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2018年跳槽經驗教訓整理

1.戰線切勿拖太長,除非練手,不然不是真心想去的公司就別試了。對公司信息的瞭解要放在平時,多與同事朋友瞭解溝通,偶爾逛逛blind一畝三分地一類,這樣才能肯定下次跳槽的目標,有的放矢。選公司不是買菜!別見一個愛一個。這樣大面積的橫掃,對各個公司的試水,作這一次就夠了,也正好拎清了本身的份量,看清了市場的大體形勢。
2.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1中提到的是知彼,主要是關於公司文化氛圍、薪資、工做內容、招人狀況等的瞭解。知己則重在對本身的瞭解:我須要什麼方向的職位?我想要尋求什麼突破?個人擅長和興趣在哪裏?問清楚這些問題才能寫好簡歷。由於本次跳槽一個明顯的感受是,個人簡歷仍然像實習時候那樣「寫得很好」,項目充實、細節突出,可是差了一點的地方在於,目標模糊、技術亮點不明。(固然,這與個人工做性質和原本就處於迷茫期也有關。)Anyway個人意思是,一份好的跳槽用簡歷應該能突出你的技術優點,讓人一看「嗯這我的確定適合咱們的職位」「嗯這我的XX方面很強,讓我很感興趣」。這樣才能避免我拿ML focus的簡歷去投Dropbox和微軟O365致使的不匹配。(不過,誰叫我也不system focus呢hhh。)
3.這是個小點,若是投LinkedIn,HR很是關鍵,一個不靠譜的HR絕對能給你把事辦砸,以及他們家千萬別催,一催一個拒信,也許原本是經過的也催成拒信了。
4.就如選擇學校同樣,location仍然是個重要因素,異地跳槽的難度整體來講仍然高於本地跳槽。所以如果未來想回加州,最好的方式仍然是先內部請調,搬過去而後再尋找機會。
5.從此跳槽level只會>=當前level,所以要注意,展示的點不能再是「我年輕,我肯幹肯學」,而應該是瞄準痛點,「我有XX技術背景,我能解決大家XX問題」。即便是大公司general hire,也應該是「我知道貴司目前急需XX方面人才,我正好有XX背景,在大家許多組都有用武之地」。
6.若是幾年後又走到迷茫期又想換方向,舉個栗子若是未來ML不行了或者big data飽和了,想換個方向作作,注意儘可能不要經過跳槽的方式來換方向,成本過高由於potentially會降level並且也不容易進到滿意的公司(畢竟你缺少相關經驗)。儘可能先在原公司嘗試相關項目,積累必定經驗以後再跳槽,這樣對簡歷也好。
7.時間安排,爲了戰線不能太長,總用時不要超過半年。大概是2.5個月刷題(也得包括對目標公司題庫的刷題),2.5個月投簡歷和電面,最後1個月集中onsite。由此也見刷題也要靠平日之功。
8.公司順序:第一批練手,第二批是目標公司,沒有第三批了別想了你沒有精力的。第二批裏面也別太懼怕把最想去的公司放到最後覺得本身能好好準備了由於到最後你就一氣呵成再而衰三而竭了,放到倒數二三個正數二三個比較合適。Speaking of which,也就是目標公司不要超過5個。微軟這種以組招人的,視狀況單獨討論。
9.每到年末按期更新本身的LinkedIn。不更新哪有HR勾搭。
10.Onsite頗爲累人,必定要保證充足睡眠精力充沛。此外從此對本身的要求還應更高一些,不是這道題我答上來就算了,而是我答上來我還要秀一下我會別的解法秀一下我懂別的相關知識點;不是你問我簡單的我就歡欣鼓舞得過且過,而是你問我簡單的我還要主動把你帶到高級domain裏面去。
11.Offer negotiation很重要。未來最好仍是手握多個offer爲好。面對HR說「我是站在你這邊的,你不告訴我具體信息我怎麼能幫到你啊」這種套話,必定要笑呵呵地跟他說「既然你都站在我這邊了你看看還能往哪兒高一點?」此外牢記要向HR要refresh match,原來公司該發的股票價值,新公司同樣不能少。
12.我此次的總體感受是,比較屌的組不會太care你跟他們說你的項目如何如何牛逼,由於他們就只會點頭微笑「哎呦你可真棒但是我不care呢慢走不送」。因此越是你想去的地方,你越得研究他們的痛點在哪他們須要什麼,而後使勁往那上面扯。dom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