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樹分類算法及python代碼實現案例

決策樹分類算法算法

一、概述性能

決策樹(decision tree——是一種被普遍使用的分類算法。測試

相比貝葉斯算法,決策樹的優點在於構造過程不須要任何領域知識或參數設置spa

在實際應用中,對於探測式的知識發現,決策樹更加適用。對象

 

二、算法思想blog

通俗來講,決策樹分類的思想相似於找對象。現想象一個女孩的母親要給這個女孩介紹男友,因而有了下面的對話:ci

      女兒:多大年紀了?io

      母親:26table

      女兒:長的帥不帥?二叉樹

      母親:挺帥的。

      女兒:收入高不?

      母親:不算很高,中等狀況。

      女兒:是公務員不?

      母親:是,在稅務局上班呢。

      女兒:那好,我去見見。

 

這個女孩的決策過程就是典型的分類樹決策。

實質:經過年齡、長相、收入和是否公務員對將男人分爲兩個類別:見和不見

 

假設這個女孩對男人的要求是:30歲如下、長相中等以上而且是高收入者或中等以上收入的公務員,那麼這個能夠用下圖表示女孩的決策邏輯

 

上圖完整表達了這個女孩決定是否見一個約會對象的策略,其中:

◊綠色節點表示判斷條件

◊橙色節點表示決策結果

◊箭頭表示在一個判斷條件在不一樣狀況下的決策路徑

圖中紅色箭頭表示了上面例子中女孩的決策過程。

 

這幅圖基本能夠算是一顆決策樹,說它「基本能夠算」是由於圖中的斷定條件沒有量化,如收入高中低等等,還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決策樹,若是將全部條件量化,則就變成真正的決策樹了。

 

決策樹分類算法的關鍵就是根據「先驗數據」構造一棵最佳的決策樹,用以預測未知數據的類別

 

決策樹是一個樹結構(能夠是二叉樹或非二叉樹)其每一個非葉節點表示一個特徵屬性上的測試,每一個分支表明這個特徵屬性在某個值域上的輸出,而每一個葉節點存放一個類別。使用決策樹進行決策的過程就是從根節點開始,測試待分類項中相應的特徵屬性,並按照其值選擇輸出分支,直到到達葉子節點,將葉子節點存放的類別做爲決策結果。

 

三、決策樹構造

假若有如下判斷蘋果好壞的數據樣本:

樣本    紅     大      好蘋果

0       1      1         1

1       1      0         1

2       0      1         0

3       0      0         0

 

 

樣本中有2個屬性,A0表示是否紅蘋果。A1表示是否大蘋果。假如要根據這個數據樣本構建一棵自動判斷蘋果好壞的決策樹。

因爲本例中的數據只有2個屬性,所以,咱們能夠窮舉全部可能構造出來的決策樹,就2棵,以下圖所示:

 

顯然左邊先使用A0(紅色)作劃分依據的決策樹要優於右邊用A1(大小)作劃分依據的決策樹。

固然這是直覺的認知。而直覺顯然不適合轉化成程序的實現,因此須要有一種定量的考察來評價這兩棵樹的性能好壞。

決策樹的評價所用的定量考察方法計算每種劃分狀況的信息熵增益

若是通過某個選定的屬性進行數據劃分後的信息熵降低最多,則這個劃分屬性是最優選擇

 

屬性劃分選擇(即構造決策樹)的依據:

簡單來講,就是無序,混亂的程度

經過計算來理解:

1原始樣本數據的熵:

樣例總數:4

好蘋果:2

壞蘋果:2

熵: -(1/2 * log(1/2) + 1/2 * log(1/2)) = 1

信息熵爲1表示當前處於最混亂,最無序的狀態。

 

二、兩顆決策樹的劃分結果熵增益計算

1先選A0做劃分,各子節點信息熵計算以下:

01葉子節點有2個正例,0個負例。信息熵爲:e1 = -(2/2 * log(2/2) + 0/2 * log(0/2)) = 0

23葉子節點有0個正例,2個負例。信息熵爲:e2 = -(0/2 * log(0/2) + 2/2 * log(2/2)) = 0

所以選擇A0劃分後的信息熵爲每一個子節點的信息熵所佔比重的加權和:E = e1*2/4 + e2*2/4 = 0

選擇A0作劃分的信息熵增益GS, A0=S - E = 1 - 0 = 1.

事實上,決策樹葉子節點表示已經都屬於相同類別,所以信息熵必定爲0

 

2先選A1做劃分,各子節點信息熵計算以下:

02子節點有1個正例,1個負例。信息熵爲:e1 = -(1/2 * log(1/2) + 1/2 * log(1/2)) = 1

13子節點有1個正例,1個負例。信息熵爲:e2 = -(1/2 * log(1/2) + 1/2 * log(1/2)) = 1

所以選擇A1劃分後的信息熵爲每一個子節點的信息熵所佔比重的加權和:E = e1*2/4 + e2*2/4 = 1。也就是說分了跟沒分同樣!

選擇A1作劃分的信息熵增益GS, A1=S - E = 1 - 1 = 0.

 

所以,每次劃分以前,咱們只須要計算出信息熵增益最大的那種劃分便可。

先作A0劃分時的信息熵增益爲1>先作A1劃分時的信息熵增益,因此先作A0劃分是最優選擇!!!

 

四、算法指導思想

通過決策屬性的劃分後,數據的無序度愈來愈低,也就是信息熵愈來愈小

 

五、算法實現

梳理出數據中的屬性

比較按照某特定屬性劃分後的數據的信息熵增益,選擇信息熵增益最大的那個屬性做爲第一劃分依據,而後繼續選擇第二屬性,以此類推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