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動窗口算法

概述
滑動窗口實現了TCP流控制。首先明確滑動窗口的範疇:TCP是雙工的協議,會話的雙方均可以同時接收和發送數據。TCP會話的雙方都各自維護一個發送窗口和一個接收窗口。各自的接收窗口大小取決於應用、系統、硬件的限制(TCP傳輸速率不能大於應用的數據處理速率)。各自的發送窗口則要求取決於對端通告的接收窗口,要求相同。算法

滑動窗口解決的是流量控制的的問題,就是若是接收端和發送端對數據包的處理速度不一樣,如何讓雙方達成一致。接收端的緩存傳輸數據給應用層,但這個過程不必定是即時的,若是發送速度太快,會出現接收端數據overflow,流量控制解決的是這個問題。數組

窗口的概念
發送方的發送緩存內的數據均可以被分爲4類:緩存

  1. 已發送,已收到ACK
  2. 已發送,未收到ACK
  3. 未發送,但容許發送
  4. 未發送,但不容許發送

其中類型2和3都屬於發送窗口。網絡

接收方的緩存數據分爲3類:tcp

  1. 已接收
  2. 未接收但準備接收
  3. 未接收並且不許備接收

其中類型2屬於接收窗口。ide

窗口大小表明了設備一次能從對端處理多少數據,以後再傳給應用層。緩存傳給應用層的數據不能是亂序的,窗口機制保證了這一點。現實中,應用層可能沒法馬上從緩存中讀取數據。函數

滑動機制
發送窗口只有收到發送窗口內字節的ACK確認,纔會移動發送窗口的左邊界。大數據

接收窗口只有在前面全部的段都確認的狀況下才會移動左邊界。當在前面還有字節未接收但收到後面字節的狀況下,窗口不會移動,並不對後續字節確認。以此確保對端會對這些數據重傳。code

遵循快速重傳、累計確認、選擇確認等規則。索引

發送方發的window size = 8192;就是接收端最多發送8192字節,這個8192通常就是發送方接收緩存的大小。

從上面的過程當中,咱們能夠獲得如下結論:

  1. TCP鏈接是經過數據包和ACK實現的,咱們做爲第三者能夠看到雙方發包的過程,但接受者在收到以前不知道發送方發的是什麼,一樣的,發送方在收到ACK前也不知道對方是否成功接收。

發送方沒有收到接收方發回的ACK,就不能向右滑動。假設發送方向接收方發了ABCD就滑動,只要對方沒收到A,就不能滑動,那麼就會出現兩者不一樣步的局面。

滑動窗口提升了信道利用率,TCP是發送報文段爲單位的,假如每發一個報文就要等ACK,那麼對於大數據包,等待時間就太長了。只要發送的報文在滑動窗口裏面,不用等每一個ACK回來就能夠向右滑動。本例中,開始接收端空着AB,只有CD,此時不能滑動;以後接收到EF和H,直接向右滑動2位,沒必要等G到位。

窗口大小不能大於序號空間大小的一半。目的是爲了避免讓兩個窗口出現交迭,好比總大小爲7,窗口大小都爲4,接收窗口應當滑動4,但只剩3個序號,致使兩個窗口相互迭代。

有一種狀況沒出現:發送方發ABCD,接收方都收到而後向右滑動,但回覆的ACK包全丟了。發送方未收到任何ACK, timeout後會重發ABCD,此時的接收方按累計確認的原則,收到ABCD後只會重發D的ACK,發送方收到後向右滑動。

對比滑動窗口和擁塞窗口
滑動窗口是控制接收以及同步數據範圍的,通知發送端目前接收的數據範圍,用於流量控制,接收端使用。擁塞窗口是控制發送速率的,避免發的過多,發送端使用。由於tcp是全雙工,因此兩邊都有滑動窗口。
兩個窗口的維護是獨立的,滑動窗口主要由接收方反饋緩存狀況來維護,擁塞窗口主要由發送方的擁塞控制算法檢測出的網絡擁塞程度來決定的。

擁塞窗口控制sender向connection傳輸數據的速率,使這個速率爲網絡擁堵情況的函數。

找到一個經典的問題:

(一)給定一組大小爲n的整數數組,計算長度爲k的子數組和的最大值。

好比

數組爲:1,2,3,4

最大值爲:3+4=7

數組爲:-1,4,7,-3,8,5,-2,6

最大值爲:7-3+8=12

想到最簡單思路,那就遍歷全部子數組唄,求和而後比較。

int index = 0;// 記錄最大子數組第1個元素的索引,目前是0
    int maxSum = 0;// 記錄最大子數組和,目前是從左開始第1個子數組
    for (int i = 0; i < k; i++) {
        maxSum += array[i];
    }

    for (int i = 1; i <= array.length - k; i++) {// 遍歷全部子數組,求和並比較
        int curSum = 0;
        for (int j=0; j < k; j++) {// 計算當前子數組和
            curSum += array[i + j];
        }
        if (curSum > maxSum) {// 若是大於最大和,則記錄
            maxSum = curSum;
            index = i;
        }
    }

運用滑動窗口思路,遍歷時不嵌套循環計算全部值;外層遍歷至關於窗口向右滑動,每次減去失效值加上最新值,即爲當前窗口的和,而後再比較。

複製代碼
int index = 0;// 記錄最大子數組第1個元素的索引,目前是0
int maxSum = 0;// 記錄最大子數組和,目前是從左開始第1個子數組
for (int i = 0; i < k; i++) {
maxSum += array[i];
}

int curWindowSum = maxSum;
    for (int i = 1; i <= array.length - k; i++) {// 從下個元素開始,即窗口向右滑動
        curWindowSum = curWindowSum - array[i - 1] + array[k + i - 1];// 減去失效值,加上最新值
        if (curWindowSum > maxSum) {// 若是大於最大和,則記錄
            maxSum = curWindowSum;
            index = i;
        }
    }

複製代碼能夠看到代碼差很少,只不過在計算求和時,採起了滑動窗口技術(思路),經過一減一加求和,消除了內部的循環。注:這裏爲了突出語義,將變量名curSum改成curWindowSum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