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三十歲

原載於微信公衆號前端

這個月過完,我就二十九週歲了,虛歲三十。面試

不知不覺,作前端作了快七年了,算上學編程的時間,快十年了。編程

回顧

回顧這十年,後端

前三年在學校看書學習,前端框架

中間四年在大小公司裏打怪升級,微信

後三年艱辛創業。框架

--運維

我挺感謝本身大學時期的沒日沒夜的敲代碼的那段時光,那時強迫本身看了一些基礎書籍,對後面的職業生涯很是有用。學習

想對還在上學的讀者說幾句忠告:每一年至少看一部經典的書,每本書均可能會在將來幫你一年。視頻

--

另外當時女友也已經升級爲老婆了。

--

在公司裏上班的那幾年, 見識到了大公司的完備,也知道了小公司的簡陋 體會了在大公司擰螺絲的心情,也過了一把在小公司獨當一面的癮。

若是如今問我去大公司好仍是去小公司好,我可能會說都應該去,這樣才能看見不一樣的風景。

大公司光環我很早就體會了。若是第一份公司是 AT 這種段位的公司,基本上小公司都不用面試就能進的,至少簡歷關是直接過的。若是我第一份工做選了小公司,可能後面的路會難走不少。

可是小公司的自由其實挺適合個人。我不太願意在有束縛的環境裏辦事,當年我從阿里離職的緣由就是:我不想作前端了。

由於我以爲「前端」這個 title 把我束縛住了。我有不少想法,不是靠「前端」技術能實現的。

好比如今我如今創業過程當中就作了不少前端之外的事情:講課、寫文章和軟文、在社區撕逼、作產品、作後端開發、作運維等等。

創業最恐怖的地方在於,它一定要把你榨乾。

以講課來講,得虧上學的時候看了幾十本書,要否則我真的無法講這麼久的課。三年時間我講的課程錄製成的視頻文件已經超過 2TB 了,大約 600 小時以上(不吃不喝 25 天才能看完)。然而我卻不多講重複的內容。即便是相似的內容,我也儘可能用不一樣的方式講。

--

繼續說下創業這幾年。

創業初期,咱們沒有任何背景,也沒有資金,怎麼積累用戶呢?

我和若愚決定用最紮實的辦法:在知乎上寫專欄文章。

咱們天天寫一篇《每日一題》,幾個月積累了接近兩萬的關注。

這種穩紮穩打的宣傳方式帶來了很是好的生源。

然而就跟全部的創業故事同樣,中途總會出些幺蛾子。

--

咱們的課程內容被兼職者偷出去本身辦培訓班了!具體狀況就不說了,總之咱們挺過來了。正是因爲此次事件,咱們決定把整個教學體系作得更加專業,就算有人偷了咱們的內容,也無法偷咱們的教學系統。

因而我和新招的一個工程師花了幾個月時間,重寫了整套教學軟件,一直運行至今。

此後又出了一些幺蛾子——咱們的視頻被盜版者盯上了。

大部份內容提供者對這種狀況是一籌莫展的,雖然能夠報警,可是要等好久才能結案。盜版視頻存在的那段時間,對正版視頻的銷量的影響是很是大的。

得益於咱們系統是本身寫的,咱們很快就分析出究竟是誰是元兇。具體辦法就不便透露了。

創業維艱,還好咱們挺住了。

收穫

過去一年我在知乎答題接近 10 萬字,寫的文章也接近 10 萬字。在 GitHub 上有 2423 次提交。

因爲過去一全年我是在家辦公的,因此又胖了幾斤。不過認識的朋友卻是變多了。好比跟亞馬遜的工程師作了幾期音頻節目(在喜馬拉雅搜索「亂碼電臺」可收聽)。

對前端框架的使用更深刻了,去年我花了幾個月時間用 Vue 造輪子並出了課程,把 Vue 的一些邊邊角角的知識全都摸到了。今年打算出 React 造輪子課程,把 React 的這樣再學一遍。

畢竟,學習有三個階段:看一遍,作一遍,講一遍。

講一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

關於目前的收入,模糊地說一下吧,大概比一個在阿里巴巴作 P7 的工程師收入要高,接近部分 P8。不過我在武漢,並且是遠程工做,因此可比性並不高。

另外最近打算 DIY 一臺臺式機,由於不少年都沒有玩過大型遊戲了。這幾天正好 RTX2060 要發佈了,我打算等等……

感悟

學海無涯,感受天天的時間不夠用。

可是個人技術方向仍是比較明確的:繼續往下深刻。

當我研究的越深刻,愈加現如今流行的技術有多簡單,我才能把這些技術講解透徹。

因此我會看更多的書,寫更多的代碼。

--

生活方面,今年打算生娃了……


廣告:個人 React 造輪子課程春節後開始直播,有興趣能夠瞭解一下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