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5237 《JAVA程序設計》實驗二(JAVA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實驗報告

20155237 《JAVA程序設計》實驗二(JAVA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實驗報告

實驗內容

  • 初步掌握單元測試和TDD
  • 理解並掌握面向對象三要素:封裝、繼承、多態
  • 初步掌握UML建模
  • 熟悉S.O.L.I.D原則
  • 瞭解設計模式

實驗要求

  • 1.沒有Linux基礎的同窗建議先學習《Linux基礎入門(新版)》《Vim編輯器》 課程
  • 2.完成實驗、撰寫實驗報告,實驗報告以博客方式發表在博客園,注意實驗報告重點是運行結果,遇到的問題(工具查找,安裝,使用,程序的編輯,調試,運行等)、解決辦法(空洞的方法如「查網絡」、「問同窗」、「看書」等一概得0分)以及分析(從中能夠獲得什麼啓示,有什麼收穫,教訓等)。報告能夠參考範飛龍老師的指導
  • 3.嚴禁抄襲,有該行爲者實驗成績歸零,並附加其餘懲罰措施。
  • 4.請你們先在實驗樓中的~/Code目錄中用本身的學號創建一個目錄,代碼和UML圖要放到這個目錄中,截圖中沒有學號的會要求重作,而後跟着下面的步驟練習。

實驗步驟與結果

UML類圖

在UML的靜態機制中類圖是一個重點,它不可是設計人員關心的核心,更是實現人員關注的核心。建模工具也主要根據類圖來產生代碼。類圖在UML的9個圖中佔據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地位。James Rumbaugh對類的定義是:類是具備類似結構、行爲和關係的一組對象的描述符。類是面向對象系統中最重要的構造塊。類圖顯示了一組類、接口、協做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在UML中問題域最終要被逐步轉化,經過類來建模,經過編程語言構建這些類從而實現系統。類加上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構成了類圖,類圖中還能夠包含接口、包等元素,也能夠包括對象、鏈等實例。java

PSP(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時間

步驟 耗時 百分比
需求 20 12.5%
設計 40 20%
代碼實現 40 20%
測試 30 18.75%
分析總結 30 18.75%

分析與總結

經過本次試驗,對於編寫和編譯代碼有了新的認識。深一步的學會了IDEA的使用方法。瞭解並實踐了JUNIT的實現使用方法。初步使用了UML建模工具。對面向對象三要素有了一個更清晰的認識,可以在老師的教程下,一步一步實現代碼編寫。編程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