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商業是繼“智慧的地球”以後,IBM發佈的又一次重大轉型戰略,它將引起堪比電子商務的又一次的商業變革大潮。論壇上,IBM介紹了認知商業在中國的最新成果,包括與輝瑞中國、科大訊飛等本地夥伴的最新合做。html
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表示:“認知時代已經開啓,這對於中國的意義特別重大。在不久的未來,咱們將能看到整個商業模式因爲認知技術的推進而發生巨大變化——小到每一個人得到的服務和產品、創業者所能擁有的商業創新優點,大到傳統企業行業的轉型、甚至經濟和整個社會治理效率的跨越式提高。咱們堅信,認知商業是大勢所趨。”算法
認知商業落地中國,攜手夥伴智勝將來安全
論壇上,最受聽衆關注的是IBM在中國認知商業領域的最新進展:架構
IBM中國和輝瑞製藥聯合前沿醫療機構,利用大數據及以新型認知分析方法,創建了符合中國人羣特徵的慢性病風險預測模型,可高效甄別出關鍵風險因素,加速科研發現的進程。藉助此疾病風險預測模型與臨牀決策支持系統,醫生預期能夠大幅度提升診療質量,並針對病人的個體狀況提出個性化診療建議,節約患者的醫療成本。這種模式的普及,將有助於提高社區醫院的循證診療水平,從而緩解三甲醫院的就診壓力,爲推動中國分級診療,實現智能化醫療轉型升級提供支持。工具
輝瑞中國醫學部副總裁谷成明博士表示:“近年來,不少國家都面臨着日益嚴峻的慢性病挑戰。認知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將有利提升慢性病診療的精度與效率。經過與IBM以及諸多中國領先的醫療機構的跨領域合做與創新,廣大飽受慢性病困擾的患者和家庭將會從中受益。咱們已能看到認知技術爲這個行業帶來的創新契機,期待將來催生出更多協做創新,在更多高精尖醫學領域實現突破。”學習
IBM和中國智能語音與人工智能公司——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已經簽署備忘錄:在技術方面,雙方將致力於推進在認知計算算法、雲平臺架構等層面合做;在業務方面,推進醫療、教育和智慧城市等領域的合做發展契機。大數據
科大訊飛輪值總裁、訊飛研究院院長鬍鬱表示:“認知技術是表明全球科技浪潮、標誌性的方向,將令人類自我瞭解和控制將來的能力大大加強,也把行業智能提升到史無前例的高度。相信科大訊飛的智能語音技術和IBM的認知計算與雲計算技術的合做,將會實現真正的優點互補和雙嬴!此合做也將推進認知技術能力在商業領域產生巨大的價值,爲社會、爲產業激發出更多有意義的創新。”優化
IBM大中華區總經理王天義女士表示:“在大中華區,咱們已成立專門的認知解決方案團隊,致力於整合內部資源和合做夥伴一塊兒定製服務中國本地客戶的認知系統。IBM在數據分析、開源標準、雲服務、基礎架構和安全等領域的雄厚技術能力,以及豐富的行業經驗和強大的諮詢顧問團隊,將促進認知解決方案的快速開展。”雲計算
在中國,客戶已經能夠享用到Watson解決方案, 如Watson Explorer, 得到擁有認知能力、具有本地特點的認知系統,並能夠經過雲服務調用認知API,開發出新型的行業應用,創建新的創新能力。人工智能
IBM中國研究院院長、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沈曉衛表示:“IBM在人工智能領域有40年以上持續不斷的研究。自Watson 2011年問世以來,IBM在醫療、金融、教育等行業開始了大量的客戶實踐,使得IBM在推進行業應用變革方面具備獨特優點。在中國,結合IBM中國研究院的研發能力,咱們在能源、環保、醫療、旅遊及物聯網等行業領域取得初步成果。將來,咱們期待與各界夥伴在認知時代一同創新、拓展、雙贏。”
此外,IBM還推出了新的合做夥伴計劃,幫助合做夥伴創建在雲計算和認知商業等領域的新技能,爲合做夥伴提供精確的路線圖,從而快速把握新商機。
認知商業新商機
隨着大數據的普及,全部形式的數據都在不斷積累成一種等待被利用的資源,但有80%的數據沒法被目前的IT系統處理或理解,所以,企業須要全新的計算工具來挖掘這些資源——這就是IBM Watson所表明的具有規模化學習、根據目標推理以及與人類天然互動能力的認知系統。它能賦予物件、產品與流程“思考”的能力,幫助企業之前所未有的方式得到洞察和決策支持,從而爲各個行業甚至人類的生活工做方式帶來顛覆性的變革。
IBM認爲,認知技術正在如下五個方面爲企業再造競爭優點:
客戶互動:認知系統可經過分析與推理全部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來找出真正激發客戶興趣、產生互動的關鍵。這將改變傳統的客戶交互模式,使企業能夠爲客戶提供大規模個性化的產品及服務。 例如,IBM與軟銀機器人控股公司近期合做開發的Pepper機器人,可理解包括社交媒體、視頻、圖像和文字上下文中隱含的意義,加強天然語言互動的能力。在零售行業藉助機器人小助手,用戶所說的話以及相應的手勢和表達均可以獲得理解和迴應。此外,兩家公司目前正在探索從課堂教學助手到護士助理等一系列應用。
專業能力:認知系統能幫助專業工做人員掌握新知識,幫助專家更加深刻快速地開展研究工做和分享成果,讓高質量的專業服務惠及普羅大衆。正如IBM和Under Armour合做推出“認知訓練系統”,它能夠被用做私人健康顧問、健身教練與助手,在睡眠、健康、運動和養分情況方面,提供及時、專業且有數據依據的指導。將來,它有望成爲第一款可以綜合評估衆多健康影響因素的認知系統。
產品與服務:認知技術支持的產品和服務能夠感知用戶及周圍的世界,經過推理和不斷地進行自我學習,加強服務能力,爲人們帶來新的生活和工做方式。好比,IBM與Medtronic合做,使得Medtronic可穿戴醫療設備具有認知能力,從而便於爲病患提供個性化的糖尿病管理服務。此類應用還可以給病患帶來自我診療能力,例如預測可能的低血糖風險,以及發現食物和活動對血糖趨勢的影響等。
流程與運營:認知技術還能改變企業運營的方式,優化企業管理。汽車巨頭SCANIA GROUP運用認知技術,利用車輛自身和工做環境中的物聯網數據,實現下降油耗、優化車隊運營規劃並下降駕駛員風險。
探索和發現:將認知技術應用於海量數據源,人們將可以發現新商業模式、創新機會。認知系統有價值的假設推斷,還能夠推動尖端科研探索與發現。IBM正在用Watson認知計算能力,和十多家前沿性癌症機構合做,協助腫瘤醫生經過海量豐富的基因組數據快速獲取洞察,針對患者的具體基因檔案,發現新的有效藥物。
IBM指出,企業的認知轉型將是一段旅程,這其中有五個關鍵要素,包括:制定一套完備的認知策略,增強認知型數據分析能力,優化用於行業、數據和認知API的雲服務來打造面向新型開發的平臺,優化用於認知工做負載的IT基礎架構,和保證在認知時代下的數據安全。若是能把握住這五個關鍵要素,企業就可以快速跨入認知商業時代、成功踏上轉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