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讀《現代軟件工程—構建之法》後的疑惑
做業說明:
三個問題:
- 問題1:在構建之法P15,提到軟件工程的目標是——創造「足夠好」的軟件。那麼緊接着的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樣的軟件是「足夠好」的或者說如何定義「足夠好」的邊界?例如:如今大學所使用的教務管理系統,該系統可讓學校的教學管理更加有條理,教務管理人員和學生可以更加便捷。可是每到選課的時候,就會出現不少如:驗證碼收不到、網站打不開等一系列問題。那麼該系統是否是一個「足夠好」的軟件呢?
- 問題2:在第五章做者提出了軟件開發的一些流程。因爲是粗略的看了一下,對於每一種開發流程的優缺點把握的不是很好。可是我想知道的是,當一個全新的項目開始時,要如何選擇一種模式做爲團隊模式?一個團隊的模式是固定的仍是能夠根據一些項目有所變更?
- 問題3:讀完第六章敏捷流程後,感受到敏捷流程確實和以前提到的軟件開發流程不同。軟件工程這門課更多的是注重實踐,對於初學軟件工程的咱們來講,敏捷流程是否適合咱們學習過程當中團隊的開發模式?
歡迎關注本站公眾號,獲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