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做,找更好的工做,永遠是職場人士特別是互聯網這我的才流動性巨大行業的永恆話題。web
提到找工做,則又離不開對於面試的探討。面試
網上存在着諸多面試相關的文章攻略,不過站在面試官角度談面試的卻不多。數據庫
本文就站在面試官的角度,談一談一個面試是怎麼組織的,有哪些技巧和思路,但願幫到開始接觸招聘任務的測試管理人員,同時也從另外一個角度幫助求職人員應對面試。編程
一個測試團隊的組建過程是怎樣一個鏈路,或者說一個測試人員是怎麼被招聘進團隊的呢。架構
通常來講,總體上要經歷如下的步驟:工具
對於測試管理人員(面試官)而言,在談面試以前,首先要說說人員需求的肯定。對人員的不一樣需求註定着咱們面試中用到的思路和考察點不太同樣,固然面試官要提早肯定不能泛泛而論。性能
總結了幾個問題,在發佈招聘需求或者開始參加面試以前,試着回答一下:學習
這些問題思考清楚之後,就能夠產生咱們耳熟能詳的JD技能要求了,例:測試
在招聘和麪試時,咱們到底都考察一個測試人員的哪些方面能力素質呢?懂測試?會某種工具?職業規劃
其實這個問題,咱們更系統的來概括一下,就是一個測試工程師能力勝任模型,見下圖:
不一樣的企業和項目都有着不一樣的人員需求,這裏不能一律而論。可是一般來說,測試人員的能力構成模型應該包括以上雷達圖裏的六個維度:
基礎理論:求職者對於有沒有着牢固的測試理論基礎?對於測試的角色和團隊地位有着準確的認識?有沒有出色的測試思惟和理念?
-有的團隊在招聘測試工程師時會很看重技術和工具經驗等,但每每會忽視更基礎的這一部分。實際上,再強的能力也要創建在牢固的基礎之上,這一部分須要重視。
技術能力:對於將來預期他要用到的技術有沒有足夠的經驗或者理解?好比測試設計技術?操做系統知識?數據庫使用?測試工具的使用?編程能力有沒有?自動化測試作過嗎?
-面試官每每很看重這一塊內容,不過實際操做起來,實際上是有難度的。這要求面試官自己對於技術的掌握要到比較好的水準,才能去判斷別人。而其實市場上,想要招聘到100%知足技術要求的人員實際上是很是困難的,由於企業百花齊放,每一個企業每一個項目可能都用着不盡相同的技能工具集合,想要求職人員的技能工具經驗徹底匹配我當前的職業需求機率是很小的。原則上咱們應該更看重其學習能力和主動意識,工具技術相關經驗只要知足70%以上匹配度便可,過於糾結這部分可能會得不償失錯失人才。
-對於面試者也是一個思路,什麼狀況下我能夠去應聘某個職位?負責任的告訴你,當你的技能包與職位描述60-70%匹配時,就能夠去應聘了。反過來當你的技能100%甚至120%知足某職位需求時,就不要考慮了--由於你必定超出這個職位需求了,爲何不去考慮更好的工做呢?
職業素養:職業素養是職場人員的軟技能,好比時間觀念,溝通能力,抗壓能力等等。
-這是很是重要的能力組成部分。一個求職人員再牛,若是沒有好的職業素養,一切都是白搭。
業務能力:業務能力也是測試人員必備的能力之一,包括領域知識經驗和產品相關經驗。
-測試作爲最關心產品最終實現和用戶體驗的人員,固然須要對產品所處業務領域有足夠經驗和知識,好比一個財務處理系統,對於財務知識要求就會比較高。不懂相關知識,可能連需求消化都須要額外的時間和精力,並且還可能致使測試出現誤差。固然相似財務處理這樣的專業領域,想要找到足夠相關經驗的測試人員是比較難的,因此通常只能作爲加分項。
-產品知識一樣對於測試人員很重要,瞭解產品的架構和運做邏輯,才能幫助他更好的規劃和執行測試。一樣作爲加分項,招聘時要注意求職人員有無相似產品的工做使用經驗。好比一個長期工做在硬件嵌入式系統的人員,換到一份互聯網P2P公司,這兩種產品從架構到機制可能徹底不同。
管理能力:管理能力對於初級測試工程師通常沒有很高要求。可是對於經驗比較豐富的人員而言,管理就會被提上日程。
-管理不僅僅是作爲測試經理或主管去全方位管理團隊的能力,一樣還包括我的管理,好比時間規劃,好比協調組織能力。進一步說,對於規模稍大的團隊,核心人員可以勝任lead(帶領者)和mentor(導師)這樣的角色也是很必要的。
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個聽起來很虛的東西,不一樣的企業可能有不一樣的文化,好比客戶導向,好比注重質量,好比講究效率。
-咱們換個名詞叫作‘團隊文化’。好比個人團隊,現階段須要一個沉穩型的工程師,仍是一個奮進型的創業者?總的來講,正能量,積極主動,有責任感這樣幾個核心要素是能夠適應各類不一樣文化的。
以上模型的六個維度中,有一些是能夠經過簡歷篩選大致上完成匹配度檢查的,而另一些簡歷上體現不到的東西則須要在面試中進一步觀察。
上一節咱們用能力勝任模型談論了一個測試工程師的考察維度,那這些素質究竟該怎麼在短短的一場面試中考察到呢?
接下來講一說具體的考察方法,也就是套路。每一種問題咱們從想要得知什麼和不想看到什麼兩個方面去討論。
有幾類問題是面試中你們比較常見到的,反套路也不少,咱們稍微介紹一下:
功能:給求職者一個表達的窗口,同時也是考察其表述能力和基本素質的問題。
想看到的:主動的態度,良好的表達能力,充分的準備,簡明扼要的闡述
不想看到的:語言支離破碎,介紹太短或過長(表達溝通能力堪憂);想到什麼說什麼,沒重點(對應聘沒有作好準備,求職意願不強,規劃能力不夠)
功能:判斷求職者的穩定性,挖掘隱性問題。
想看到的:合理的理由,正能量的表達
不想看到的:充滿怨氣的理由(能夠反應出不少問題),沒什麼理由(工做內在動力不明確)
功能:考察求職者的規劃能力,景願,以及工做動力
想看到的:誠實的表達,合理的規劃
不想看到的:毫無規劃(沒有工做目標動力的支撐,進步可能性小)
這個問題不得不吐槽一下,本來這個問題是一種挑戰性套路,可是被反套路得太多,因此如今這個問題更多的我認爲是要考察誠實品質了。
功能:挖掘隱性問題,判斷人物性格
想看到的:誠實、誠實、誠實。可以認識到問題,而且有解決的思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不想看到的:反套路(強行優勢說成缺點),沒缺點(。。。),調侃(嚴肅點。。。什麼都被你打哈哈過去了,我面試還怎麼面?)
功能:考察求職者的主動思考能力,對公司職位的青睞度
想看到的:對於公司,項目,職位,技術充滿興趣的問題
不想看到的:反套路(動輒上升通道和培訓機會),沒問題(一臉懵,缺少思路和主動能力)
除了以上這些被問爛了的問題,還有一些我的總結的面試問題思路:
好比在合理的範圍內提出質疑,和疑問,好比:
‘某項技術在咱們的項目內是硬性要求,而您的簡歷上看到並無相關經驗,你以爲你能勝任這方面工做嗎?’
這樣的問題其實主要是考察面試者的情商,性格和態度。我的最想看到的回答要體現出對於本身的信心,誠懇的態度,以及作事的思路。
比較好的回答能夠是這樣的:
「我認可您說的這方面經驗欠缺的問題。不過我也認爲我本身是一個學習能力和學習主動性都比較強的人,只要可以給我必定的時間去跟隨團隊學習相關技術,相信我能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技術。」還能夠在此基礎上舉出本身學習某項技術的經歷。
將考察點埋藏於問題深處的提問方法,好比:‘您但願的直屬領導是什麼樣的?’或是‘當你在工做中發現領導工做錯誤,怎麼處理?’
這樣的問題其實也是在考察面試者的情商和團隊協做能力,以測試對方與當前團隊的匹配度。
如今的測試團隊組織常常採用模塊式的劃分,一個面試者可能在以往工做中主要負責某產品特定模塊的測試工做。
這種場景下一個好的問題能夠是,他不熟悉的模塊是如何工做的?或者他們的開發人員是如何工做的?
這樣的問題在於考察面試者的主動思考能力和總體把握能力,一個擁有這樣能力的人員不會說‘哦,這塊不是我測試的,我不太清楚’。
同理有一個小技巧也是我在面試的時候常常會問的,好比面試者簡歷中提到的經常使用工具,若是涉及到英文縮寫,我會問:‘你知道這個縮寫的全稱嗎?’
好比一個面試者的簡歷中常常提到使用JDK,若是他徹底不知道其全稱是Java Development Kit,那麼在我眼裏這就是一種主動思考能力的缺失。
軟件測試職位的面試中,其實常常會面對這一種問題。好比隨手遞給你一個水杯,問「怎麼測試?」
這種問題是有必定價值的,在考察測試基礎理論的同時,也考察測試思惟和作事思路。
他的一種演變形式能夠是給出更實際的需求文檔或測試點,要求寫出測試用例。
工做中有沒有遇到過什麼難題,你是怎麼解決的?
作爲面試官,問這樣的問題一樣是在考察一我的的思路。所謂難題能夠是技術上的,也能夠是流程上的,甚至能夠是人際交往中的。
解決難題的思路和方法很大程度可以體現一我的的智商,情商以及思考迴路。
對於面試者而言應該儘可能將這個問題詮釋出來。說問題必定比不說要好。
以上就是我對面試思路和套路的一個小總結。城市套路深,其實提及來能夠說沒完沒了,若是你們遇到過有意思的面試套路,也不妨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