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今天,</strong><strong>申通快遞宣佈全面上雲!</strong>
<strong>目前申通訂單平臺、巴槍系統等核心業務系統已穩定運行在阿里雲上,雲上日處理訂單量近 3000 萬。</strong>
申通技術總架構師醉易表示,申通選擇全面上雲,不僅是變革基礎架構,更是變革研發模式。「從內部看,基於傳統架構的數據孤島效應明顯,致使信息不能共享,業務模式創新受阻。從外部看,包裹流轉如何藉助數據技術和 IoT 等技術提高效率已經成爲核心議題。」
舉例來講,基於傳統 IOE 架構構建的系統沒法支撐業務高速增加後的數據量膨脹,受限於容量訂單系統只能保留3-6 個月的信息查詢,且沒法對歷史包裹進行在線搜索,相關應用都會受阻。
上雲過程當中,申通對雲服務供應商開展了梳理、設計、驗證和切換等環節在內的全面選型考察。阿里雲具有穩定的基礎架構、強大的數據計算能力,且菜鳥網絡的基礎架構及物聯網能力一樣構建在阿里雲上,申通最終選擇全面遷移至阿里雲。
目前,包括訂單平臺、巴槍系統等申通核心業務已經運行在阿里雲上,日處理訂單量近 3000 萬。在剛剛過去的 2019 年雙 11,申通快遞拿下了包括「攬收率、簽收率、服務質量綜合得分」等在內的多項服務指標行業,通達系第一。
除了業務上的價值,全面上雲還推進了申通內部的技術體系創新。醉易表示:「雲服務讓 DevOps 一體化的良性循環成爲可能,運維團隊將來除了承擔線上保障的責任,還會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研發支撐工具的創新上。」
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曾表示,<strong>雲計算做爲一項新興技術,經歷 10 年發展已在關鍵技術和應用規模上全面超越傳統 IT。</strong>
全面上雲的拐點到了,上雲後綜合成本降低一半,穩定性有 10 倍以上提高,安全性更是提高 50 倍。目前,上萬家企業已將 IT 系統全面遷移至阿里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