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近幾年愈來愈火,最開始是谷歌眼睛、手環,再到手錶、VR眼鏡,相信將來幾年這片領域依舊火熱~
自從谷歌發佈Android Wear、蘋果發佈Apple Watch以後,智能手錶的戰役就正式打響,各類智能手錶百花齊放(其實都基於Android Wear)。其中比較突出的就包括三星Galaxy Gear 、MOTO 360、華爲WATCH、LG G WATCH。
以前我都是在觀望,由於廣泛價格偏高,並且初期可能產品達不到預期的消費體驗,處於實驗小白鼠階段。直到今年,價格達到了一個合理的區間,恰好在衆籌上看到一款ticwatch,果斷入手體驗。
微信
固然,價格佔了很大的因素,當時就是無心中發現的產品,衆籌價999元,我纔會有興趣點擊進去看,結果發現這款產品的研發團隊很是專業—-出門問問團隊,產品說明的指引也都作的很是好,整體性價比高,讓人產生極大的購買慾。網絡
而後ticwatch是自帶話筒的,這樣子就能夠是先接打電話了,不少大廠的產品不帶話筒,並且居然實現了磁吸附式充電,這點我也很在乎。另外是ticwatch的系統已經高度本地化了,而且有本身的應用商店,雖然Android Wear發佈了中國版,可是體驗依舊不是很好,這樣媽媽不再用擔憂被牆的問題了。框架
通過了一個月的穿戴,整體感受智能手錶的做用並不大,錶盤樣式可使你展示個性化,可是然並卵,最多的狀況固然仍是看幾點鐘了,而後內置了天氣、語音搜索、計算器、鬧鐘錄音、心率、計步器等,坐久了還會有久坐提醒,提示你該起來動動了。blog
有一個前提,就是手錶須要時刻藍牙鏈接到手機才行,這樣子手機的檔次就不能過低,網絡至少也得是3G的吧?不然智能手錶這些所謂智能的功能,就基本全廢了…。但是就算鏈接着手機,其實手錶也不顯得那麼智能,除了能夠看看誰發來了消息(至關於手機通知欄),語音搜索一下相關信息,其他一概【在手機上查看】,啥子都要在手機上查看……,ticwatch能夠直接接聽電話,但這也是要在私密環境纔會這麼作,不然就像手機開了免提同樣接電話。雖然AW框架可讓微信和輕聊版QQ實現手錶端的回覆,可是手機端嚴重的耗電,讓這一切都顯得不那麼值得了。支付寶
還有一點就是ticwatch內置支付寶掃碼應用,綁定了以後,上面就是你支付寶的二維碼,店員掃碼便可支付,可是這貌似使用的機會也很少,特別是在小地方。get
從這一點來看,智能手錶其實就是手機端的一個擴展屏幕,這樣你就不用時時刻刻掏出手機,擡起手,便可看到消息提醒,來電提醒等等,可是實際須要操做的時候,仍是須要掏出手機…,這樣子「智能」手錶就並無那麼智能了,這徹底仍是取決於手機。同步
ticwatch手錶的待機時常我仍是很滿意的,連着藍牙平常正常使用,一天24小時徹底夠用,回去充電充滿也就2個小時左右,磁吸附式充電仍是很給力的,晚上睡覺的話,開啓省電模式,基本就不耗電了。
反過來倒是手機愈來愈不給力啊,因爲必須開藍牙手錶才能正常使用,這樣原本12小時不到的手機待機的時常又被縮短了,若是安裝了谷歌AW框架,那就更加誇張了,若是是出差,根本就不敢重度使用手機,除非帶個麻煩的充電寶,還好我用的是OPPO FIND7,閃充技術比較成熟,手機充電速度彌補了這個缺陷。產品
ticwatch擁有本身的應用商店,其餘產品團隊也在作這個東西,由於這是造成生態圈的主要途徑,可是我仍是不得不吐槽這個應用商店也沒起到什麼做用……
要說是手錶應用商店,還不如說是手錶擴展商店,由於這個商店不是裝在手錶上的,而是裝在手機上的,在手機上安裝了相應的APP以後,而後手錶會同步相關應用,才能夠在手錶端看到,可是!!對於絕大多數應用,若是手機端沒有打開對應的APP,在手錶端打開對應APP就不會有任何反應!!意思就是,其實主要的數據仍是由手機端APP控制的,手錶處理的業務邏輯就基本沒有,依舊只是個擴展屏幕而已!而相似【什麼值得買】這樣的應用,是能夠在不開手機端對應APP的狀況下瀏覽,可是當你看中某個商品的時候,結果仍是【在手機上查看】,沒有手機,智能手錶一無可取!而你讓手機負荷變得那麼重,用一用就沒電了,這樣子只能是兩敗俱傷。it
再來,手錶應用商店沒有任何殺手級應用,排名前幾的全是錶盤,應用場景比較單一,我想這也是因爲上述提到的限制致使的吧。擴展
貌似如今許多主打的可穿戴設備都在強調我的健康檢測統計,ticwatch的心率檢測仍是挺不錯的,計步器就當作估算吧,我天天開電驢,步數都能在3000左右,激烈運動的時候就不能帶了。
若是綁定了ticwatch的公衆號,天天還會根據人脈了推送計步器的排名,能夠互相點贊,第一名能夠上主頁顯示頭像,仍是挺有趣,我才發現,原來個人好友裏,許多人都購買了這款產品~,可是我仍是在乎我踢球的時候不能穿戴,不然估計我常常第一名了吧~,因此從這個角度上來講,若是很在乎健康統計,仍是買智能手環吧。
若是有人問我,推薦哪款智能手錶?我想個人回答是,推薦不要購買,由於目前來講坑仍是比較多的,實際的做用並不是是想象中的那樣。智能手錶在於「智能」來講仍是太依賴於手機了(別的智能手錶產品也都存在這個問題),沒有殺手級應用,而這些應用只能讓手機的負荷更大,耗電更快。在健康檢測方面,我更建議買智能手環。
電池發展了那麼多年貌似都沒有什麼大進展,電子產品們表示很受傷,因此我以爲要有質的飛躍,電池續航這一點尤其重要。
雖然目前階段智能手錶還處於很尷尬的階段,可是手錶依舊是可穿戴設備體系中的重中之重。我相信在幾年內,物聯網的普及,智能手錶將會大有做爲。
能夠想象一下將來的場景:回到家手錶嘀一下,門開了;去商店購物,手錶嘀一下,支付了;演唱會,電影院這種須要門票的地方,購買以後,用手錶刷過;遇到陌生人,握個手,手錶嘀一下,交換名片了;能夠經過手錶語音控制任何家電開關等等~
甚至配合上將來的全息投影觸摸技術,這時候手機估計能夠說再見了~
固然,這還須要全球的物聯網組織制定物聯網設備通訊的標準協議,不然就會出現所謂的壟斷,就好比我買了小米手錶,那麼全部其餘的設備也必須買小米的,不然沒法通信吶,另外提供開放平臺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不管如何,將來的生活,想一想都有些小激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