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ce Tag 的第 55 期開發者訪談,原文首發於 Indie Hackers。程序員
不久以前,一款名叫「華夏萬象」的應用悄然上架了 App Store,並在上架後獲得了普遍的關注。這款應用聚焦中國的地理與文化,旨在經過多媒體互動的方式展現中國各地的天然風光、人文歷史等內容,激發人們對於中華優良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對大天然的熱愛。小程序
它的開發者 Kitten Yang 前後花了近兩年的時間準備和開發——一年半用於環遊中國、積累知識,五個月用來開發和製做。此次的訪談,咱們請到了 Kitten Yang,來和咱們一塊兒分享這款應用背後的點點滴滴,以及有關開發、攝影、旅行等等方面的種種看法。微信
你們好,我叫楊騎滔,網名 KittenYang,生活中朋友們也叫我小K。我目前是一名獨立軟件開發者、自由攝影師。Based in 成都,愛好普遍,喜歡創造美好有趣的事物。併發
我在一年半的旅途中,領略了祖國山川河流,走訪了各地百姓生活,而且在等車坐車的間隙經過書籍、視頻補充了大量歷史人文方面的知識。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結合在一塊兒,讓我對本身的國家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瞭解得越深,就愈發喜好這片土地上留下的東西。正是由於本身被大天然的美好以及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切身感動到,纔有了這樣一個念頭 —— 就是但願能喚起人們對中華優良傳統文化的重視以及對大天然的熱愛,能讓更多人感覺到。app
在結束了環遊中國的行程以後,這種感受日益強烈,因而決定必定要把這款 App 開發出來。工具
美好難忘的瞬間太多了,我就簡單舉幾個例子吧。 好比在四川有一段時間我是一路搭車、徒步的,雖然辛苦了點,可是體驗很深入,我還記得在從甘肅甘南搭車到四川的唐克,一天搭了 4 趟交通工具,到達唐克的時候已是精疲力盡,恰恰這時候下起了雨,我還在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路上行走。但美好的瞬間就這麼發生了,一輛藏民大叔的摩托車從我後面開了上來,我趕忙豎起大拇指,順利搭上了大叔的車,而且這時,太陽也露出來了,天邊掛上了一道雙彩虹,美不勝收,那種感受別提多開心了。優化
再好比在四川的蓮寶葉則露營,晚上空無一人,也沒啥光污染,這天正好是新月,天上也沒有云,密密麻麻的繁星佈滿個人頭頂,一道乳白色的銀河像一條銀龍橫跨在整個天際,整個天空像一個佈滿星星的球幕同樣包圍你的身邊,那種 360 度的沉浸式的視覺效果絕對是世界上最震撼的體驗,如今想起來我還能找回當時的激動。下面這句話我每次採訪回答時都會說,那就是:強烈推薦你們找個沒有月亮、天空晴朗、沒有光污染的郊區看一次星空和銀河,對於絕大多數城市裏的孩子來講,這多是你一生都沒見過的震撼景象。網站
……3d
還有路上遇到各類各樣的人,有好的有壞的,限於篇幅就不一一說了。這一年從出門第一天到最後一天,全部路上發生的故事我都用視頻記錄下來了,這些素材都壓在硬盤裏,由於我原本計劃就是要拍一個紀錄片的。我是挺火燒眉毛想要剪出來的,但目前的當務之急是繼續開發新的應用,畢竟一年半的旅行也花了很多錢,須要趕忙賺點錢出來,因此紀錄片的事情還得緩一緩。cdn
最難的就是內容整理了。五個月裏有四個月時間都是在整理文字和製做配圖,真正寫代碼時間只有 1 個月。
華夏萬象主要包括百科和圖庫兩大部分。其中圖庫的全部照片都是我從這一年半拍攝的 10w 張照片裏精挑細選出來的,別看有 10w 張圖片,因爲我以前旅途中天天都會整理當天拍攝的圖片,因此這一部分已經基本都作好了。
最耗費精力的必然是百科部分。百科的圖片沒法所有使用本身的圖片,因此我使用了 Public Domain 和遵循 CC0 的免版權圖片,在 App 中「菜單-版權」裏面都作了 Credit。百科的文案整理須要消化大量的文章資料。一般開始一個新的省份的文字部分,我會先瀏覽完維基百科裏關於這個省份的介紹,結合本身已知的一些見聞,概括出關鍵字,而後就每一個關鍵字接着去查閱維基百科。不少時候,我都會迷失於維基百科這些層層嵌套的超連接中沒法自拔,以致於忘了要概括點什麼。除了看維基百科以外,我還會翻看星球研究所、地球知識局、地球旅客的相關文章,這三個公衆號寫的都是關於各省各地區人文、歷史的文章,雖然主觀性比較強,但也值得一看,對於維基百科上冷冰冰的知識會有更感性的補充。看完了上面這些資料後,基本就能夠概括出每一個省份的文案了。到這裏,一般一個白天的時間也就過去了,有時甚至須要 2 天。
資料來源上面已經說了。選擇標準就是免版權、畫面精美、與文字內容相符合。
我感受內容是作不完的,華夏萬象只能作到覆蓋到每一個省份最具備表明性的事物,一些小衆的文化確定沒法顧及,這款 App 的初衷也是喚起人們對中華文化和天然的興趣,而後在 App 以外去深刻了解。
這個坑就太大了,以我一個之力確定填不完,並且我如今還有好多其餘應用要開發,應該不會把華夏萬象往遊戲方面迭代。
沒有直接的影響吧,最大的間接影響就是讓我有了資本環遊中國吧,而後就是對於獨立開發有了信心,讓我相信這是一條比在公司上班更適合個人職業方向。
因爲精力有限,目前只能專一於獨立開發者和攝影師兩個方向。之前在導演、音樂領域都作了一點做品,覺得能夠持續發展下去。但如今看來,人一旦分散精力必然致使每一個領域都不專業。因而我決定先在獨立開發者和攝影師兩個領域作出一點成績,以後,再往 Unity 遊戲開發、紀錄片導演、音樂製做人的方向發展,但願之後也能在這些領域有所成績。
每一個身份我都很喜歡,凡是能創造美好的事物的行業我都很喜歡,視頻、音樂、遊戲、軟件、圖片,這些都是美好的事物。我以爲這些東西拓寬了個人眼界,讓我在開發 App 會有更多靈感。
這是一個一言難盡的故事,有點像蝴蝶效應,一次微小的改變影響了後來不少事情。如今,若是你有耐心傾聽一個素不相識的人的故事,請容許我把時鐘往回撥動,撥回到蝴蝶煽動翅膀的那一刻 —— 那是 2017 年的 5 月 1 日。這一天,我正式告別了朝九晚五的生活,開始全職成爲一個獨立開發者。
在正式開始講述我成爲一個獨立開發者的故事以前,我以爲我有必要先講講我爲何辭職。從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以後,我和普通大學生同樣,進入了陌生又新鮮的職場,成爲了浩浩蕩蕩的互聯網建設者大軍 —— 程序員圈子的一份子。充實的工做成就感、自由的經濟支配以及這個行業對於應屆生來講還算不錯的收入,讓我對生活充滿了熱愛。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了很久。可是時間一久,我發現生活有點千篇一概。這看似美好的職場生活,彷佛並不會長久。程序員這個行業常規的職業發展路線無非就是 35 歲之前寫代碼,從年輕力勝的小碼農一點點寫到項目組 leader,leader 晉升到管理層。運氣好搭上一個好團隊公司上市,功成身退幹到退休;運氣很差,隨時面臨被優化和再就業。一眼能夠望到將來,走的每一步都是沿着前人的腳印前行。然而對我打擊最大的一個思考當屬下面這個:你如今作的事情等老了回過頭來看的時候能留下什麼?想到這裏,個人腦殼彷佛被什麼東西砸了一下,彷彿開了蒙。這不是我想經歷的人生。
通常不少人都能想到這個階段,由於跟我共事的不少同事也經常跟我表達相似的觀點,可是結局每每也只是停留在嘴上。或許他們是以爲本身身上被綁架的東西太多了,不能輕舉妄動,我也很是理解。但我還年輕啊,我身上沒他們這些壓力,我還有資本作出改變。
思想鬥爭了一週,我作好了即便失敗了大不了就灰溜溜回去繼續上班的打算,沒什麼丟人的,至少我主動選擇了本身的人生。可是萬一成功了呢,人生就會開啓新的一頁。沒有 50 萬年前那一隻主動下地行走的古猿,就沒有如今人類所創造的一切。
正式成爲一名獨立開發者,我開始了一款第三方微博客戶端的開發。在當時那個微博開放平臺環境下,這無異於 49 年入國軍。人家已經兵刃廝殺、收攤離場,留下了一個悽悽慘慘慼戚的荒廢之地,我卻纔慢慢吞吞、躊躇滿志抵達戰場,哪還有我什麼事嘛。可事情的起色出現了,我意外發現了微博的漏洞,能夠利用已有的密鑰模擬官方客戶端的幾乎全部行爲。這一刻,就好像那個才抵達戰場的新兵,拖着緩慢的步伐打量着這片寸草不生的土地,卻在一個角落意外找到了人們一直在苦苦尋找的那把鑰匙,在太陽的照射下,它散發出的光芒顯得如此耀眼奪目。
歷史三個月的開發,這款名叫 Cosmos 的第三方微博客戶端橫空出世,迅速在死氣沉沉的微博世界引發轟動。多是用戶忍受了過久同質化嚴重的微博客戶端,對於這樣一個極具個性同時又有如此多功能的第三方客戶端的出現,彷彿就像常年蘿蔔白菜的飯桌上破天荒地上了一道葷菜。看着天天暴增的下載量,我坐在書桌前的椅子上,拿起水杯深深的喝了一口茶,冷靜下來告訴本身:應該是不用灰溜溜地回去上班了。
可是漏洞畢竟是漏洞,必然有堵上的一天,這彷佛註定了 Cosmos 不會長久。隨着下載人數愈來愈多,微博的工程師們彷佛察覺到這個客戶端。事實也證明了這個猜測,Cosmos 裏面愈來愈多的功能開始沒法使用。一次次更新的背後,都是我一次次的熬夜爆肝改 Bug 的背影。Cosmos 在死亡邊緣掙扎了很久,最終在 8 個月的時間節點上走向了生命的盡頭。這中間還發生了好多插曲,好比因爲涉世未深,我在網上犯了一些錯誤,得罪了一些人,這也讓我收穫了不少教訓,也算是成長路上的寶貴經驗吧。儘管後來 Cosmos 仍然能夠經過解析網頁版數據的方式續命,但恕我不想把精力花在這些心累的事情上面了,留着開發更有意思的應用不是更好嘛?而我也翻開了人生新的篇章 —— 環遊中國。
獨立開發最難的仍是技術和想法之間的平衡。有時候不缺好點子,可是技術上很難實現;或者可能靈感匱乏,找不到一個可行好的點子。因此能找到一個好的點子,而且又能在技術上實現的,是每一個獨立開發者的必修課。這個事情解決起來也容易,就是本身一點一點嘗試,試着作一些產品,而後找到不足彌補上,慢慢地就有經驗了。
首先就是要漂亮,要讓人以爲像一個藝術品。
還遠沒有實現。
我拍攝的內容主要仍是圍繞人文和天然兩大部分。
拍攝人文類的照片我以爲歸根結底仍是須要有強大的知識儲備,只有平時積累得足夠多,才知道要去看什麼,要去拍什麼。好比我能夠在奉節夔門坐一下午,想象一千多年前的今天,「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詩句迴盪在這滾滾長江的山谷裏;在廣東江門著名的崖山之戰古戰場,憑弔南宋最後一位皇帝在這裏跳海自縊,南宋宣告滅亡,今後「再無中華」;看了沈從文的小說《邊城》一直想來鳳凰古城看看九妹生活的地方;被馬未都的《博物奇妙夜》種草雲岡石窟;被《梁思成傳》裏學者的爲人處世感動並對中國古建築產生了興趣,因而在山西忻州走訪了兩座唐代的木構建築;受到紀錄片《乘着綠皮車去旅行》的影響種草了位於重慶、湖南和貴州三省交界一江隔開三個省份的東溪、洪安古鎮、茶峒古鎮……等等等等。重在平時的積累。有了知識儲備,你才知道要去看什麼,而不是跟隨着人流去打卡。「上車睡覺,停車撒尿,下車拍照,回去一問什麼都不知道」的旅遊是沒有意義的。
至於風光攝影,那就是怎麼美怎麼拍了。風光攝影說到底仍是靠老天爺賞臉,拍攝對象一般就是日出日落的藍調時間和黃金時間、銀河、星軌、彩虹、朝霞晚霞、雲海,還有比較可貴的北極圈內的極光、日食月食。
爲了不竹籃打水一場空,我通常使用 Planit (如今更名叫巧攝)提早判斷日月星辰的位置,並結合地景構圖;使用 Windy 提早判斷雲量(雲量是數日象的最大剋星);利用一個攝影圈裏的朋友本身製做網站預測朝霞晚霞、雲海(最近好像要出一個小程序叫莉景天氣,友情推廣一下)。這些工具均可以讓拍攝計劃胸有成竹,讓本身的努力最大程度不白費。這些都是去年開始才流行的一些軟件,我相信這必定會是將來風光攝影的趨勢,並逐漸影響到只是偶爾拍拍風光的普通用戶。
上面也說了,巧攝、Windy、小程序:莉景天氣、MeteoEarth 等。能夠看下方截圖。
今年應該是高產的一年,我要把我不少構想好的 App 完成出來。月底應該就會有一個 App 上架,反正挺有意思的,大家到時候看吧。
小學生、拖延症、不少缺點
有待提升、有待提升、有待提升
年輕、有理想、不同
主屏都是系統 App,我就推薦幾個本身常常用的 App 吧,微博微信這些就不說了。我平時用印象筆記、OmniFocus 作靈感記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少時候簡單動動手指把一些靈感,或者看到的故事,或者一句啓發很大的話收集起來,時間久了就是一個大寶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