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軟考,我也算是個專業戶了,先戴高帽吹吹牛皮,有興趣的耐心往下看。大學畢業後,一直不按期的參加軟考,從2007年第一次參加軟考至今10年,考了6次,經過4次,2箇中級,2個高級(報考了4次),也算是軟考戰場的老兵了。第一場報考的是軟件設計師考試,那會兒只是周邊人都在考陪讀報了名,並不知道軟考證書還能夠用來聘任職稱,買了本教材也沒翻幾頁,憑着大學多年消耗的青春幸運經過。整體感受下午的科目比較駕輕就熟,早上理論知識部分其實並沒從指定教材上學到啥,靠的全是大學期間磨練的基礎功。2007年下半年,由於那時工做相對比較悠閒,又報考了數據庫系統工程師資格,此次可下足功夫了,沒用軟考教材,而是把大學數據庫理論從新學習了一遍,順利經過,排名全國第九本省第一。2011年換了個單位,由於這兩本證書,直接聘任中級職稱了,嚐到甜頭才反應過來,原來軟考資格證書能夠以考代評職稱用,因而乎又有了新的目標。數據庫
2013下半年通過一番比較,最終選擇了系統架構設計師,主要由於這幾年都在從事技術工做,有了比較紮實的技術基礎,感受這個跟本職工做比較接近。買了本指定教材,囫圇吞棗掃描了一遍,而後從網上找了一些新技術和案例的材料學習了一下,論文沒啥準備基本裸奔(聽到這個估計不少人要淚崩),看了一下網上傳說中的萬能論文格式模板,寫論文時把本身平時作的項目按照模板複述,就是一篇完整的倫文。上午基礎知識準備不充分,最終45/46/52經過。那時架構師好像開考不是好久,網上能找到的材料也不多,經過率更不用說了,當年好像是5%,這下讓我更飄飄然了。 感受是否是有點神。。。簡直就是臺考試機器是否是。。。 架構
其實我總結了一下,能連續經過中高級三個資格並非偶然的。俺大學那會兒選計算機專業是基於興趣,所以也打下了良好的理論基礎,早上理論考試部分能過得感受本身大學時期沒虛度光陰,長時間打好良好的理論基礎纔是關鍵,聽信啥幾天理論衝刺就能經過那是扯淡;加上後來工做幾年都是從事技術工做,積累的豐富的實戰經驗,爲下午案例和論文寫做積累了必定的素材,這纔是俺可以經過下午兩場的真正緣由。
總結一下,8分的基礎功努力外加2分運氣。爲啥要運氣呢?前面講的一半都在吹牛皮,儘管都是事實,後面信管員俺考了三次,也是不逢考必過滴。
2014年末俺又繼續報考了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資格,那時爲了下載資料才知道有信管網,從網上下載了指定教材電子版,粗劣的翻了一下,這回教材談的全是項目管理學理論,頓時讓人回想起高中時代的馬列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高深莫測難以理解,感受就像是天書。因爲後來工做比較繁忙,到了考前一個月纔開始準備,只能利用午休和晚上睡前一點時間準備,常常是抱着書就睡着了。醒來發現啥也沒記住。背誦是個人硬傷,不理解的狀況下想把幾大知識域的理論背下來是不可能了。到考試前仍是暈暈噩噩,勉強走進考場,當天考完開車回家的路上轉了三圈硬是沒找到回家的路,徹底傻了。成績可想而知,理論39,實踐和論文具體分記不清,好像是49/50,瞬間淚崩,神話被打破。2015年上半年吸收經驗教訓,也是臨近開考一個月纔開始準備,重點準備上午科目,因爲指定教材太厚且沒有重點,直接從從信管網下載分享的學習筆記,不懂的再結合教材展開學習。鑑於前面幾回下午的科目都是輕鬆經過就沒重視。成績59/35/39,老馬失蹄啊,揮揮衣袖,留下淚千行。
從哪裏摔倒就從哪裏爬起,可是要防止繼續摔倒就必需要進行經驗總結吸收教訓。經過前兩次的考試,雖然失敗,卻積累了很多經驗和知識。工具
此次作了深入的總結,最終順利經過:學習
考試時間:spa |
2016年上半年架構設計 |
資格名稱:設計 |
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ci |
准考證號:項目管理 |
*開發 |
證 件 號: |
* |
姓 名: |
林* |
上午成績: |
60 |
下午成績: |
52 |
論文成績: |
50 |
一.早上理論部分:
1.基礎知識沒有捷徑,仍是要靠我的努力,學習和積累知識才是你的目標,考試只是檢驗你學習狀況的工具(太關注考試結果只會給本身壓力,反而影響考場發揮,及時沒考過也能學到很多東西),儘管我每次都只花一個多月,但三次考試加起來實際上已經累計準備了大半年。
2.根據考試簡章要求詳讀考試材料,不須要背誦下來,有點印象,考試時看到能想起就好,畢竟都是選擇題。另外,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準備過程當中針對各知識要點作好筆記,備考前幾天快速瀏覽增強記憶使用,九大知識域信管網上有不少增強記憶的打油詩,我的發現確實有助於記憶,你們不妨也試試。指定教材先快速瀏覽一遍,不用怕沒記住,大概知道教材有什麼內容就好,而後從信管網下載些考試筆記,通讀一遍,取經去粕,不理解部分再打開教材詳細研讀。
3.沒參加過軟考的考試建議先下載前兩年的考卷,本身作一遍體驗熟悉一下。
二.下午案例部分:
項目開發經驗比較豐富人員,這個考試應該比較容易經過,本身平時作過的項目作一下總結;案例多數是些實踐環節和新技術的內容,新技術就須要本身多上互聯網學習瞭解,教材更新趕不上技術發展,跟上互聯網發展節奏,別想從書上學到一切;實踐部分的話通常都須要實戰積累,沒有開發經驗人員建議網上多找些案例學習一下,信管網上也有不少案例能夠學習,但有一部分已過期參照性不強,仍是要有篩選的學習。
另外,運氣也仍是要有的,根據這3次考題總結,有一次是隻有3道題都是必答題,另外兩次都是5道題有些必答有些選答;畢竟計算機仍是綜合學科,知識面覆蓋廣,有選答的狀況你們選擇餘地更大點,能夠選擇本身更熟悉的案例解答,經過率也比較高。案例解答也講究技巧,把答題重點分點列出來,每答一點留一小部分空間等所有題目答完再回頭適當展開細述,考試時間頗有限,若是你把時間都花在某一道題細述上了可能致使後面的題目沒時間作。
三.下午論文部分:
論文我的以爲其實不難,不論是否作過項目,套路是相同的;千萬別信網上那麼多範文,背誦範例考試時默寫這種投機倒把行爲是不通的,看看基本格式就行,信管網上範文不少,但精品着實少或者不少都千篇一概,你們抄來抄去,換湯不換藥,改卷老師都要審美疲勞了,這時你還想要經過就更難了。
若是你有項目經驗,把你項目的管理實施過程複述出來,結構上作一些規範化組織,自己就是一篇很好的論文(本人4篇論文經過三篇基本都在50分,靠的是實戰敘述)。
試想,若是你是閱卷者,你喜歡聽別人講項目經驗仍是摸不着邊的談理論套模板抄範文。項目經驗適應不一樣場合能夠有不一樣風格,套模板抄範文容易千篇一概致使閱卷疲勞。
最後,這個是重點,不少人過不了都卡在論文上了,提供我的論文寫做經驗供參考,但願對你們有所幫助。
論文結構線索: 系統需求+總體解決方案+碰到問題(提出問題)+ 分析問題+ 解決方式(解決問題)+ 取得成果(項目總結)+存在缺陷和解決辦法(論文昇華潤色)。寫做前先在草稿紙上列個提綱(10分鐘,別花太多時間以避免佔用論文寫做時間)
摘要部分:建議摘要放到最後寫,避免論文摘要和內容不一致,考試結束前預留十五分鐘寫摘要;若是正文沒寫完且時間不夠了,儘可能簡要結尾,避免論文不完整,不管如何摘要都不能放空並且要寫的漂亮(印象分很重要)。簡述一下項目背景、我的職務職責、項目週期、採用管理方案、碰到的問題和採用的解決方案、採用的管理技術工具亮點和實施成果等,什麼是亮點?最好要有管理理念或技術創新等可以引發改卷人員關注。
接下來正文部分:
第一部分:開題部分:提出項目背景+我的職務職責+採用總體管理方案(或技術);
第二部分:項目總體實施:根據項目方案進行項目分工實施,採用的管理理論+方案+工具+技術;
第三部分:項目過程:細述每一個項目階段管理過程,碰到的問題,採用的工具、技術,取得的成果;
第四部分:項目總結:總體項目管理實施成果彙報;
第五部分:針對項目總體狀況,分析一下優缺點,提出改進方案和建議,對文章進行昇華,爭取加分(說不定44分跟45分就差這幾十個字句)。
不管考的是9大管理域那個部分,均可以參照把格式往上套,儘可能寫本身真實項目經歷,避免杜撰。相信有不少人都是無從下手,拿幾篇模板背誦,而後碰運氣,應試教育套路在這裏並不適用,仍是走正道多下苦功。
接下來推薦幾個信管網上我的篩選以爲比較不錯的學習材料:
1.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學習筆記(核心內容).doc --強烈推薦,能夠不用抱着塊磚頭打瞌睡。
2.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9大項目管理領域口訣(清華教材版).xls --記憶技巧 3.信管網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論文精編.pdf --對於沒有項目管理經驗人員比較有用 4.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案例分析整理.pdf --這個看運氣了,案例太多,只能熟悉一下題型和解答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