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棲科技評論第69期:「將來思惟」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

【卷首語】設計

  先有產品仍是先有新聞稿?開發

  在絕大多數人看來,這個問題的標準答案是再明顯不過的:固然是先有產品!在一般狀況下, 新聞稿做爲產品的官方詮釋和宣傳材料,必然是在產品開發完成、交付上市以後才能開始撰寫,但在「逆向工做法(Working Backwards)」的支持者們看來,先有產品再有新聞稿的順序,「能夠改一改」。產品

  亞馬遜CTO Werner Vogels就是「逆向工做法」的支持者之一,他與不少支持「先有新聞稿再有產品」的人同樣,認爲新的工做順序應當是:首先有新聞稿,以簡明扼要的方式描述將要開發的產品的功能、特色、優點和做用,以及「爲何它會存在和應當被開發」,找到產品明確的重點和「開發終點」,以此肯定將爲何樣的將來,交付什麼樣的產品。思維

  換句話說:它該是什麼樣子,世界須要它是什麼樣子,將來會是什麼樣子,才應該作什麼樣子。工作

  「逆向工做法」的實質就是一種「終局思惟」,或者說是「將來思惟」:在這種思惟方式下,產品的設計者跳脫當前現實需求和短時間思惟的桎梏,從產品的「終局」(它將來應有的功能和形態)出發,設計出更加知足用戶需求的產品。

  事實上,不止是產品,在整個產業發展上,「將來思惟」都是一個相當重要,甚至決定成敗的能力:從整個產業的將來趨勢、發展方向,乃至(階段性的)「產業終局」入手,推倒出當下現實中應當開展的工做、應付的努力,依靠「將來思惟」突破各類所謂的「客觀因素的限制」,作出具備想象力的、正確的,而不是「當下合適」或是「看着還不錯」的決定,最終設計出符合將來和終局的業務策略和商業決策。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