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重裝徒步攀登清涼峯

《雨中重裝徒步攀登清涼峯》

經歷忙碌的一週工做後,本該在週六睡個懶覺,因報名參加了天涯俱樂部組織的重裝徒步攀登清涼峯活動,只能在五點起牀,洗漱,吃完早飯後,背上爬山包後趕往集合地點。app

        清涼峯,天目山脈的主峯,是皖南浙西山區僅次於黃山主峯的第二高峯,海拔1784米。我曾在去年公司組織的徒步徽杭古道的途中嚮往之,只是古道行程在走到海拔1050米的藍天凹後,就往下雪堂方向下山了,未能登頂,心存遺憾。這次終於成行,甚感高興,同時也擔憂是否能成功登頂,由於天氣預報有雨,山路崎嶇,加上身負十多公斤的裝備,對體力和耐力也是較大的考驗。
        集合地點在蓮花路地鐵站旁,這也是我四年多前剛來上海工做時落腳的地方,甚感熟悉。此處旅遊車輛彙集,好多人輕裝出行,揹負重裝的只有少數幾個。咱們的大巴車 在7點50分發車,除了在松江接上幾個隊友以及在長安服務區休息一次後,沿滬昆高速行駛,一路通暢,於 11點50分左右下高速到達浙江臨安的峽口。此處大車換小車,沿小路往山裏馳去,通過標示着徽杭古道風景區的牌樓後,終於到達這次徒步的起點-永來村,此村地處皖浙交界處,因爲旅遊漸盛,此村逐漸經濟發展,家家建起黛瓦白牆的三層庭院。
        領隊告之咱們,由於要在天黑以前趕往今晚的安營地點,咱們不能在村裏吃中飯了,只能稍做整理就出發。時間緊張,山裏也明顯比城裏冷,我趕忙吃了幾塊巧克力和牛肉乾補充能量,調整好爬山仗的長度,繫緊揹包的腹帶與胸帶後,跟着領隊,轉到農家後面的小路,快步踏上征程。
       雲霧繚繞的山巒,在這深秋季節裏,層林盡染,墨綠松柏與蒼黃楓杏交織。時不時露出那矗立雲天的黛色山脊線,和那高聳入雲的巍峨山頂默默無語,在這千萬年間不知要迎來送往多少古人和來者。踏着枯黃的落葉,走完平緩的小路以後,開始上坡,沒有了歡聲笑語,只聽見你們輕微的喘氣聲。領隊走在最前方,在一稍微平緩的半山腰停留,告訴你們能夠喝口水,換身衣服了。我也發覺有些熱了,不像剛纔下車時還以爲寒意襲人,脫去衝鋒衣的裏套,揉了揉有些痠痛的肩,灌下一口涼水,剛纔加速的心跳舒緩了。休息的時間是短暫的,上包後,繼續沿着山路攀登,感受那高高在上的山頂比起最開始仰望時,已揭去了朦朧的面紗,顯得更加嫵媚動人。只是揹負着沉重的裝備,心跳又快了一些,腳步不如開始時那麼輕鬆,只好放慢一點。自問:人爲什麼要來徒步重裝登山呢?沒有答案,來不及細想,繼續埋頭前行。
        在領隊指揮下,休息調整屢次後,整個隊伍終於登上第一個山峯,此處海拔一公里左右,遙望山下的民居,因爲山間雲霧飄渺,已經看不清。領隊手指北面更加巍峨的山巒說,那就是清涼峯。而阻攔在清涼峯與咱們之間的還有艱難的路段。領隊說,你們爬過前面的大斜坡後,今天安營紮寨的稍微平緩地面就有了,而大斜坡的難度多是今天最大的。此時此刻,亂雲飛渡,天空飄起了雨,你們套上雨披,整好裝備,左拐,開始攀爬斜坡。此路,雖有人踩,但平時多爲水流沖刷,留下碎石塊,坡度大,加上下雨,道路更顯泥濘溼滑。只能把爬山仗拄得更牢,腳踩得更穩,纔不致摔倒。
       通過三次休息後,征服了坎坷的大斜坡,後面的路就平緩多了,只是雲霧漸濃,愈來愈冷。整個隊伍趕在天黑以前抵達了三叉路口,也是今晚休息的地方。山上風大,氣溫只有3度,雨水滴落在身上,讓人更加溼冷。搓搓冰冷的雙手後開始搭賬,山風呼呼,吹着賬底沒法安穩。只能動做更加麻利的支撐起內賬,安裝好外賬,打牢地釘,繫好繩索。雨越下越大,把包裹放進賬篷,人也趕忙鑽進去,頓時感受暖和了許多。吃了點簡單的乾糧,灌了幾口涼水,看成晚飯。此時六點,天早已全黑,朵朵賬篷點上了燈,橘黃色的燈光漫射在漆黑的山間,倍覺溫暖。我窩在睡袋裏,聽着歌神的曲子,全然不顧賬外風雨交加,舒坦。人真累了,而明早還需早起登頂,因而 七點半關了頭燈,在雨滴打落在賬篷上的奏鳴曲中安然入睡。
        一早四點醒來,休息的算好,只是雨依舊在下,噼裏啪啦地砸在外賬上。七點出發登頂,雨時斷時,四周白霧茫茫。路過茂密的竹林,人穿行其中,只能露出頭,竹葉帶着雨水和露水,掃在人身上,讓衣服很快打溼。鑽出竹林後,迎面而來的是寬闊的絕望坡,無植被覆蓋,中間有一條水流沖刷出的深溝,人只能撿石塊突出的地方下腳後慢慢往上蹬。低頭往上爬,猛一擡頭,有一山峯突兀,只是中間還隔着亂石崗,此處亂石嶙峋,但吸收天地雨露,石面佈滿了苔蘚。原覺得手腳並用爬完亂石崗就到清涼峯頂了,但是領隊說還未到,繼續往左前行,穿太高山草甸,經過一緩坡後,幾塊巨石或躺或立地面之上,不經意間就 在八點四十分抵達清涼峯山頂了。雨雖未飄落,但周遭雲霧迷離,能見度只有幾十米,懸崖峭壁之下啥都見不到,只有頑強的松樹生出枝椏。假若天氣晴好,應能極目遠眺山巒疊嶂,雲海翻滾,風光無限。
        在峯頂逗留了十分鐘左右,原路返回,十點達營地。拔營拆賬,十一點踏上返程。水和乾糧消耗了大半,負重輕了些,下山也輕快了許多。下坡久了,雙手拄着仗生疼,腳趾抵着鞋尖也磨起泡,膝蓋關節處發熱,人雖不如上坡那麼吃力,但擔憂雨溼路滑,也不敢大意。一步步沿着來時的路堅實的踩下去,終於在人感到快筋疲力盡時,於 一點四十分返回了出發點:徽杭古道入口處的農家。喝上一杯溫水,感受如此解渴甘甜。飯菜很快上來,紅燒肉、大燒魚、土雞湯、幹筍和豆腐等,伴着白米飯,你們狼吞虎嚥,大快朵頤,很快一掃而空,好久未吃到如此可口的飯菜。 二點半時,要踏上返滬的車了,再回頭看一眼四周的羣山,雲霧繚繞在山間,山頂高聳,讓人不由感慨,本身竟然在兩個半天時間內,負重徒步,一上一下,將足跡遍及了山腳,山腰,山脊和山頂,考驗了體力與毅力,激發了潛能。
        過程是艱難的,但結果卻或多或少,或隱或顯展現出美好。這或許是當初爲什麼要重裝徒步清涼峯的答案之一吧。
 
-1號凌晨於賬篷內、點着頭燈、伴着雨聲寫下本文的前半部分。1號下午在返滬的大巴車上寫完本文。
 
  遠眺清涼峯
 
石碑
 
竹林
 
秋葉
 
遙感圖像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