具珠寶的,月薪是2K。職位就是相似網管的電腦維護,修打印機等,固然還能碰到路由器,交換機,刀片服務器之類的東西。當時面試個人是一個香港人叫Brian,很和藹的上司,我會講粵語,又有個NA的證書,因此一下就進去了。這裏工做很悠閒,別的同事上班就是上上網,天天的事都很少。這正是我想要的環境。因爲這裏是工廠,包吃住,因此對我來講至關於封閉式的訓練營,我想着就在這裏待一年吧。而後我就開始實施個人計劃了,我算了下,這一年我在噹噹網上買了2千多塊錢的書,當我走時,除了我當時進來帶的一個睡袋和揹包外,就是多了幾箱書。這一年,我主要提升了幾個方面,1是IT技能,我考了MCSE和軟考的網絡工程師;2是對企業信息化方面的認識,主要是基礎架構及IT服務(ITIL)這一塊;3是英語;4是職業規劃。我把本身工資的一大半都投入到個人學習中去了,個人桌子上擺了不少書,沒事的時候我就把書攤開來看,或者對着電腦作作試驗。這裏着重想提下英語,我在人才市場找工做的時候,發現好的工做都要求英文,當時我回到朋友那對着電腦想打份英文簡歷出來,但是卻一個字也打不出來,不知從何下手,那時我就發誓,一年後我必定要寫出英文簡歷。我學英文的方法也是用以考來帶動學。人都有惰性,我想既然我報名了,花錢了,就不能不去好好準備考試,當時我報了BEC中級,及公共英語4級。在辦公室的時候,我就看書作題,晚上我通常7點回宿舍,那時同事還沒回來,我就一我的在宿舍大聲念英文,有一陣子,我還學到很夜,那時我記得是冬天,由於怕影響舍友休息,我就在廁所裏面讀英語,當時手指都凍得冰冷。工廠裏有幾個德國人,個人同事中就個人英語比較好,因此遇到電腦問題他們都喜歡叫我幫忙,慢慢地熟絡了,沒事的時候會聊聊天,出去走走,請我到他們家去作客,我也以此來鍛鍊個人口語,剛纔始我還有點怕醜,慢慢的加上身體語言,咱們都能聊得很開心。同事們後來也發覺了個人不同凡響,常說,你是我的才,留在這裏浪費了。這一年我看的書,參加的考試,比我大學時任何一學年的都要多得多,收穫真是豐富。一年合同快到期了,個人「修煉」生活也該完結了,因而我開始找工做。此次我不須要再去「人肉市場」了,我在網上投簡歷,中英文我各準備了一份,看到合適的就投,並且投的基本上都是外企,我以爲到外企,我更能學到專業化的東西,我想走專業化的路線,使本身更professional。如今,我投簡歷獲得面試的機會也是挺大的,面試了好幾間大公司,面試完回來我會寫總結,而後修改簡歷。那時面試的公司有,華娛衛視,德勤華永,騰訊等。大概面了兩個月,終於進了一間大外企。職業規劃
LF是間百年曆史的基於香港的跨國公司,全球有一萬多人。我面試的時候,考得第一個就是英文。HR給了我一份全英文的表及題目讓我作,固然我很順利就完成了。而後在對着兩個HR的面試中,因爲以前經歷了一個多月的面試,我已經慢慢得心應手了,不會再那麼緊張,我發覺面試時放鬆真的很是重要,這樣才能讓面試你的人也感受到舒服,他們舒服了,你的工做也就「舒服」了。而後就是我上司的面試,我上司一來就叫我來段英語的自我介紹,這個我早已寫好,且已背得倒背如流了。我blabla~~~一通,完後,我問到:That's all, anything else you would like to know? 他呆了一下,說,no,very good. 憑藉我純熟的英文,良好的面試表現,及MCSE,CCNA,網工等一堆證書的證實,我很順利的進了LF。IT在LF屬於後勤部門,主要提供服務,所以對咱們IT的服務意識要求比較高,而後,工做量很是大,所以對工做效率的要求也很是高。很快我適應了這裏的工做,天天我都很認真負責的對待本身的工做,踐行着我專業化的目標。同事中不少來自香港,臺灣,新加坡及美國,英國,德國等其餘國家,從跟他們的合做中,以及服務用戶的過程當中,個人溝通技巧獲得了很大的提高,無論是英語的書面,仍是口頭,行爲上的。我發現這些「先進」地區的同事,他們對待工做的態度及專業化程度,的確比咱們這些大陸同事要好不少,這些職場上的見識讓我受益不淺。鑑於個人工做表現及英文方面的優點,個人上司Victor讓我參與了公司收購項目中幾個遠程辦公室的網絡,服務器,電腦等遷移合併的工做,我做爲協調人及執行者,負責跟海外IT溝通,這幾個項目讓我學到了不少,長了不少項目方面的經驗。隨着我工做熟練程度的提升,如今基本上每月,我都是同事中事件處理量最多的前1到2名,而且一直保持着。我很是努力的工做,基本上每晚都加班到8,9點,固然通常7點左右就能把事作完,剩下的時間,我在研究些技術方面的東西。對於難題,我比較喜歡鑽研,有幾回,我遇到的困難,我都是加班到晚上近10點解決了,這讓我高興得跳起來。在這裏,我第一次感受到什麼叫團隊及其的重要性。咱們Helpdesk team有5我的,要負責接近3000個用戶,天天基本從上班忙到下班。所以,團隊的配合很是重要,遇到問題你們要一塊兒上,及分配好任務,才能幫用戶快速的解決問題。在LF,個人溝通能力,英文,工做效率,工做態度,被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雖然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好像增加不大,可是這些軟實力,是我下一份工做,進入世界500強公司所須要的。視頻
進入AM這間美國500強公司,不是我去找的,而是獵頭來找個人,也就是說,我是被挖的。雖然LF的工做很開心,可是一年多以後,我發現,我看不到前途,雖然我很努力,上司也給我機會,可是提高實在很是難,由於一個蘿蔔一個坑,該佔的都被老同事穩穩的佔據着,他們比較保守。並且,我也即將打算進入人生的另外一個階段--成家,所以換一份更好的工做,對個人生活來講也很是重要。此次,我把目標定位於世界500強,並且必須是歐美的,我比較喜歡這種開放性溝通的文化,或者說,我更適合這種文化。我發覺,我跟外國同事溝通有一種自然的優點,咱們很容易打起交道來。我在跟AM的美國同事面試的時候,也印證了這一點。我想,就我這種水平,國內的公司確定會哧之以鼻。面試的過程持續的兩個星期。先是上海獵頭的電話英語面試,再是深圳這邊獵頭經理的英語電話及現場面試,而後是AM的HR經理面試,而後是美國IT經理的視頻面試,最後是深圳這邊的美國同事面試。獵頭後來給個人反饋說,全部人對個人一致評價都是:good! 我對本身的工做充滿熱情,很是喜歡本身的工做;並且知道本身何時,什麼階段該作什麼,頗有規劃;很專業。blog
每一個人都有本身的優點及劣勢,在工做的過程當中及對本身的愈來愈瞭解,我發現本身的優點在於英語,在中國,須要既懂技術,英語又好的人是比較少的,而我就是將本身的優點最大化,避開本身的劣勢來發展本身的職業道路。我每次跳槽薪水基本上都是加倍的上,目前我仍是保持這個記錄。大概是這樣的1K--2K--4k--1w. 找工做大概是這樣的:人才市場--網上找工做--被獵頭挖. 公司類型:幾我的的小公司--中型工廠--大型外企--500強事件
以前寫的個人職業規劃:http://helpdesk.blog.51cto.com/219783/306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