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讀《現代軟件工程—構建之法》後的提問

課程名稱 2016級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軟件工程(西北師範大學)
做業要求 實驗一 軟件工程準備
課程目標 經過學習這門課程,深刻了解軟件開發的標準過程,從軟件生命週期的8個階段分析各個階段的開發任務,摒棄以往開發軟件的方法。
做業意義 這次做業能幫助我對課程有個大致的瞭解,通讀課本也是對於我閱讀能力的鍛鍊。
三個提問 提問1:我讀完第二章中的單元測試這一內容,看到一句話
單元測試能讓模塊功能定義儘可能明確,模塊內部的改變不會影響其餘模塊。
對這句話不是很明白,查閱資料顯示
 單元測試(unit testing),是指對軟件中的最小可測試單元進行檢查和驗證。對於單元測試中單元的含義,通常來講,要根據實際狀況去斷定其具體含義,如C語言中單元指一個函數,Java裏單元指一個類,圖形化的軟件中能夠指一個窗口或一個菜單等。
可是我還不是太明白,單元測試是怎麼實現的?
提問2:.在第二章還出現一個詞
效能分析
還看到一句話
先用抽樣的方法找到效能瓶頸所在,而後對特定的模塊用代碼注入的方式進行詳細分析。
有一個疑問就是找到效能瓶頸方法有哪些,那個是能最好分析和實踐的。查閱資料沒有一個具體的答案?
提問3:.讀到第四章兩人合做時,有一節代碼複審,提出爲何必定要進行代碼複審?在書中獲得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首先代碼複審中發現的問題,絕大多數均可以由開發者獨立發現。從這一意義上說,複審者是在替開發者幹開發者本應該乾的事。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