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團隊誰負責?

中國人常說一句話:責任到人,不然就是無人負責。敏捷團隊則提倡自組織團隊,團隊負責。那麼敏捷團隊是否就是無人負責?我在Linkedin的Scrum Alliance, Inc.組內提出了這個問題,下面有關此問題的一些回答:工具

  1. 從傳統式的「命令-控制」式管理到敏捷,首先應該是觀念上的轉變。這個很是困難。敏捷團隊中不存在「我」,或者說「小我」,而是「咱們」。不管是成功仍是失敗,都是「咱們」。——Tushar Jain
  2. 巴西足球隊輸給了德國隊,誰對此負責?那麼又誰對德國隊贏得冠軍負責?是那個得分的隊員麼?若是隻指責某我的或者獎勵某我的的話,那就不存在一個團隊。——Alan Dayley
  3. 總有一些人感受應該指責別人。事實上是若是有人被指責了,在不少狀況下,咱們就會將本身的錯誤歸結於這我的的錯誤。
    當問題出現了,它不是誰的錯。之因此須要回顧會,是由於對問題或解決方案負有責任的團隊,能夠找出問題的根本緣由,並消除他們。咱們須要站立會的緣由,就是咱們要可以儘早的發現問題的苗頭,並確保每一個人都清醒地認識到什麼正在發生。一個團隊會動盪、穩定和高產的階段。在這個過程當中,你認爲會有多少次失敗,包括項目級別的?嗯,我但願有不少。我但願個人團隊儘快儘早的失敗,而後快速的解決他們。
    在個人組織內,當出現失敗時,甚至是一個很嚴重的失敗時,整個團隊負責,並試圖阻止其未來再次發生。即便是在執行層面,有團隊主人翁的意識。當發現問題時,每一個人都是絕對負責。爲此,團隊成員之間追究彼此以及自個人責任。一個自我管理的團隊的本質是責任和主人翁精神。(這句話的翻譯以爲有些不一樣,正在徵詢高手的意見。原文以下: And to that end, the team members themselves hold each other accountable, and themselves. The essence of a self directed team is accountability and ownership.)
     敏捷是否是免費提供給全部。敏捷是否是缺乏透明度,所以敏捷確定也不缺少責任感。——Jeremy Wilson

 

從這些回答能夠看出,咱們常常強調責任到人,有時也就是意味着獎懲到人。若是項目失敗了,咱們會將責任歸咎於某我的的話,那麼成功了,是否也應該將全部獎勵歸爲某我的?正象Alan Dayley所說,那樣就不存在團隊了。優化

換個說法,正是因爲敏捷的透明性,將全部問題都暴露出來,這時還出現了失敗,就意味着不止是團隊的責任,全部的干係人和參與者,都應該負有責任。不然爲何全部人都沒有發現這個問題?所以公開透明,是敏捷成功的基石(也應該是我黨成功執政的基石)。this

 

2014/9/15日更新:spa

看來這個問題仍是很吸引人的,今天(2014/9/15)早上我收到了更多的回答。我也將主要內容更新以下:翻譯

透明是敏捷方法的關鍵。在個人經驗中,全部團隊成員(以及PO和他們的干係人)之間若是沒有透明度,那你只能以捶胸頓足來做爲結束。——Ian Davieshtm

還有一種觀點,就是認爲PO做爲產品的負責人,TA將對成功與否負主要責任。我想這裏的成功與否與其說是項目的成功,不如說是產品的成功。反過來講,若是最終的產品/服務不成功的話,項目又何談成功。咱們應該關注最終的目的,而非這個過程,不是麼?blog

畢竟是產品負責人對產品交付負責,這是TA的角色。所以,應該是整個團隊負責,可是PO多是其中的關鍵。——Tim Hubbard遊戲

同時,也有人堅持認爲即便在SCRUM團隊中,仍然是各有責任的,他建議採用的是RACI模型,能夠參照:http://baike.baidu.com/view/2471567.htmip

我屢次看到了這樣的失誤:「人人負責,就意味着無人負責」。RACI是一個基於價值的管理技術。我在幾個項目中都已經使用過它。若是團隊不一樣意的話,咱們就不使用它。咱們只是團隊周圍爲本身建造了這些條條框框。——Dale Thompsonci

Michael Swansegar不太贊成Dale Thompson的觀點,他認爲:

若是使用RACI,就在團隊內部豎起了一堵堵牆。要很是謹慎的使用RACI等傳統PMP的技術和工具。這也是爲何PMI-ACP不提到這個工具的緣由。它會影響人們的行爲。——Michael Swansegar

我我的贊成Michael Swansegar的觀點,樹立起這些條條框框是能夠明確責任,但也使得人們只關注本身的責任,而忘卻團隊的責任。局部優化每每帶來總體的劣化,這正是典型的零和遊戲。固然,若是你們可以作到二者兼顧,就沒有問題。對於剛剛開始採用敏捷的團隊,則應該慎重使用,由於它會影響人們的行爲,將敏捷帶偏。

 有關責任的話題,還能夠參照這篇博客:http://www.mountaingoatsoftware.com/blog/the-fallacy-of-one-throat-to-choke

 

具體的討論鏈接以下:https://www.linkedin.com/groupItem?view=&gid=49087&item=5915745824834347013&type=member&commentID=5915914916107141120&trk=eml-b2_anet_digest-hero-16-hero-disc-comment-0&midToken=AQFt-o2CdYUxhg&fromEmail=fromEmail&ut=1XHoUqNQL7J6o1#commentID_5915914916107141120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