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華爾街》的讀書筆記做文2200字

《漫步華爾街》的讀書筆記做文2200字:
艾略特波浪理論:艾略特波浪理論的立論前提是:股市存在着能夠預測的如同波浪同樣波動的投資者心理,而且波動的投資者心理會推進市場天然而然地潮起潮落、漲漲跌跌。艾略特認爲,經過觀察投資者的心理波動能夠識別市場的重要變更。
對投資者的啓示:股價過去的走勢不可能以任何有意義的方式用於預測將來的股價。…各類技術理論只是富了炮製和推銷技術服務的人,以及僱傭技術分析師的證券經紀公司。這些證券經紀公司但願分析師的分析有助於鼓動投資者更頻繁的進行買入賣出的交易,從而爲公司帶來更多的佣金收入。使用技術分析肯定股票買賣時機的作法尤其危險。由於股票市場有着長期向上的趨勢,因此持有現金可能風險很是大。爲避開市場階段性下跌而常常保持大量現金頭寸的投資者,極可能在市場迅猛漲升的某些階段被排斥在市場以外。html

《漫步華爾街》的讀書筆記做文2200字

小結:本章做者分析了許多技術分析存在的問題,對投資者有很深的教育意義。技術分析忽視了政策與外部環境對大盤和公司的影響,也忽視了公司自身發展對股價的影響。技術分析可能預測對幾回,可是人們每每忽視了他們沒有預測對的屢次。國內個別的所謂「專家」、「股神」也是同樣。在股市不長的歷史中,偶爾在一個小的時間段出現幾個認識正確的人是正常的,可是他們的理論卻不必定永遠有效。「一個壞的鐘表一天中還有兩次撞對的時候」,所以,對於他們的理論,還須要本身認真學習、辨識,切忌人云亦云,毫無主見。
第七章.基本面分析究竟有多出色
證券分析師果然是天眼通嗎?
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即使強大的IBM也未能延續可靠的增加模式,寶麗來、柯達、北電網絡、施樂以及衆多的公司,它們都曾經實現過持續的高速增加,道德經讀後感(http://www.simayi.net/duhougan/8842.html)直到有一天「屋頂坍塌」,神話終結。…即便在20世紀90年代經濟繁榮發展的時期,也只有1/8的大公司每一年成功實現了持續增加;而在進入新千年的頭幾年裏甚至沒有一家大公司實現增加。分析師不可能預測連續的長期增加,由於這根本就不存在。
直言不諱地說,這些證券分析師認真估測的數據(基於行業研究、工廠參觀等)並不比經過簡單的外推以往趨勢獲得的估計狀況準確多少,……任何行業都不是容易預測的。
在某一年比通常同行表現出色的分析師,在下一年絲絕不比其餘人更有可能作出上乘的預測。
水晶球爲什麼渾濁不清
我認爲有五個因素能夠幫助解釋證券分析師爲什麼在預測將來時困難很是之大。這五個因素是:
1)隨機事件的影響;
2)公司利用「尋機性」會計處理方法制做靠不住的盈利報告;
3)許多分析師基本不稱職;
4)最佳分析師流向營銷部門或轉而管理投資組合、對衝基金;
5)研究部門與投資銀行部門之間的利益衝突。
在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會計舞弊行爲看來更加司空見慣了。破產倒閉的網絡公司、高科技領先企業,甚至「舊經濟」的藍籌公司全都賣力的經過媒體大肆宣傳本身的盈利,誤導投資者。
衆多分析師紛紛效仿「路易(一個數據計算錯誤而誤導他人購買證券的分析師)」。通常狀況下,因爲太懶惰不想親自作預測,他們寧願抄襲其餘分析師的預測結果,或者不加咀嚼便囫圇吞下公司管理層發佈的「指導性意見」。
證券分析師習慣上不多建議投資者賣出股票,這一點代表了他們與投資銀行業務之間存在密切關係。…分析師不肯意得罪做建議時涉及的公司。…在互聯網泡沫期間,大多數我的投資者卻使人悲哀的接受了分析師的字面(「買入」和「持有」)意思。
中間道路:個人我的觀點
咱們先簡要複述一下有關股市如何運行的兩種大相徑庭的觀點:大多數投資經理的觀點是:專業人士在資金管理方面毋庸置疑會賽過全部業餘和漫不經心的投資者;另外一方面,學術界的多數人士認爲:由專業人士管理的投資組合的績效並不能超過隨機選取的具備相同風險特徵的股票組合。
我走的是中間道路。
此外,我也不形成全盤接受市場有效理論的主張,部分緣由是該理論創建在幾個脆弱的假設之上。第一個經不住推敲的假設是市場存在充分訂價。…這種推理思路是接近於「博傻」理論的思考方式。股票市場有時並不是根據什麼人的價值估測值進行交易——投資者常常在投機狂潮中被衝昏頭腦。專業投資者在很大程度上對20世紀的數次股市狂潮包括世紀之交的互聯網泡沫負有責任。有效市場理念的第二個脆弱假設是信息瞬間完成傳播。第三個是將一隻股票已知的信息轉換成真實價值的估計值會面臨極大的困難。
小結:
1、雖然基本面分析不必定在短時間內有效,可是在長時間內是有效的。做者把短時間與長期股市的走勢與預測弄混了。如茅臺、蘇寧等幾年漲了十幾倍,而許多股幾年未漲過。
2、雖然許多證券分析師對基本面分析存在誤差,甚至錯誤,但也說明了總體收益仍大於大多數散戶。這也是做者鼓勵買共同基金的緣由。
3、我的仍然要選擇基本面好、管理嚴格、業績穩定增加的公司,雖然這些公司之後發展速度沒法預測準確,但總比差公司穩定,且共同基金也是會買入這些公司的股票。4、後面分析的三點是對市場有效性致命的三點駁斥。
做者在本章列舉了美國七十年代、八十年代、21世紀初許多基金排名的變化和業績增加速度的變化。從中能夠看出,股市如人生,某些與指數變化相同的基金就如同咱們普通人的財富增加與社會財富增加同步同樣。而在某一段時間表現特別好的基金在另外一段時間卻表現通常,就像某一段時間的明星、名人、學習尖子在之後的歲月中不必定出類拔萃同樣。惟有巴菲特管理的公司可以持續穩定地增加50多年,也與巴菲特不斷的學習進步和不隨波逐流有很大的關係。網絡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