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IL 4講解:ITIL4的設計框架解析

ITIL 4 自2019年2月正式推出Foundation考試,市場熱度不算高,可是也是很多人再學習。ITIL 4的設計體系和ITIL 3不盡相同,瞭解一下ITIL 4的體系設計框架和亮點。html


ITIL4中服務管理的四個維度

ITIL 4首先講解了服務管理的四個維度組織和人員,信息和技術,合做夥伴和供應商,價值流和流程(輸入,活動和輸出)。同時,在服務管理中,不能忽視外部因素 - 著名的PESTEL模型(政治、經濟、社會、技術、法律和環境),這是管理中的最重要最著名的一個模型,用來分析外部因素影響的。這四個維度主要是和實踐關聯,後面我會講到。安全

服務管理的四個維度:架構


ITIL 4的設計框架

ITIL 4的框架是以精益管理爲基礎,借鑑了價值流的觀念,設計了服務價值系統。能夠說,迎合了DevOps和Agile傳播的理念,聚焦客戶價值。服務價值系統(SVS)以下圖:app

ITIL 4 的服務價值系統(Service Value System):框架

ITIL 4強調了知足客戶的需求,把握市場的商機,因此左邊的輸入是」機會/需求「,右邊是價值。機會和需求觸發了ITIL 服務價值系統中的活動,這些活動會直接致使價值的輸出。運維


指導原則和持續改進

外層最上面爲指導原則,分別是:ide

  • 專一於價值(Focus on Value)
  • 從你如今的位置開始 (Start Where you are)
  • 有反饋的迭代式進展 (Progress iteratively with feedback)
  • 協做並促進可見性 (Collaborate and promote visibility)
  • 總體地思考和工做 (Think and work holistically)
  • 保持簡單實用 (Keep it simple and practical)
  • 優化和自動化 (Optimize and automate)

學過敏捷的同窗們都知道,敏捷有敏捷宣言和開發十二原則,能夠說ITIL 4的設計也是借鑑了敏捷的設計思路。工具

外層的下部是持續改進,持續改進在ITIL 3中也是五本書的其中之一,在ITIL 4中仍是一如既往的重要。學習


治理與實踐

第二層級的上部是治理(Governance),在Foundation裏面的講解的是評估、指導和監控三個活動。我的認爲,ITIL 4的設計也借鑑了很多MBA中」公司治理「課程的內容,IT治理是公司治理的一部分。IT治理在國外比較流行,尤爲是比較大的諮詢公司會作這種項目,如麥肯錫,IBM等。測試

第二層級的下部是實踐。ITIL 4發佈了34個實踐,包括咱們最熟知的故障、問題、變動等等。這34個實踐內容是企業實施ITIL 4的時候,最能夠參考的。34個實踐列表見下:

  • 通常管理實踐:架構管理,持續改進,信息安全,知識管理,度量和報告,組織變動管理,組合管理,項目管理,關係管理,風險管理,服務財務管理,戰略管理,供應商管理,勞動力和人才管理。
  • 服務管理實踐:可用性管理,業務分析,容量和績效管理,變動管理,故障管理,IT資產管理,監控和事件管理,問題管理,發佈管理,服務目錄管理,服務配置管理,服務連續性管理,服務設計,服務檯,服務級別管理,服務請求管理,服務驗證和測試
  • 技術管理實踐:部署管理,基礎架構和平臺管理,軟件開發和管理。

這樣看34個實踐是散落的,沒法造成框架。

每一個最佳實踐在講解中的套路上:

1. 和最核心的價值鏈相關聯,按照低,中,高來描述對價值鏈的貢獻。

2. 強調不能孤立的來看每一個價值實踐,他們之間都是互相關聯的。並且用大量的篇幅來描述直接的關聯,如和本實踐相關的,可是由其餘實踐完成的活動。

3. 最佳實踐會用關鍵成功因素來說解實行的風險和關鍵活動,這也是延續了ITIL 2011的方式。

4. 會從四個維度來解析實踐,價值流和流程(輸入,活動和輸出),組織和人員,信息和技術,合做夥伴和供應商。

由於ITIL 4推出的時間還比較短,目前我尚未找到這34個實踐的基於價值系統的框架,來顯示之間的關聯關係,我認爲還須要時間來讓你們解讀。


價值鏈 (SVC)

價值鏈(SVC)是ITIL 4最核心的元素,它是一種運行模式,將需求經過參與、計劃、設計和轉換、獲取/構建、交付和支持、改進六個活動,來響應需求,造成產品和服務,實現價值輸出。對比ITIL 3的服務設計和服務轉換,設計和轉換成爲價值鏈的一個活動。同時,服務戰略和服務設計包括在34個最佳實踐中。

ITIL 4 將34個最佳實踐包括在服務價值系統中。對價值鏈(SVC)六大活動的講解,是在ITIL 中級的教程。

ITIL 4 的服務價值鏈(Service Value Chain):


與ITIL 2011的對比

由此能夠看出,ITIL 4的設計框架和ITIL 2011徹底不一樣。ITIL 2011基於服務的生命週期,從服務戰略,服務設計、服務轉換、服務運營和服務的持續改進五個階段,講解了26個流程和4個職能,其框架見下圖。

ITIL 2011 框架:

而ITIL 4強調了數字化時代中,以服務價值系統爲模型,經過服務價值鏈的六大活動,將機會和需求,轉換爲價值,強調的是聚焦客戶需求,經過價值流,造成價值輸出。


ITIL 4與精益

ITIL 4的框架設計思想借鑑了精益思想。精益思想起源於日本的豐田汽車製造。在上世紀八、9十年代火爆之極。《精益思想》這本書從理論的高度概括了精益生產中所包含管理思想,並將精益方式擴大到製造業之外的全部領域,促使管理人員從新思考企業流程,消滅浪費,創造價值。

精益思想的核心是:(消除浪費)以愈來愈少的投入——較少的人力、較少的設備、較短的時間和較小的場地創造出儘量多的價值;同時也愈來愈接近用戶,提供他們確實須要的東西。精益管理的五原則就是顧客價值(Customer value)、識別價值流(Value stream mapping)、價值流動(Value flow)、拉動(Pulling)、盡善盡美(Perfection)。

能夠說,不管是Agile, DevOps仍是ITIL,讓精益思想在IT領域又火了一把。


ITIL 4與DevOps

在DevOps的理論框架中,在運維層面提倡的是輕量級的ITSM,以下圖所示。可是何爲輕量級ITSM?

DevOps的知識體系:


EXIN發佈的」Chinese Whitepaper Light Weight ITSM for DevOps「中解釋爲:」從IT服務管理中提取關鍵信息來管理業務連續性要素「,同時認爲,"關注於如何從ITSM的流程和活動中,提取數據和信息。這些數據和信息是:業務活動模式(PBA)、服務級別需求(SLR)、服務級別協議(SLA)、服務設計包(SDP)、服務級別包(SLP)、服務驗收標準(SAC)及運營級別協議(OLA)。"

ITIL 4發佈了34個實踐中的7個核心實踐,」連續性管理「、」變動控制「、」故障管理「、」問題管理「、」服務檯「、」服務請求管理「、」服務級別管理「,能夠看做是對輕量級ITSM的一種迴應。

DevOps的運維思路是關注於數據和信息在運維活動中的流動,這是新思路,但其實打破了IT服務管理思想中由面向技術到面向流程,由面向流程到面向服務的理念。你們都知道ITIL是將IT服務用流程化來管理,而且不少企業也是這樣落地建設和實施的,必定程度上和敏捷思想中的」個體和互動高於流程和工具「有些衝突。因此目前很多公司也在打破ITIL的流程,強調快速響應,擁抱變化(技術和管理)的運維方式。可是如何來作,目前尚未看到更好的實踐。徹底去ITIL流程化是否能夠更好地讓IT運營來支持公司的業務運營,只能等時間來驗證了。

最後用一句話來總結,這是一個VUCA時代,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