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自我介紹面試
信通小本,北京人,成績中上,也拿過三年的獎學金,但編程能力不強,天賦有限,大二時便決定放棄技術類工做。常自省,多實踐,自大一開始實習,先後有五次實習經歷,其中,一次創新工場產品實習經歷,和一次互聯網創業經歷。找工做前,算是一個入門級PM。
第一部分:求職數字
得到的offer:網易、騰訊、360、人人網、友錄、多盟、愛奇藝、創新工場,此外還有一家創業公司offer,是走的社會招聘。最終簽約網易。
面試:先後參加過3、四十場面試,沒有掛過,每次都能面到最後一面。
筆試:掛過一次搜狐,其他經過。
網申:被豆瓣鄙視,其他經過。 編程
第二部分:對求職目標的思考
記得看過大腦門兒和Steve的求職記,給了我很大幫助,向這兩位前輩致敬。但我選擇了和他們不一樣的求職道路,是普遍撒網仍是攻其一點,我選擇了後者。相信有不少BYR在求職以前在這個問題上迷茫過,不妨說一下我對這個問題淺薄的理解:對產品職位而言,須要專一。
相信求職產品的人,應該會了解過蘇傑前輩的《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本PM經典入門書。可是,我想說的是:求職產品,須要慎重!誠然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但不是人人都能在招聘時求得產品經理的職位。雖然不限專業、不限學歷,但產品經理是一個壁壘很是高的職位,一個只讀過《結網》、《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人,和一個有着產品實習經驗、產品思惟的人是徹底沒有辦法PK的。
找工做前,曾和北郵一位在百度的PM學長聊天,他說,在他找工做的那一年,有20我的組成了一個求職產品的團體,但最終只有兩我的求職成功。其中殘酷,可見一斑。一位在愛奇藝的學姐也和我說過:你知道找產品工做的人,爲何有那麼多人過不了網申和筆試嗎?由於投遞的人太多。
因此,若是你想要求職產品類工做,最好先問本身:對於產品的積累,本身付出過什麼樣的努力。
最後,想說一點,擁有一段產品的實習經歷,對找產品工做是很是重要的.能夠幫助你從抽象到具象的瞭解什麼是產品,培養產品的思惟。並且,校園招聘以前,不少公司對產品實習生都有着長期的招聘,進入門檻也較低。我身邊就認識好幾位同窗,先在百度作產品實習生,然後順利轉正。此外,找學長學姐內推去實習也是一大捷徑,若是你說,你不認識有學長學姐爲你內推,那麼你已經敗過一次了,由於產品經理,就是一幫思惟極爲活躍,能充分利用人脈關係網絡,用盡各類方法可以達到目標的人。
第三部分:求職心得
【求職互聯網產品的總體流程:】
1、通常最多見的流程是:
網申-筆試-一面(產品經理面)-二面(boss面)-HR面
2、少數公司的流程是(騰訊、網易、去哪兒網):
網申-筆試-羣面-一面(產品經理面)-二面(boss面)-HR面
須要說明的是:
一、一面和二面也稱之爲「專業面」,並不是是先產品經理面,後boss面,也多是同等級的人輪流面(如網易、360)。
二、職位越高的人,面試問的問題越傾向考查面試者的自省能力,問題諸如:大學最成功的一件事,性格最大的缺點,將來的職業規劃等。
【先在戰略層看待求職這件事:】
明確了求職的流程,那麼咱們所能努力的範圍和目標就是,竭盡所能,使本身從網申到達HR面。
這個過程,絕大多數人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也有些人是經過內推、霸面等手段,省略了其中的一步或兩步。
我想分享幾個個人求職故事,但願可以對你們有所啓發:
一、 經過北郵研會的求職論壇活動,我幸運的拿到了騰訊和百度的直接二面機會(但由於在拿到了網易和騰訊的offer後,我思考後放棄了後續面試百度、搜狗、美團等機會)。
二、 經過知乎,找到一位人人網的產品經理,進行自薦,幸運獲得提早面試機會(此前,也曾讓一位在人人網實習的同窗內推,但一直沒有回信,但我萬萬沒有想到,偶然在知乎上的一次自薦,卻在一個小時內獲得面試機會,奇妙的際遇)。
三、 經過微博,找到馬佔凱前輩,私信自薦,後聽從他要求,向他郵箱發了本身的簡歷和一份產品分析報告,幸運的獲得了面試機會,並且第一面就是馬佔凱前輩親自面試,當時能見到這位中國最優秀一批產品經理很是興奮,但由於已有選擇,放棄後續的面試。
四、向多盟這種不設校園招聘,經過社會招聘的入口投遞簡歷,幸運的得到面試機會。
PM,是極有思想的一羣人,對於本身的求職之路,也應多尋求機會,以證實本身,以上是我淺薄的進行拋磚引玉,望對後來人能有所啓發。固然,以上方法的基礎,是對產品作過深刻的學習和積累,因此,求職產品,要多爲本身積累經驗,多思考。 瀏覽器
【再來換位思考一件事情,公司招聘PM的標準是什麼:】
從前,我覺得是,小公司看當前經驗,大公司看將來潛力。可是,隨着對於找工做的經驗積累,我發現,其實絕大多數公司都是在評估這樣一件事情:對於產品的理解,有一條時間軸,從一無所知到成爲一名真正具有產品思惟的產品經理,查看應聘者,在這個時間軸上處在什麼樣的位置,選取那些走在前面的人。
曾經看到過張小龍前輩說:他在招聘時評估一我的,是看這我的對於用戶需求以致人性有怎樣的認識。可是很遺憾,我所經歷的幾乎全部面試,包括騰訊,還只停留在淺層次,這些上升到哲學層面的標準,是評估PM的重要標準,但在校園招聘這個求職者海量,面試時間短暫的舞臺上,咱們須要作的,是積累產品的基本素養。
產品經理的基本素養是什麼,這個問題一說就大,並且徹底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蘇傑前輩給的答案是:愛生活、有理想、會思考、能溝通。看完以後仍是有些茫然。我只是個剛上路的PM,沒有石破天驚的總結,認識還很淺薄,因此我沒有資格來談論這個標準,但不妨把我憑着對兩點的把握和思考,幾乎經過了全部的面試,將其分享給你們:理解不一樣人的不一樣需求,擁有對細節敏銳的用戶體驗。
分別舉例將上面兩點具象化:
其一,豆瓣音樂和百度MP3的異同。這個問題是北郵畢業的一位極有才華的百度PM學長給我出的問題。幾乎每次思考這個問題,我都會有新的發現,簡直奇妙。
其二,搜狗瀏覽器和360安全瀏覽器,當連續關閉多個網頁標籤時的異同。
關於專業面:
這個過程,基本就是考察上面所說的,應聘者是否具備產品經理的基本素養。
看過論壇上zzwganma一篇帖子,對所考察的內容總結的很好,轉過來以供思考,此外,加上我對這些考察內容的解讀和思考:
1,對互聯網產品的體驗(PC端、移動端。國內App、國外App) ;側細節
2,對行業的瞭解(包括行業資訊、商業模式、盈利模式、發展趨勢等等) ;側基本知識
3,對各種產品的思考(宏觀如發展趨勢、改進方向,微觀如功能改動、交互優化等等) ;側對產品的深刻思考
4,產品設計的思路(簡單來講,就是你接到一個產品策劃任務,你怎麼作) ;側用戶需求分析,此時不是在考察你的設計能力,而是用戶需求分析能力!有不少人不懂這一點。
5,該職位要求的能力 ;側求職者與崗位的匹配,所以這個問題後每每緊接着的問題是,你認爲你是否具有這些能力,舉例說明。
6,我的興趣、規劃與該行業、職業的相關度;側自省能力
上面這些考覈點,是真正區分人與人不一樣的地方,這部分沒有人可以替代你,只有本身不斷的積累、總結、學習、嘗試。 安全
關於專業面的一些補充:
一、若是你是一個有着相關產品經驗的人,那麼面試以前,帶上全部可以證實你產品能力的資料、文檔、數據。我認識一箇中科大的研究生,曾在淘寶產品實習過一年,最終簽約騰訊,他幾乎也是凡是面試,基本沒有掛過,而他採起的作法就是每次都帶着電腦,向面試官展現他曾作過的產品。
二、面試產品,如何瞭解一家公司的產品文化觀?
去探索這家公司頂尖的PM對產品的理解,這些,就反應了一家公司的產品文化觀,一脈相承。
我放棄了百度的校園招聘機會,可是我面試過百度的實習生招聘,對百度的面試印象深入,其中面試官會讓我重新設計一款產品,那麼,如何設計,須要考慮哪些因素,這些都是設計前須要考慮的。但,若是你在博客上或知乎上看到過愈軍、李明遠、孫雲豐乃至李彥宏這些前輩對於設計一款產品的思考,你就會恍然大悟,駕輕就熟。
三、最後還想說一點我很是深入的體會:面試時要堅持本身,不要向面試官卑微,咱們是平等的關係,不是求面試官給我機會,我來這裏,是爲了展現自我,個人積累,個人思想,個人才華。這點很是重要,很是很是重要。也許有人會說,這點很難作到,由於原本咱們與面試官就是不平等的關係。但,正是由於很難作到,那麼作到的人就比作不到的人更加優秀,成功的機會更大。
關於HR面:
有一句話說「HR面,是談人生、談理想、談待遇。」因此,若是想要經過相似騰訊這種HR面都會淘汰人的公司,那麼要想好這三個問題。
關於產品知識積累:
找工做是一件系統工程,環環相扣,從網申到HR面這個過程,不是沒有什麼好準備的,若是你將他們一項一項拆解細化,會發現,是須要準備的太多太多。
若是,你決定求職互聯網產品,須要學習互聯網產品的知識,但礙於時間有限,那麼推薦你瀏覽如下四個網站:
UCD大社區(用戶體驗)、知乎(前輩經驗)、36氪(行業知識)、中文互聯網數據研究資訊中心(從數據看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用戶、產品)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