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原文請見:https://www.sohu.com/a/458371862_121080079ide
12月12日下午,在廣東省第七屆CIO大會上,聆聽了雪松控股CIO李洋博士的分享,就有了如題的感慨。他用1/3的篇幅講了一頁PPT,就是給CIO/CDO的十二條實踐建議。回來以後翻看本身的筆記,又找到回放看了兩遍,他的真摯之情溢於言表。佈局
綜合來看,這十二條的底層邏輯與實業界大部分老闆的行事風格是一致的,激情但不盲從,求高但不騖遠,着力創新但不擅動,步步爲營,積小勝爲大勝。學習
他的建議太過平實,遠不如明星CIO們的表達那麼性感,彷佛不是那麼可以立刻激發你的鬥志,可是仔細咀嚼,倒是爲人之道,成事之道。足夠謙虛的話,按圖索驥就能很快獲得超值回報。spa
「李洋十二條」,歸納起來看,和他的戰略設計原則的第一部分有比較深刻的內在聯繫,這個部分是這樣幾個原則:(1)業務導向原則;(2)價值導向原則;(3)用戶導向原則;(4)良性發展原則;(5)適度超前原則。圖片中「適度超前原則」排在第一,在分享時,他特別強調,應該是最後一條。設計
這樣平實建議支撐下的CIO工做,必然是穩健的,有效的。CIO也成爲企業分福分,到底是爲何呢?根據李博士的分享,稍作一些解析,探究下CIO使能背後的系統動力學機制,如何有益於企業的。orm
1、錙銖必較的投資能力視頻
按說「錙銖必較」與投資有些不搭,錙銖必較顯得保守與摳門,而投資多少有些膽略和冒險的特質。可是在IT領域,企業的數字化領域的投資特色是肯定性的投資,不是風險投資的特性,提及來有些悖論,可是你們能夠仔細理解一下。blog
好比RPA技術要不要引入,要不要投資?這須要仔細的評估,不是先進的東西,拿過來立刻就有做用了。企業實際狀況下,RPA究竟是先用在財務憑證處理領域仍是採購訂單的處理領域?目前是分別是什麼條件?這樣的「盡調」是究竟如何引入新技術的重要前置條件。圖片
和諧生產方式創始人張西振先生說過「在管理經驗的借鑑上,要‘吃牛肉長人肉’,不是將牛肉綁在胳膊上,你的勁頭就會大」。大致就是這個意思,新技術須要一個消化過程。get
關於這一點,中衡設計集團CIO徐來也有類似的觀點,他說CIO作項目作系統必須有老闆思惟,從老闆視角來看它是否是有風險,是否是划算,有哪些預案。
風險投資不是無妄地擁抱風險。
2、慧眼識珠的戰略資產識別能力
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謝德遜先生對「戰略資產」有很是精確的描述,簡單地說,就是面對新業務,如何將老業務中的資產拿過來用。這是有考究的。不只要保護過往的投資,更重要的是不能成爲新發展、新業務的羈絆。這就須要解耦,在新的結構中爲老結構中的資產尋求存在的理由。這個識別其實是基於長期主義的老闆思惟展開的,固然也有對將來敏銳的洞察。在「李洋十二條」中的第8條就是說了這個部分的內容,不是要推倒之前的系統,不要大興土木,而是須要在一個更優秀的結構中發揮它們的價值,讓它們成爲戰略資產。
3、一攬全局的系統思考能力
這彷佛是CIO們「與生俱來」的祕笈,所謂成竹在胸,有一個立足於趨勢的鳥瞰圖導引本身的行爲。固然,它不必定要立刻呈現出來,也不須要逢人就講。這是一個內功。全局思考與長期的信息化/數字化規劃的悖論在於,後者愈來愈難以適配企業的須要。對於行動派來講,策略比戰略還要重要。固然這是基於泛IT的企業佈局的特質來講的。
另外,咱們須要特別注意的,國外的老牌諮詢公司,在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方面的規劃能力已經捉襟見肘,甚至是失能的,這與幾年以前信息化規劃方面的能力不一樣。中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規劃必須依靠企業本身的力量,這就要看團隊的學習能力了。某種意義上說,中國的企業管理變革進入了深水區,並不爲過。
4、平地驚雷的破局能力
所謂「平地驚雷」,就是平凡中的新神奇。許多CIO感受這個系統已經上了,這個項目也作了,各類小需求也在不停的知足,新的創新也沒有停下,工做沒什麼出彩的。可是李洋不這樣認爲。他舉了一個例子,對於銀行,風險控制方面的規範、系統是很細緻的,銀監會也有成套的體系,對於CIO而言,這裏好像就不須要作什麼了。這個已是「紅海」了。不過這個紅海中真的沒有藍海嗎?若是引入社交數據、第三方企業數據以及知識圖譜會怎麼樣?讓銀行有一個與時俱進的更加立體的風控體系,不只對存量業務增長的保障係數,還爲新業務創新發展創造了條件。這不是CIO們一直關切的嗎?
在舊局中破局,是CIO的血性之一。尤爲是平實型CIO的血性之一。
5、穩紮穩打的交付能力
這是要求CIO要有「客戶意識」,老闆是你的客戶,承諾要兌現;員工是你的客戶,體驗、價值感要強。有了這樣的認知基礎,咱們纔可能帶領團隊進行合格的交付,纔可能積小勝爲大勝,纔可能拋開PPT和KPI,遵循價值導向成就企業,也成就本身。
「李洋十二條」對個人啓發還有許多,寫這個五個方面,是拋磚引玉,期待你們有更深的感悟,從而加持咱們的工做,修煉咱們的心。
無論你是否是參加到過現場,我仍是強烈建議你們再看下本屆大會的回放視頻,必有新的發現。
(做者系廣東省CIO聯盟特聘專家、蘇商智庫數字化委員會主任、零程大學IT學院院長、場景學社創辦人)
轉載自:場景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