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幫2019年2月線下活動【定義工做,解讀自我】之站樁練習

2019年2月IT幫線下活動【定義工做,解讀自我】

昨天的活動收穫很大,全面的總結周老師會另寫一篇來幫助你們回顧。我想說一下其中最打動個人一句話:「只有你能決定你有多優秀!」 「工做中把本身當成企業家,把你的工做當成創業,公司給你提供了能夠協做的團隊、場所」。責任感程度不一樣,就有不一樣的結果。當你認爲是別人派給你的活兒時,你也許能夠去盡心完成,也或者會放棄。當你把事情當成你對別人的承諾、非你完成不可時,你必定會完成,甚至會有創新,想法設法地作得更好,這就是創造。學習

 

站樁練習

活動期間,周老師推薦我帶你們練習一下站樁。spa

敏捷我的生活方向盤中有對生活各個維度的定位和規劃,其中包括健康、精神等支撐維度。敏捷我的告訴咱們,要讓本身常常處於一種寧靜狀態,在這個狀態下咱們能夠放空本身、積蓄能量,經過身體、情緒、思惟和精神的調節、孕育來恢復本身的精力。
每一個人都有本身的恢復方法。敏捷我的中也推薦了佛教修行方法:內觀禪修。今天咱們再介紹中華傳統武術中的一個方法:站樁。你們能夠互爲參照,挑最適合本身的方法練習,也能夠都練習。不一樣的方法各有側重。沒有哪一種方法是最好最全面的。
中華武術和通常體育鍛煉的不一樣在於,它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到處融合着中國智慧和中國美學,它是關於身體的藝術,是生命科學的藝術。中國智慧和美學無處不在,融入到了中國的哲學、科學、詩詞、書法等各類藝術中。這是我本身的一點體會,也是我喜歡武術的緣由。blog

 

中國美學的一個特色是含蓄。在武術中,太極美學就是這樣。含蓄來源於中國智慧中的「中庸」「中和」,個人理解也就是「過猶不及」「恰到好處」。有時候咱們會發現用文字表達式有侷限性的,甚至到了必定程度表達得越具體越會偏離本真,令人誤入歧途。這時候,模糊或含蓄一些,給人留下獨立思索和慢慢體會的空間和時間,這樣反而纔是更準確的傳達。這樣的中國詩詞和文字,就有了中國的美,含蓄的美,恰到好處,沒有侷限,意蘊深長,韻味無窮。搜索

 

我是2015年7月跟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學院退休教授孫婉容老師學習孫氏太極拳時開始正式學習站樁的。孫氏拳的樁法有兩種:無極式和三體式。三體式也是形意拳的樁法。由於孫氏太極拳是孫祿堂先生融合了形意拳、八卦拳和太極拳 創編的,其中蘊含着不少修煉方法和背後的大道,包括他老人家對易經、道家丹道、書法、武術的不少體悟。我輩後人只有認真堅決地刻苦練習才能體會一二。他的女兒孫劍雲老師曾回憶說過:「對於練拳,父親一輩子有很多體會,但他常常說拳術的訣竅就在一個「練」字,「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他本身會拳械百餘種,內功更是超凡,但每到一處,總要尋訪高人逸士,講求技藝。他常常教導咱們說,藝不壓身,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博採眾家之長,如海之納百川。」 循環

 

今天咱們練習的是大成拳的養生樁,是王薌齋宗師創編的,適合全部人的鍛鍊身心的方法。王老師也是學形意拳的,跟孫祿堂是同一個師傅,不過比孫祿堂小不少。不少人都經過跟王老師學站樁,治好了不少沒法治癒的疑難雜症。因此咱們能夠先從這個養生樁學起,貴在多練,鍥而不捨。方法

 

下面是咱們活動的一些練習場景:im

 

 

練完後個人感覺

今天還跟幫友劉志勇兄聊呢,天天堅持練拳真的不容易。我第一年作的最好,一年365天我應該只有不超過十天沒練,我給本身算着,一次不練就是沒有兌現承諾,而不是計算練了多少次。除了生病無論什麼天氣我都去練,颳風下雨我就鑽進人大博物館二層過道里,那裏通常沒人。
三年多來,如今沒作的那麼好了。總放心不下孩子的事,一週練三天五天的。從此還得加油!其實也受到了你們的鼓勵,你們多交流後又會堅決個人信心和決心。周老師說的太對了,當你帶着你們一塊兒學的時候,受益最大的仍是本身!d3

示範

站的時候能夠把老師的樣子放在腦子裏想着,天然就能作好總結

 

左一是王薌齋的徒弟於永年先生,左二是於永年的學生,右下角是一個在讀書時鍛鍊本身忍耐力、毅力、定力的學生,看似不像站樁,其實跟站樁殊途同歸。好比孫祿堂說,練拳(包括站樁)是行、住、坐、臥都在練。他就到了這層境界。躺着的時候若是有人往他身上扔東西,他隨時都能躲開。創業

 

塌腰

練拳中的一個動做要領:塌腰。下面有一個示意圖:

【王玉芳談大成拳站樁】

   --做者是王薌齋之女王玉芳

大成拳是先父王薌齋創始的(1885~1963年)。先父幼年從深縣郭雲深老先生習心意拳(形意拳之母拳),後遍遊祖國各地,博採各拳術名家之長,創造了「內外一體」、「意動一致」的大成拳;並在一輩子數十年實踐中,對該拳理論和實用有很大的提升和發展。

 

大成拳站樁具備簡便易學、不講場地、不費力、不求外形多變化的特色,故不論男女老少、體質強弱,只要思惟正常均能掌握功法要領。

 

注重意感與精神

站樁不講求套路和招數,不管動靜都以意爲導引。

大成拳兼重養生與自衛兩個方面,樁法也分養生和技擊兩種。養生樁是基本功,從拳術來講,養生樁在於變更求整、祛病健身、加強體力,爲學習拳術創造條件。

 

樁法特色

在運動鍛鍊中,令人全身各個器官、細胞同時獲益,這就是本樁法的特色。此外,因爲沒有任何招式、套路的限制,在運動時腦神經不受刺激、不緊張,可以獲得休息,這也是與通常運動不一樣的地方。

 

「樁法是鍛鍊全身的功夫」,人身是一個總體,雖然分身、手、頭、足等不一樣部位,但不能分別而論,故不能偏重某一部分鍛鍊。意拳樁法是統一意念、統一動做、統一力氣、全身同時一致鍛鍊的基本方法。

 

站樁雖然仍屬肌肉筋骨的鍛鍊,但若要身體內部起變化,則要「以形爲體,以意爲用,意灌全身,以精神內斂爲主」。因此,在站樁鍛鍊時,一切動做、意念活動都要從總體出發,從總體着想。

這是大成拳樁法的特色。站樁注意三個基本要點

 

1.精神集中(思想、意念集中):站樁時,首先要凝神定意,默對長空,目光遠望,掃除萬慮,什麼都不想,使思想意念高度集中,所謂內念不外遊,外緣不內侵;最後要作到即使有人、物在身邊走過或移動,也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2.周身放鬆:要作到內外都放鬆,四肢百骸、大小關節和內臟儘量放鬆,可是要求「鬆而不懈」。鬆是很重要的,從練習意拳來講,「鬆」要貫徹始終,而「鬆」和「整」又是相輔相成的。

總體放鬆之後,能夠適當用意,不過用意時不要過於緊張,要用意而不用力,不然容易有不舒服的感受。

 

3.呼吸天然:呼吸不要人爲的有意造做,氣不可提,也不可故意沉,要求作到勻靜天然,和日常同樣。

 

站樁時,思想意念集中是基本要求,而初學站樁時,精神集中卻很難作到,有時越想擺脫雜念,反而想的越多,這樣就會影響練功。若是遇到雜念紛至、一時擺脫不了時,站樁者能夠任憑思想馳騁,想到必定時間天然就不想了,也就靜下來了,這是先父王薌齋教拳過程當中講的一個道理,能夠試一試。另外,站樁者如患有某種疾病,每每越靜越要考慮病竈,咱們要求站樁者儘可能不去想,這纔有利於身體的康復。

 

站樁時身體各部位的要求

頭:頭要正,收頦直頸,好像有繩上提,但要似頂非頂,面部似笑非笑。

 

足:兩足平放,意向下坐,足趾有扒地之意,足心虛涵,膝部微屈同時上縮,不可用力,用力則不穩。

 

胸腹:脊骨要天然豎直,鬆肩墜肘,臀部似坐高凳,心窩微收,小腹常圓。

 

頸:要求頭直目正。

 

齒:牙齒上下銜接,但不要用力扣合。

 

舌:舌尖微卷,似頂非頂,天然爲主。

 

口鼻:呼吸天然,口微張,露一縫隙,不要閉氣,呼吸方面達到溫馨爲原則。

 

目:兩目前視,稍向上方,遠望眼前景物好像爲輕霧所遮,隱約可見,這是精神內斂的意思。如兩眼輕輕閉合,則要精神內視,「收視聽內」,但切忌意守眉心。

 

耳:凝神靜息,好像極遠處微細的聲音都能聽到,這就是先父王薌齋講的「斂神聽微雨」的意思,也有助於精神內斂的鍛鍊。

 

站樁通常要領和姿式

姿式以站式爲主。

站樁時,首先要氣靜神怡,思想集中,然後雙手下垂,天然直立,足跟並齊,足尖外分,約成45度,要平要穩,再將全身挺拔一下,使身體儘量放鬆,而後兩足左右分開,距離與肩同寬,膝稍屈,身體略向下坐。頭之百會,毛髮數根如線系,用意不用力。

至於間架安排,主要是手臂,因人而異。由於大成拳樁功是雙重樁,只要符合前述原則和要求,左右或插、或抱、或推、或按均可以,只要兩側對稱而站樁者作着感受溫馨就好了。

 

但要注意全身不準有平面,大小關節都要六處不曲,同時如兩手輕輕提起,要「高不過眉,低不下臍,臂半圓,腋半虛,左手不往鼻右來,右手不向鼻左去,往懷抱不貼身,向外推不逾尺,雙手變化在這範圍裏」。

 

大成拳樁法基本姿式有五種,雖可因人而異,或增或減都不出此範圍。下面着重介紹兩種樁法,適於治療各類常見慢性病。

 

1.按上述要領作好準備後,雙手下垂,十指有直插入地的意思,但只能用意不能用力,兩肘稍屈向斜上方微提,以舒展筋絡,並有外撐裏裹之意,肩要平,腋虛含。

 

2.兩手向上擡起,高與肩平,兩手位於胸前,不超越腳尖。手心向內,形如抱球,手指分開而微屈,手稍下垂,腋下虛涵。

 

在乎念中,兩手像抱着一個紙球,若是抱緊了,球就要癟下去;若是抱鬆了,球就要掉下去。但是隻許用意念想,而不能用拙力抱。

 

站樁前的準備和站樁後的整理

站樁時首先要氣靜神怡,精神集中,然後全身挺拔一下,儘量放鬆,這些準備活動在前面已經講到了。

 

初練者在站樁的過程當中,因爲原則要求、要領還掌握很差,也可能出現一些很差的現象,如胸堵、肩緊、腿痠等。胸堵是上下沒有抻開,上提下墜抻開,胸部天然舒暢。肩緊是鬆的不夠,用意放鬆,肩緊自消。腿痠是初站時間過長,肢體還不適應的緣故。因此開始能夠少站,之後站的時間逐漸加長,肢體適應了,腿也就不酸了。至於肝胃疼痛,心跳沒有減小,反而感受加速,則是自己疾病的反應,只要堅持站下去,這些現象自會減小、消失,疾病也就獲得適當治療。

 

站樁開始時還要注意取下手錶,放鬆褲帶,脖不要扣過緊也要解開放鬆,省得影響血液循環流動。

 

這裏再講一下站樁的時間,開始站樁,能夠盡本身可能,站五六分鐘、七八分鐘以致十分、二十分鐘均可以,一感受疲憊,就能夠中止,保有餘力,也就是適可而止。還能夠增長次數而減小時間,按累計時間計算。總之,站的次數和時間能夠逐漸增長,以站完感受舒暢爲主。

 

站樁後,能夠來回走一走,或雙手背抵腰際左右晃一晃,還能夠兩手五指聚攏,分別在左右臂、腿、上下身輕輕敲打幾遍,都有疏散筋絡、緩弛筋肉的做用,和通常運動後的整理活動的做用相同。在站樁的過程當中,如能用大成拳內勁按摩腹部等部位,效果更好,但這須要有人輔助,通常不易作到。

 

站樁練功姿式

大成拳站樁功的基本姿式分爲站式、坐式、臥式和行走式四種,其中以站式應用最廣、效果最佳,但每一個類型又有幾種不一樣的姿式。爲何要設這麼多的類型和姿式呢?由於人有性別、年齡、體質、病情的差別,不一樣狀況的人所能承擔的運動量也不一樣,爲了擴大大成拳功適應範圍而設置各類不一樣的姿式來適應於各類不一樣的人,使學者根據本身體質來加以選擇。

 

撐抱式:天然直立,氣靜神怡,意念與天地合一。頭居人體最高處,爲一身之主宰,不宜傾斜;周身舒展,微有挺拔之意;橫步展開時,兩足尖向前平行站齊與肩寬,不可先後參差,腳心涵虛不可吃力,若是足用力,則站不穩,心頂於頭,氣機受阻,全身關節不靈,怎能求其穩定;臀部略向下坐,似坐高凳,膝關節微有彎屈,小腹常圓,雙手慢慢移至胸前,高不過眉,低不過臍,鬆肩墜肘,腋半虛,臂半圓,雙手距胸一尺左右,手心向內如抱球狀,手指分開而微屈,兩手指相距二三拳遠,心窩微收,頭直目正,面部似笑非笑,牙齒上下銜接,不要用力扣合,舌尖似頂非頂,天然爲主,呼吸求天然,嘴微張,以達到溫馨原則。遠望景物好像爲輕霧所遮,隱約可見,或兩眼輕輕閉合,要精神內視(「收視聽內」),切忌意守眉心。靜氣聽極遠處微細的聲音,由近到遠,漸漸就聽不到了,感到耳邊有聲響,就像下雨同樣做響。

 

浮托式:兩腳同前式,兩膝略屈,但不過腳尖,臀不過腿跟,兩腳力量平均,全身重心置於兩腳中間,兩手提於肚臍左右,臂半圓,腋半虛,鬆肩墜肘,手心向上,十指分開略彎屈,雙手手指相對,距離三拳左右,似託一個氣球,頭直目正身直,臀部似坐高凳,目似閉非閉,自感全身漂浮,有虛靈挺拔之意。

 

渾元式:身體直立,雙腿站成丁八式,雙臂擡起,小臂下落,手心向內,十指分開,雙腕用力,手指用意下指地;設想本身如千年松柏挺立,兩足穩如生根,不怕颶風吹動,於是站如鬆,適合體力強者。

 

矛盾式:設想本身如千年松柏挺立,兩足穩如生根,成弓箭步,撐肘,目從虎口遠視,此架式講求形、意、氣、力相合。

形(姿式)與意(意念活動)兩者不可偏廢,才能收到靈活適宜的配合。

 

單側揉球式:兩足站成丁八步,兩臂擡起在胸前。兩手相距約2~3拳,十指分開,手心相對,似揉一球。目遠視,左手在前、右手隨後。要領是:左手背向外撐拉,右手隨着左手推,推到前方時,雲手換位,右手背向外撐拉,左手隨着右手推,左右兩手反覆互換,慢慢轉動;臂半圓,腋半虛,前進後退或原地活動均可。

丁八式:身體直立,精神集中,目遠視,虛靈挺拔,腳站成丁八步,兩腳距離與肩同寬,撐襠,兩膝分爭,三夾兩頂(大腿根夾、膝窩夾、腳脖子夾;膝蓋頂、足趾頂),前腳着地,腳跟略擡起,後腳吃力(前四後六或前三後七,指的是腿的擔負力量),雙手擡至胸前,手心相對,十指向前。

 

金雞獨立:身體直立,精神集中,雙臂擡起,手心向下,平放胸前,三分撐,七分抱,十指分開,似按水中氣球,虛靈挺拔,臀部似坐,左腿擡起,腳向外蹬,腳尖稍微回勾,右腿彎曲,臀部和腳跟成直線,目向前視,兩腿可輪換,時間以自身體力而定。

加力降龍:兩腳大步分開,身體前傾,前腳腳尖向外橫平放,前腿弓,後腿繃,兩臂分撐,一手向前似推物狀,一手向後成搓按式,頭向後扭,目視後手虎口,精神集中。

 

降龍式:見加力降龍式,動做減少,神意要足。

 

伏虎式:身體直立,大步分開,形如丁八式,前四後六,前腿弓,後腿撐,三夾兩頂,兩手在膝蓋上部,兩臂撐抱,似捉一虎,左手提爪,右手搓按,頭帶動全身,目向前平視,精神集中。

 

分爭式:頭要撐擰頂縮,肘似橫,手腕勾錯斂抗,抽胯提坐,撐膝,手日後拉,力量放遠,手拉前指,力量則後來。全身到處都有逆力,動時要給本身設立阻意,大小關節才無處不爭。總之,在多種力量的分爭中求統一。

 

先後分水式:兩足站成丁字步,膝微屈,雙手不要高過胸,兩臂分開,手心向前,爲前分水式;手心向後,拇指向下,肘帶小臂後擰者爲後分水式。全身放鬆,似在水中游泳,此式要穩緩,雙腿可倒換,要用意來領會。

 

走馬觀花:身直立,面向前方,利用手的彈力,斜面展開雙臂,腳隨雙臂動做幅度天然前伸,穩踏重心,用腕帶動手指,似按水中球,兩腳老是一實一虛,起落自由,隨意念掌握。

 

神龜出水(1):設想本身身體如浸水中站立。縮身如有鑽提放縱之形,同時雙臂得勢揚起呈環抱狀。臂半圓,腋半虛,雙手變化,搜索裹其力抽胯下坐,重心移向後足。

 

神龜出水(2):卷身催胯,以腰爲軸,螺旋揚其身如龍出水,同時頭、身、手、足、肩、肘、膝、胯等大小關節同時牽動,重心前移,雙臂與身成反向運動。

 

神龜出水(3):身體重心前四後六時,雙手如按水面之球,頭帶全身起伏,要均整,氣貫一致,目光如視汪洋大海,顯示出波瀾壯闊之勢。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