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剁的手還沒長出來,雙12又到了。到底這些沒完沒了的電商活動,是爲了啥?html
一切,都要從運營的重要性開始聊……web
1、重運營,是互聯網發展的必然算法
互聯網從起源到如今,經歷了怎樣的趨勢變化?微信
若僅看國內的互聯網發展歷史,從產品發展策略的角度,咱們能夠發現一些關鍵的節點存在。網絡
1. 第一個階段,誕生初期的混沌:1995~2005app
互聯網剛誕生的時候,互聯網產品基本上以 web 端的門戶網站,搜索引擎,論壇聊天室等形態存在。工具
你們對作怎樣的互聯網產品,是沒有統一標準的。那是一個混沌初開的年代。網站
如今的互聯網巨頭如騰訊、百度等,都是從這個年代開始紮根,逐漸茁壯的。搜索引擎
2. 第二個階段,從 web 到移動互聯網的全面普及:2005~2015設計
這個階段以 2010 年爲分水嶺。爲何?——由於 iPhone 4 誕生於 2010 年,表明了智能手機普及的開端。
從這個節點開始,移動互聯網的紅利爆發了。你可能一天都不會打開電腦,但你必定會看手機;包括父母一輩不用電腦的人,對他們來講這個節點,纔是他們開始接入互聯網的時機。因此微信也是誕生於 2010 後的。
這個時期,好的體驗是能給自家產品帶來競爭優點的。因此咱們能夠看到各家的產品開始漸漸有了標準,你們都在追求怎麼樣作是體驗更好的。
但這帶來了下一個問題:app 們長得愈來愈像了,當你們的題目都能答80分的時候,對用戶來講體驗也就沒差別了。
這個時候,有什麼新的增加點可讓你的產品與其餘產品拉開差距呢?
3. 第三個階段,移動互聯網碎片化:2015~如今
基礎需求裏的吃喝住行,已經都被知足得差很少了。用戶的使用方式,隨着 4G 網絡的成熟,也變得愈來愈碎片化。
各家的發力點,在需求飽和的狀況下,都變成了如何爭奪更多的用戶時間及注意力。
如何爭奪?咱們能夠看到:
——震驚標題黨大行其道,標題決定了文章閱讀量的高低,題文不符根本不是問題;
——短視頻裏,別人沒玩過的新奇主題,每每會帶來新熱度,進而帶動商品售賣(抖音同款);
——看到雙11的概念已經深刻用戶認知,線下店紛紛也加入,打上雙11促銷的名號蹭熱度;
你們都想借搞個/蹭個大新聞的方式,來奪取注意力。
所以花樣百出的運營,多是其中一個有力的武器。
2、電商,以精細化運營破局
GMV 的公式,電商從業者想必都爛熟於心。咱們就從這個公式開始講,電商行業如今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其實仍是得回到上一 part 的歷史發展階段,互聯網發展至今,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已經釋放徹底;在這個背景下,流量貴 & 流量增加趨於平緩是不可避免的。對照公式來看,如何保證 GMV 的持續增加?
有兩種思路:
一是仍然死磕流量,既然流量貴了不增加了,那我去找更低成本得到流量的方式;
二是流量就這些了,那我看能不能努力把轉化率、客單價去作提高,也是一個路子;這個就是更高效地利用已有的流量。
而要達成這兩種結果,都須要更精細化地運營。具體來講是怎麼作的呢?
低成本的流量獲取,一是經過社交平臺的低成本拉新來達成,如拼多多的作法;二是常見的電商造節如61八、雙11,以使人有記憶度的大型大促活動,讓流量本身回來。
高效的流量利用,例如經過千人千面的算法令推薦結果更準確來提高點擊率及轉化率;或者經過週期性地打運營活動,來拉昇短時間的轉化率。
固然,這些都是比較常規的電商運營作法,還有更多的就不展開了。總之,經過豐富的電商運營手段,可以必定程度破開流量的困局,達成更高的增加。
從平臺的發展,也能側面證實這個愈來愈精細化運營的發展路徑。上圖是京東首頁的首屏變遷歷史。能夠看到,一開始的電商甚至只是一個工具集合界面,逐漸發展到如今,工具型的功能都藏在優先級更次要的地方,而把豐富的運營維度做爲第一優先級,這個對流量的從粗放至精細化利用的趨勢可見一斑。
3、創需求,爲商家找到用戶
電商平臺,本質上是經過更好地匹配商家與用戶的需求,來達成商家的業務增加、知足用戶的消費需求。固然,在商家和用戶之間,商家的業務增加需求是實打實的,而用戶的需求,不少都是經過電商運營去「創造」出來的。
試想咱們是從何時開始,幾乎全部的節日都成了情人節?爲何61八、雙11會想要剁手?春秋上新、過季清倉爲何要買衣服?
由於商家須要你買。因此電商運營經過多年的一場場活動、線下宣傳、精心的節奏策劃,去實現商家的這種種須要。
直到今天,很難說用戶的需求是徹底不存在的,由於這個需求已經被塑造並強化了這麼多年,以致 於咱們的購買行爲、價值觀徹底被改變了。如今再來問用戶到底有沒有真實需求,就像問這是雞生蛋仍是蛋生雞的問題,已經說不清了。
小結
綜上,分別從互聯網的行業發展、電商行業面臨的問題與趨勢,以及商家和用戶的需求出發,咱們能夠看到運營、電商運營在其中起到的關鍵性做用。
看到最後,你可能想問:道理我都懂,但是我是設計師呀?爲何要知道這些?
——由於環境變得更復雜了,寒冬將至,對於從業人員的能力要求也進一步提升。更瞭解運營在一個產品生命中起到的價值,可以令咱們在面對項目時更敏銳地發現問題、擁有更豐富的解決方式,而不只僅是關在設計師的小黑屋裏、只關注設計視角的解決方法。
那麼,做爲一個設計/業務/產品 or 其餘角色的你……對於產品運營有什麼特殊的心得嗎?
來一塊兒分享討論吧~https://www.yymiao.cn/yunying/dianshang/15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