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現有的硬件資源以及其餘因素,咱們選擇RAID 0的工做方式:html
1. 重起機器進入BIOS界面,按照主板說明書的提示開啓RAID功能。
2. 保存重起,根據界面提示按CTRL+I進入Intel Raid設置界面,選擇第一項,建立一個新的卷。
3. 選擇模式爲Raid 0;填寫卷名;選擇一個條帶大小(strip size),其中有16KB、32KB、64KB、128KB、512KB可供選擇。數據庫
選哪個好呢?安全
讓咱們先來複習一下相應的概念。服務器
Raid的概念:ide
RAID是英文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即爲獨立磁盤冗餘陣列,或簡稱磁盤陣列。簡單的說,RAID是一種把多塊獨立的硬盤(物理硬盤)按不一樣方式組合起來造成一個硬盤組(邏輯硬盤),從而提供比單個硬盤更高的存儲性能和提供數據冗餘的技術。組成磁盤陣列的不一樣方式成爲RAID級別(RAID Levels)。RAID技術通過不斷的發展,如今已擁有了從 RAID 0 到 6 七種基本的RAID 級別。另外,還有一些基本RAID級別的組合形式,如RAID 10(RAID 0與RAID 1的組合),RAID 50(RAID 0與RAID 5的組合)等。不一樣RAID 級別表明着不一樣的存儲性能、數據安全性和存儲成本。性能
Raid的分類:大數據
1.RAID0級,無冗餘無校驗的磁盤陣列。數據同時分佈在各個磁盤驅動器上,沒有容錯能力,讀寫速度在RAID中最快,但由於任何一個磁盤驅動器損壞都會使整個RAID系統失效,因此安全係數反倒比單個的磁盤驅動器還要低。通常用在對數據安全要求不高,但對速度要求很高的場合。
2.RAID1級,鏡像磁盤陣列。每個磁盤驅動器都有一個鏡像磁盤驅動器,鏡像磁盤驅動器隨時保持與原磁盤驅動器的內容一致。RAID1具備最高的安全性,但只有一半的磁盤空間被用來存儲數據。主要用在對數據安全性要求很高,並且要求可以快速恢復被損壞的數據的場合。
3.RAID2級,糾錯海明碼磁盤陣列。磁盤驅動器組中的第一個、第二個、第四個……第2n個磁盤驅動器是專門的校驗盤,用於校驗和糾錯,例如七個磁盤驅動器的RAID2,第1、2、四個磁盤驅動器是糾錯盤,其他的用於存放數據。使用的磁盤驅動器越多,校驗盤在其中佔的百分比越少。RAID2對大數據量的輸入輸出有很高的性能,但在少許數據的輸入輸出時性能很差。RAID2不多實際使用。
4.RAID3和RAID4,奇校驗或偶校驗的磁盤陣列。不論有多少數據盤,均使用一個校驗盤,採用奇偶校驗的方法檢查錯誤。任何一個單獨的磁盤驅動器損壞均可以恢復。RAID3和RAID4的數據讀取速度很快,但寫數據時要計算校驗位的值以寫入校驗盤,速度有所降低。RAID3和RAID4的使用也很少。
5.RAID5級,無獨立校驗盤的奇偶校驗磁盤陣列。一樣採用奇偶校驗來檢查錯誤,但沒有獨立的校驗盤,校驗信息分佈在各個磁盤驅動器上。RAID5對大小數據量的讀寫都有很好的性能,被普遍地應用。spa
回到前面的問題,咱們知道RAID-0,也稱條帶。寫往磁盤的數據被分紅「條帶」,大小通常爲16~256KB,每一個條帶以陣列形式寫到不一樣磁盤上。假設用兩個磁盤組建RAID-0陣列,條帶大小128KB,如今須要寫入256KB的數據。0號磁盤將得到前128KB數據,而1號磁盤將得到剩下的128KB數據。翻譯
圖1:RAID-0原理htm
由於同一段時間寫入了雙倍數據,RAID-0寫入數據的速度是單磁盤的兩倍。不過在把數據傳輸到磁盤以前,RAID控制器首先要將數據分紅條帶。讀取時,假設要讀取256KB的數據,花費的時間也是原來時間的一半,理論上性能翻倍。
因爲此服務器上跑的是SQL的數據庫,因此特意請教了微軟的同窗,他的反饋是,請將條帶大小設置成6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