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含馬爾可夫模型是一個數學模型,它被認爲是解決大多數天然語言處理問題最爲快速、有效的方法。它成功的解決了複雜的語音識別、機器翻譯等問題。算法
人類信息交流的發展貫穿了人類的進化和文明的全過程。而天然語言是人類交流信息的工具,語言和通訊的聯繫是自然的。通訊的本質就是一個編解碼和傳輸的過程。當天然語言處理的問題迴歸到通訊系統中的解碼問題時,不少問題都迎刃而解了。框架
所謂語音識別,就是聽話的人去猜想說話者要表達的意思。這就像通訊中,根據接收端收到的信號去分析、理解、還原發送端傳送過來的信息。咱們平時在說話時,腦子就是一個信息源,聲帶、空氣,就像電線和光纜般的信道。聽衆的耳朵就是接收器,而聽到的聲音就是傳送過來的信號。根據聲學信號來推測說話者的意思,就是語音識別。幾乎全部的天然語言處理問題均可以等價成通訊的解碼問題。工具
隱含馬爾可夫模型並非19世紀俄羅斯數學家馬爾可夫發明的,而是美國數學家鮑姆等人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發表的一系列論文中提出的,隱含馬爾可夫模型的訓練方法(鮑姆-韋爾奇算法)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人工智能
要介紹隱含馬爾可夫模型,還要從馬爾可夫鏈提及。到了19世紀,機率論的發展從對(相對靜態的)隨機變量的研究發展到對隨機變量的時間序列,即隨機過程(動態的)的研究。這在哲學的意義上,是人類認識的一個飛躍。可是,隨機過程要比隨機變量複雜得多。由於隨機過程可能有多個緯度的不肯定性。spa
馬爾可夫爲了簡化問題,提出了一種簡化的假設,即隨機過程當中各個狀態的機率分佈,只與它的前一個狀態有關。好比,對於天氣預報,硬性假定今天的氣溫只與昨天有關而和前天無關。固然這種假設未必適合全部的應用,可是至少對之前不少很差解決的問題給出了近似解。這個假設後來被命名爲馬爾可夫假設,而符合這個假設的隨機過程則稱爲馬爾可夫過程,也稱爲馬爾可夫鏈。翻譯
隱含馬爾可夫模型是馬爾可夫鏈的一個擴展:任一時刻t的狀態是不可見的。因此觀察者無法經過觀察到一個狀態序列s來推測轉移機率等參數。可是,隱含馬爾可夫模型在每一個時刻t會輸出一個符號o,並且o和s有關且僅和s有關。這個被稱爲獨立輸出假設。鮑姆把這種模型稱爲「隱含」馬爾可夫模型。orm
隱含馬爾可夫模型成功的應用最先是語音識別。20世紀70年代,卡內基-梅隆大學畢業的貝克夫婦,提出用隱含馬爾可夫模型來識別語音,語音識別的錯誤率相比人工智能和模式匹配等方法下降三分之二。20世紀80年代末,李開復博士堅持採用隱含馬爾可夫模型的框架,成功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大詞彙量連續語音識別系統Sphinx。接下來,隱含馬爾可夫模型陸續成功地應用於機器翻譯、拼寫糾錯、手寫體識別、圖像處理、基因序列分析等不少IT領域,近20年來,它還普遍應用於股票預測和投資。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