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做業2 需求分析與原型設計

第一部分 需求分析

1.1 用戶調研

  咱們的用戶調研方法參考《構建之法》第8章獲取用戶需求——用戶調研中的第4用戶調查問卷小程序

採用此種方式的緣由是:微信小程序

一問卷調查法的能節省時間,人力和體力。安全

二問卷調查結果更加容易量化。問卷調查法是一種結構化的調查方式,調查的表現形式和提問的序列,還有答案的給出都是固定不變的,是用文字的方法表現出來,所以,這種方式好量化。微信

三,問卷調查法的結果更容易統計處理和分析。咱們能夠利用分析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很是簡便。網絡

四,問卷調查法的優勢是可以大規模的調查。無論調查者參加調查了沒有,都能從問卷上了解被調查者的想法,態度,行爲。佈局

  書中寫到:軟件開發的過程,就是「用戶最須要的東西」在下面這一鏈條中傳送、轉換、實現、扭曲或丟失的過程。性能

用戶最須要的>
  用戶表達出來的>
    軟件團隊能理解的 + 團隊的商業目標>
       軟件團隊成員具體表達出來的(PM寫Spec)>
         在各類約束條件下,具體執行表達出來的(Dev寫代碼)>
           驗證經過的(Test)>
             經過各類渠道告訴目標用戶(發佈/推廣)>
               用戶終於能用上了,可是他們不滿意測試

  幾種經常使用的用戶調研方法:
1. 焦點小組(Focus Group)網站

 找到一羣目標用戶的表明,加上項目的利益相關者來討論用戶想要什麼,用戶對軟件的評價等等。ui

2. 深刻面談(In-depth Interview)

經過詳細的面談,普遍而深刻地瞭解用戶的背景、心理、需求等。

 3. 卡片分類(Card Sorting)
一般,團隊收集到的需求都是雜亂無章的,不一樣的角色從不一樣角度表達了但願軟件能作什麼,有什麼特色,能解決本身的什麼痛苦,或者有什麼好玩的地方,等等。

4. 用戶調查問卷(User Survey)
這種方法是指向用戶提供事先規定好的問題,讓用戶回答。

 5. 用戶日誌研究(User Diary Study)
這一調研方式要求用戶記錄本身平常工做或生活中與所用軟件相關的行爲,供軟件團隊分析

 6. 人類學調查(Ethnographic Study)

這種方法聽起來學術味很濃,其實能夠解釋爲—和目標用戶「同吃同住同勞動」。例如,與其坐在辦公室裏想象如何給老年人設計手機,不如去和老年人生活幾天,從生活中獲得體會和需求

 7. 眼動跟蹤研究(Eye Tracking)
軟件團隊發佈了內容豐富的互聯網應用,或者大幅度更新了網站的用戶界面,可是不少用戶反映軟件更難用了,怎麼辦?大部分的軟件都向用戶展示了不少信息,也有不少交互,怎樣才能讓用戶容易找到設計人員想讓他們看到的信息,找到本身想用的功能?用戶瀏覽網頁上的衆多內容一般是什麼樣的規律?一些研究發現了F模式

 用戶一般瀏覽通欄標題,而後目光沿着左側下行,再平行瀏覽下面的子標題。

8. 快速原型調研(Quick Prototype)
等軟件作好了再去找用戶作調查,未免太費時,而且修改的成本很高。

 9. A/B測試(A/B Testing)
若是你的產品已經有一些用戶在用,你想對用戶界面作一些改進,可是又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用戶會喜歡新的界面,怎麼辦?例如,你的網站是兩欄的佈局,但又很想試一下三欄的佈局方式,就像下圖

 A/B測試看起來很簡單:

  • 決定試驗哪兩種不一樣的UI,以及衡量標準、數據收集流程、試驗運行時間、人數
  • 在技術上實現A/B測試(一般在5%—10%的用戶上運行試驗)
  • 收集數據,分析數據,造成結論。

 

1.1.1 調研對象

  咱們小組的調研對象是:在校大學生中的大一到大四的同窗;其中調研人數有121人

1.1.2 調研提綱

  咱們的調研問題是通過討論後決定的,其一設置了10個問題,數量過多的話用戶在答卷時會產生厭倦情緒;其二題目設置是挑選了一些關鍵性問題,這樣會讓用戶更加正面的去思考這些問題,其三咱們的問卷調查從開始到結束花了48小時,在有限的時間段內咱們盡最大努力調研了大部分在校生,地區也沒有限制。

咱們設置的主要問題是:

其一用戶的是否交易過二手物品,這個能更好反應出咱們平臺的重要性與價值所在;

其二用戶的閒置物品是否常常沒法處理,這個問題能夠看出未來商品的數量;

其三用戶但願平臺可以提供的有效信息,這個問題可以促使咱們的功能板塊的設計。

  另外,調查問卷是經過問卷星製做的,咱們採起網上問卷的緣由是以爲這種方式成本很低,經過設置能夠排除缺失值的干擾,數據回收方便,統計結果實時查看。

 

1.1.3 調研實施過程

  從開始調研,咱們閒暇之餘都在查看統計結果,剛開始由於大部分同窗和同窗的同窗都是在大二階段,這樣就不能很好地反應出現象(由於在大三大四的時候纔會發現本身的閒置物品不少),由此咱們便將視線轉向了學長學姐和學弟學妹們。

  另外,咱們學校的女生較多,這樣也不能很好地反應出狀況,咱們也發動力量調研了一些理工學校的同窗。

 

1.1.4 調研結果的統計分析

  從調研結果中,咱們觀察到了用戶使用最少時間爲16秒,最長爲1085秒,而多數人會花費半分鐘到一分半鐘間回答問卷,綜合分析問卷的結果是值得考量的。

 

  另外,問卷對象多數爲在校大二學生,少數爲大三大四,其次地區也是很普遍的,男女比例爲4比6,這樣的數據對咱們的產品的推行也提供了有利保障。

 

  

還有就是對問題「是否常常有閒置物品沒法處理狀況」回答有的比例爲68.6%,對待閒置物品的作法爲繼續閒置爲66.94%,這也激發了咱們開發產品的動力。

   對問題「是否願意將閒置物品放在平臺上」有66.64%同窗選擇了願意,剩下較爲多數視狀況而定,這顯示了這樣一個平臺的可行性,還有就是但願平臺可以提供的信息,這個問題的回答更加能幫助咱們去設計咱們的功能模塊。

  整體上來講,咱們這次的調研是成功的,不論從用戶的所在地仍是用戶的指望,咱們都有信心去推廣咱們的產品。

 

1.1.5 調研結果的討論

  咱們小組今後次調研結果,感覺到了極大的動力,雖然有不少同類型的產品相繼推出,不過咱們相信在針對這次統計數據下,咱們有信心去作好咱們的項目,若是有可能的話,咱們仍是有望推廣到不一樣的地區的。

 

1.2 撰寫需求規格說明書

1.2.1 引言

編寫的目的:

  爲了使你們能更加良好地使用奶牛易物平臺,瞭解其背景及發展。

預期讀者:對舊物交換有興趣的同窗;對跳蚤市場有需求的同窗。

背景:

  1. 系統名稱:奶牛易物
  2. 本項目的任務提出者、開發者、用戶:
  3. 該系統同其餘系統或其餘機構的基本的相互來往關係:咱們受到閒魚APP和校園跳蚤市場的啓發,在兩者的基礎上作了改進。

1.2.2 開發目標 

  開發意圖:大學生有不少閒置物品,迫切但願賣出去換點生活費。對於畢業生而言,更是想賣掉之後不會用的物品。而傳統意義的二手交易平臺,多數面向全國,賣家沒法知道買家的指望,如果來回退貨十分耽誤時間且麻煩。而買家不知道賣家的品質到底如何,會生出不少猜忌。他們十分須要一個信息透明化的平臺,在原有傳統二手交易平臺的功能上,能夠線下交流,面對面交易。所以咱們的奶牛易物應運而生。

  應用目標:有舊物想要處理的同窗,對二手交易感興趣,想淘些便宜的舊物的同窗。

  做用範圍:校園內。

  產品前景:由調查問卷可得出,同窗們對舊物交換的需求十分強烈,只不過是由於閒魚和跳蚤市場的的種種不變才遺憾做罷。所以咱們相信咱們會有一個很好的發展前景。

 

1.2.3 用戶角色分析表

 

                               在校大學生

   

  特色:閒置物品多,會用必定的衝動消費,過後由於宿舍空間不夠,不喜歡,錢花得太多而頭痛不已;由於經濟緣由接受二手物品尤爲是二手書

 

 

 

「宿舍空間有限,有些東西沒用,堆着太佔地方了,扔了也捨不得」

「新的吉他和專業書太貴了,買個二手的彈彈也不錯」

手機使用頻率:極高

經濟能力:較爲薄弱

 小劉最近很煩惱,她又買了一件裙子,一衝動就剁手但過後又後悔的狀況她已經數都數不過來了,穿也不穿壓箱底又惋惜,小劉很糾結。她還上網看了一本專業書要80多,明明有不少大四的學姐六月份會低價處理掉這本書,但如今她已經等不到六月了。

 

身份

動機

場景

功能

賣家

 

 

售賣商品

用戶有了想要售賣的商品後,登陸平臺填寫信息,狀態來進行售賣

用戶可經過添加商品添加本身想販賣的商品,填寫商品屬性(可隨時修改),描述(最好有圖片),商品的上架與下架

查看商品購買信息

用戶查看物品購買人員,評價 用戶

用戶在已售出欄中,可看到商品評價(時間倒序排序)(評論顯示暱稱、頭像、日期、內容)

錢包

用戶查看餘額,帳單

帳單(可分日期進行查看  包括信息(賣家、買家、交易金額、日期、物品信息(隱藏id顯示物品名稱)))

 

買家

 

 

 

查詢商品

用戶可經過關鍵詞,類別搜索查到本身所須要的商品

商品排序由用戶購買歷史商家,好評商家優先等順序進行排序

購物車和支付

用戶碰到心儀的物品可加入購物車,能夠進行支付,可對購物車的東西進行刪除

加入購物車,管理購物車

支付功能引進支付接口(買家少錢,賣家多錢)

對購買的商品進行評價,

查看信息

能夠看到賣家的公開信息,包括基本資料,賣出商品,商品評價等

商品評價時間倒序排序評論顯示暱稱、頭像、日期、內容

錢包

用戶可看到本身的餘額和帳單

帳單(可分日期進行查看  包括信息(賣家、買家、交易金額、日期、物品信息(隱藏id顯示物品名稱)))

 

1.2.4 驗收驗證標準

功能測試:對軟件需求規格說明書中明確的軟件性能進行測試,測試的準則是要知足規格說明書中的各項性能指標;

業務流程測試:對軟件項目的典型業務流程測試;

安全性測試:軟件是否有留痕功能,便是否保存有用戶的操做日誌;

易用性測試:

軟件的界面是否友好;

軟件中的提示信息是否清楚、易理解;

軟件中各個模塊的界面風格是否一致;

驗收標準:可以達到需求預期的效果,與功能說明書一致;

  軟件界面要求風格一致,操做合理,與功能說明書一致;

 

1.2.5 團隊分工

 

 1.2.6 需求規格說明書地址

https://pan.baidu.com/s/1oj8EJGZcvZJjFkzIavuLCA

 

第二部分 原型設計

 

2.1 信息結構

 

 

2.2 主要用戶界面展現

主頁:有分類、商品展現、搜同城、搜索功能

 

 

 

 

商品詳情頁面:有收藏、留言、加購物車、購買、商品展現等功能 

 

 

發佈商品頁面:有上傳圖片、視頻、各類商品教習信息填寫的功能

 

2.3 原型下載地址

下載所有原型文件的網絡地址:

 https://pan.baidu.com/s/1iqmYaTDWnnOwOQMBtVRQ7w

 

第三部分 推廣詞

  21世紀以來,做爲一種新型的經營模式,電子商務的發展日益明顯,特別是近幾年傳輸速度高度提升的環境下,電子商務日益成熟,而且人們也逐步的接受了網上購物這一理念。每一年高校中的學生至少會有一次甚至屢次的網購經歷,但又有許多的人在購置到商品以後,以爲不是本身想要的,只能閒置下來暫時不使用。這使得經濟本就靠家庭支撐的學生買到了本身不想要的東西,也沒有足夠的閒錢來購買其餘想要的東西。

  咱們的項目以此需求爲基礎,經過同窗將本身的閒置物品發佈到程序中,讓其餘同窗瀏覽進行交易時的小樣,使得閒置物品流動起來,解決了學生經濟不足的問題。

  (經過老師的建議以及咱們的討論狀況)咱們採用小程序的緣由在於:

  其一,咱們以爲小程序的社交屬性很是牛,實現了用戶幫你推送微信小程序,達到了微信用戶的流量裂變,而企業只須要花很小的成本,而不是巨大的廣告費用,好比拼多多就是靠這種形式在短短半年的時間內就積累了2億用戶。

  其二,不少App在微信打開後須要跳轉,而小程序依靠月活10億的微信用戶,能夠直接在微信中打開運行。購物類小程序打開後界面相似其餘商城App,讓用戶購物體驗更好。也能夠直接在微信羣分享,熟人分享轉化率更高。

  其三,碎片化時間的利用充分展現了小程序的優越性,用完就走,無需安裝和留存,騰訊給小程序開放了不少入口,在首頁下拉能夠看到小程序的使用記錄。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