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httpd服務器
在配置Apache web服務器以前,須要正確安裝好httpd服務器端軟件。在RHEP5中,能夠選擇如下兩種方式進行安裝。
Ø
掛載RHEL5光盤,找到httpd相關的RPM包文件,使用RPM命令安裝。
Ø
下載最新版本的httpd程序源碼包,釋放後進行編譯安裝。
RPM
包安裝
:
掛載RHEL5系統光盤,並查看與httpd相關的RPM軟件包程序。
Httpd
:是Apache服務器的程序軟件包,包括服務器的執行程序、配置文件、啓動腳本等必備的文件。
Httpd-manual
:是Apache服務器的幫助手冊頁文檔。
Httpd-devel
:是Apache HTTP服務器的開發工具包。
System-config-httpd
:是Apache的圖形化配置文件。
安裝好httpd軟件包以後,與Apache服務器相關的主要目錄和文件以下:
Ø
/etc/httpd
—Apache服務程序的根目錄。
Ø
/etc/httpd/conf/httpd.conf
—Apache服務器的主配置文件。
Ø
/var/www/html
—網頁文檔的默認根目錄。
Ø
/etc/init.d/httpd
—Apache服務的控制腳本文件。
Ø
/usr/sbin/httpd
—Apache服務的主要執行程序
Ø
/var/log/httpd/access_log
——Apache的訪問日誌文件
Ø
/var/log/httpd/error_log
——Apache的錯誤日誌文件。
使用源碼包編譯安裝
:
在使用源碼包編譯安裝以前,最好先卸載RPM方式安裝的httpd軟件包,不要同時使用兩種方式安裝Apache服務器。
將下載的所需的源碼包放到本地的一個目錄中。
在編譯安裝以前,先檢查是否安裝了gcc編譯環境。
確認安裝以後,將httpd源碼包解壓並釋放到/usr/src目錄中,執行cd命令切換到展開的源碼目錄。
根據服務器的實際應用須要,使用添加了定製選項的./configure命令進行配置。
使用./configure --help 命令查看各類配置項的詳細信息,以便實現更靈活、更豐富的功能定製配置。
經常使用的幾個選項的含義:
--prefix
:用於指定httpd服務程序要安裝到的系統目錄。
--enable-so
:使httpd服務可以動態加載模塊功能。
--enable-rewrite
:使httpd服務具備rewrite網頁地址重寫功能
配置完以後,編譯服務器程序:
安裝已編譯完成的程序,使用make命令進行編譯
使用make install安裝已編譯完成的程序
安裝完以後,查看Apache服務器的根目錄中包含的子目錄列表
Ø
Bin
目錄:存放運行和管理web服務所須要的執行程序,其中httpd是服務器的執行程序,apachectl是服務程序的執行腳本。
Ø
Conf
目錄:用於存放Apache服務器的配置文件,其中httpd.conf是Apache服務器的主配置文件。
Ø
Htdocs
目錄:Apache服務器的文檔根目錄。
Ø
Lib
目錄:存放運行Apache服務器所需的庫文件
Ø
Modules
目錄:提供給Apache服務器動態加載的模塊文件
Ø
Logs
目錄:保存Apache服務器的日誌文件
修改主配置文件httpd.conf,添加ServerName配置行,設置web服務器的域名
檢查httpd.conf主配置文件是否存在語法錯誤
拷貝httpd服務啓動腳本
啓動httpd服務,並查看80端口
當httpd服務程序啓動後,能夠在網頁瀏覽器中訪問Apache服務器的域名或ip地址,頁面會顯示it works!字樣,表示httpd服務已經成功運行。
使用字符界面下的Elinks命令進行測試
這樣(Apache)httpd服務器就作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