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12、不斷追尋(上)——咱們是否愈來愈快樂?

在過去的十萬年時間裏,咱們見證了一系列使人驚歎的革命。地球已經被整合成爲一個單一的領域,咱們的經濟情況呈現指數級增加。今天人類所享有的財富在過去只有可能出如今童話中。這期節目咱們只討論一個問題,就是隨着人類能力的日漸強大,咱們本身也真的愈加快樂嗎?
人類在過去的5個世紀時間裏所積累的財富,是否是真的讓咱們找到了新的知足感?當有了取之不盡的能源以後,咱們是否是也獲得了用之不竭的快樂?認知革命以來這動盪的7萬年間,世界是否是真的變得更好了?到如今,阿姆斯特朗的腳印還留在無風的月球之上,而三萬年前也有咱們不知名的祖先把手印留在山洞之中,他們究竟誰比較快樂?
若是是做爲歷史學家,歷來不會討論這樣的問題。雖然看起來,咱們秦朝的先祖應該比採集狩獵着更加快樂,埃及人也對伊斯蘭興起後的生活更加滿意,歐洲帝國的崩潰對於數百萬的人民來講也應該是福音。這些事件,在歷史上確實都是最爲重要的問題。目前大多數的政治綱要都在大聲高喊着要追求人類的幸福和快樂,可是幸福快樂的真正來源到底在哪裏?歷史學家是說不清楚的。
民族主義會說政治自決可以帶來快樂;共產主義者說無產階級專政可以帶來快樂;資本主義者說自由市場可以創造經濟增加,進而爲最多的人帶來最大的快樂。
可是咱們只要稍微的思考一下就會發現,這些假設徹底就靠不住嘛。若是經濟增加不會讓人更加快樂,咱們幹嗎將資本主義奉如圭臬?若是大型帝國的屬民能夠比獨立國家的公民更加幸福,那咱們如今又該怎麼辦?
若是剛纔所說的這一切並無給咱們帶來快樂的話,咱們又爲何要發展農業、城市、文字、金錢、帝國和工業呢?
咱們最早想到的答案是這樣的,隨着歷史的不斷進步,人類的能力也不斷的在加強,這絕對是毋庸置疑的。那麼咱們就會運用愈來愈強大的能力來減輕痛苦、知足心願,因此咱們必定會比咱們的祖先們過得更加快樂。
然而這種進步的理論彷佛有些問題。以前咱們在說農業革命騙局的時候就提到過,新的能力並不必定會讓生活過得更好,好比說人類在農業革命學會了農耕畜牧,提高了咱們塑造天然環境的能力。可是這對於大多數的個體而言,生活反而變得更加的艱苦。農民比採集者的工做更加繁重,並且取得的食物種類更少,染上疾病與受到剝削的可能性都大幅增長。
一樣的,咱們再說科技革命的時候也說到歐洲帝國開枝散葉,同時將各類科技向四海傳播,而且還打通了商業的新道路,這也大大的提高了咱們人類總體的能力。可是對於數百萬的非洲人、美洲的原住民和澳大利亞的居民來講,這幾乎是滅頂之災。
歷史一再的證明,人類有了能力就有可能濫用,因此要說能力越高就越幸福,看來有失偏頗。
另外有一點我仍是不得不提,就是咱們人類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可是代價就是搭上了幾乎全部的其餘動物的命運。咱們如今能夠免受饑荒之苦,可是犧牲的是實驗室裏的猴子、農場裏的奶牛和運輸帶上的雞,才換來這些讓咱們洋洋得意的成就。在過去兩個世紀間,有數百億動物遭受工業制度的剝削,並且冷酷殘忍程度地球歷史上史無前例。要評估全球幸福程度的時候,若是隻看上層階級、只看歐洲人或者只看男性,都是巨大的錯誤。
那麼,咱們人類的快樂到底從何而來呢?下面我就來一層一層的幫你們分析一下。

第一層

咱們首先想到的應該是若是咱們更加有錢或者更加的健康,那必定就會更加的快樂。可是在幾千年來,無數的在思索快樂本質的人,都告訴咱們不只僅是這樣的。他們說周圍環境和心理因素對幸福感的影響絕對不亞於其餘的物質條件。好比說,可能有的人生活富裕,荷包滿滿,可是由於人際關係疏遠和生活沒有意義而深感痛苦。也可能咱們有的老祖先生活條件不好可是卻由於與家人朋友、宗教天然的關係很是緊密,反而對生活比較知足。
經過數據調查以後咱們得出了兩項回味無窮的結論。
第一個結論是金錢確實能夠帶來快樂,可是有必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以後效果就不明顯了。拿中彩票這件事情來看好了。對於我這樣處於經濟階層底層的人來講,確實中彩票給我帶來的快樂能夠持續好長一段時間。我可讓本身的孩子吃進口的奶粉,穿進口材質的衣服,過兩年可讓她去受更好的教育,並且也能夠不用再背一屁股的債。可是,對於像是大家這樣本來就是年薪幾百萬的人來講,就算是中了一千萬的彩票,主觀的幸福感只會提升幾個星期。你能夠換一張更好的車,搬到更加豪華的別墅裏,可是很快就會以爲這一切都回歸天然,不會對你的長期幸福感有太大的影響。
第二個有趣的發現是疾病會短時間的下降人的幸福感,可是若是病情再也不惡化或是不會持續給人帶來強烈疼痛的話,那麼疾病並不會形成長期的不愉快。好比說有人被診斷出糖尿病這樣的慢性疾病,確實會讓人鬱悶一段時間,可是隻要病情沒有持續的惡化,他們就可以調整過來,以爲本身和通常人同樣的快樂。
因此目前來看,對於快樂的影響,家庭和人際關係要比金錢和健康來得更加劇要。那些家庭關係良好而且在人際關係中可以互相扶持幫助的人,明顯比較快樂。而其中、婚姻又是特別重要的一項因素,通過重複的研究發現,婚姻美好與否與感受是否快樂存在很是高的相關度。
因此,就算是貧窮而且有病在身的人,若是身邊有愛他的另外一半、愛他的家人和願意支持他的人際關係,他可能比一個孤獨的億萬富翁感受更加的快樂。
這樣一來的話,雖然過去兩個世紀之間,人類在物質條件上有了大幅改善,可是由於你們庭崩潰、社羣瓦解,因此二者的做用能夠互相抵消,若是真是如此的話,如今的人並不見得比咱們1800年的祖先們過得更加快樂。甚至是咱們如今很是看重的「自由」,還多是讓咱們不快樂的緣由。由於雖然咱們能夠本身選擇愛人、朋友,可是他們也能夠隨時選擇離開咱們,現代社會的自由讓咱們愈來愈難真正信守承諾、不離不棄。因而社羣和你們庭的凝聚力急劇降低,最終解體,這個世界讓咱們感覺到愈來愈多的孤獨。
不知道同窗們聽完快樂第一層的結論是什麼感受,我是以爲雖說的還算有道理,可是並不能徹底說服我。咱們繼續來看第二層。

第二層

快樂,並不在於對任何像是金錢、健康和家庭或者是社羣這樣的客觀條件,而是在於客觀條件和主管渴望之間是否相符。這個很好理解,好比說你理想中的結婚對象是林志玲,結果你只娶到了大家村最漂亮的張翠花,大家村的其餘小夥都很羨慕你,可是你本身卻很不開心。同樣的道理,若是你的指望只要是個女人就行,結果最終你搞定了人氣和才華俱佳的鳳姐。雖然別人可能會對你多半是同情,可是你本身豈不是要開心到死。大家別覺得鳳姐怎麼樣啊,人家真的是頗有才華的,她上過電視節目、接過廣告,並且仍是鳳凰新聞客戶端的簽約主筆,寫一篇文章五六千的收入,好像最近還去作投資人去了。這樣的鳳姐,我等屌絲根本高攀不上。
那麼第二層境界告訴咱們的是快樂來源於預期,咱們從千年以前開始,就有無數的詩人和哲學家都早就說過,快樂來源於滿足,就算沒有現代的心理學家搞什麼問卷調查咱們也知道,這不是老生常談嗎?
不過正是由於咱們自身的指望如此重要,因此要考察整我的類關於快樂這件事情的歷史就出現了更能說服個人角度。對於現代人來講,雖然咱們有各類止疼藥能夠供咱們隨意使用,可是咱們愈來愈指望可以獲得更多的溫馨和快感,也愈來愈不可以忍受痛苦。結果就是咱們感覺到的痛苦程度反而還要高於咱們的祖先們。
我以爲這個想法並不難以理解,其實在看待咱們祖先生活是否是快樂這件事的時候,咱們心理深深的埋藏着一個推論謬誤。這個謬誤就叫推己及人。就是在咱們猜想別人或者是祖先們是否快樂的時候,咱們老是會設身處地的去考慮本身在那個狀況之下的感覺。可是如此一來的話,咱們就把本身的指望強加到了別人的生活條件之上,那麼結果固然有失偏頗。
好比說咱們如今不少人習慣天天洗澡而且更換衣服。可是在中世紀的時候,咱們的農民祖先們,但是好幾個月都不會洗一次澡,換衣服就更不用說了。我光是想一想那樣的生活都以爲臭得要命、髒到要死。可是人家中世紀的農民可一點都不介意啊。這種長時間不洗澡不換衣服他們早已習慣,並且也並非由於太窮而沒法承受換洗衣服的負擔,而是壓根就沒有這種慾望。因此對於這件事情來講,他們其實原本就是知足的。
再好比說,埃及人在前總統穆巴拉克的統治之下,死於飢餓、瘟疫或者暴力的可能性遠遠的要低於古代法老或埃及豔后統治的時期。對於大多數埃及人而言,穆巴拉克的統治下的埃及是有史以來物質條件最好的時期。按照這套理論來講的話,在2011年埃及民衆應該在大街上跳廣場舞來慶祝纔對啊,可是,他們倒是滿懷憤怒起身推翻了穆巴拉克的統治。緣由是什麼呢?正是由於他們的預期都改變了,他們對生活的滿意程度不是參照古代的法老王時期,而是參照同時期的美國或者是北歐。
因此快樂的第二層告訴咱們的是快樂與咱們的預期緊密相關,因而可知,咱們並不能說咱們過得比咱們的祖先更加的快樂。這是我徹底能夠接受而且我想大多數的同窗都會承認的觀點。

第三層

接下來,現現在,隨着咱們生物科技的發展得出的研究結果令咱們大爲震驚。這就是今天要說的第三層快樂。
生物學家認爲,咱們心理和感情世界實際上是由通過了數百萬年演化而來的生物化學機制所決定的!全部的心理狀態,包括咱們主觀的幸福感最終都是由咱們千億個的神經元和血清素、多巴胺這類化學物質構成的複雜系統所決定的。因此無論咱們是中了彩票也好、仍是升職加薪也好又或者是找到了相愛的人生伴侶也好,這些都只是咱們讓感覺快樂的誘因,而不是快樂的真正緣由。咱們對這些事情高興到跳起來的惟一解釋,是由於血液中開始流過各類激素,大腦中也開始閃現着小小的電流。
然而遺憾的是,咱們人體的生物化學系統就是對與快樂有限制,他會把快樂維持在恆定的水平。由於快樂這件事情不符合天然選擇的規律,若是是一個快樂而孤獨的隱士,和兩個成天焦慮的夫妻相比的話,前者確定絕種,然後者纔會把基因遺傳下去。快樂和痛苦在演化過程當中的做用,只在於鼓勵或者阻擋生存和繁衍。因此,咱們不難想象,人類演化的結果,就是不會太快樂而且也不會太痛苦。快樂會很是短暫,而很快咱們就能再此感覺到痛苦。
大天然的演化把給予咱們快樂當成是一種獎賞,舉個例子吧,性高潮所帶來的快樂鼓勵咱們發生性行爲,將本身的基因傳下去。若是性交沒有高潮,我想不少人不管男女都不會如此的熱衷這件事情。但同時,演化要確保高潮迅速退去,若是不是這樣的話,能夠想象男性會持續的很是開心,可是這樣一來連尋找食物的動力都沒有了,並且也不會有興趣再去尋找下一個可以繁衍後代的女性。有句話叫作倖福是短暫的,痛苦纔是永恆的。這句話彷佛能夠從這裏找到科學依據了。
還有,咱們身體裏的生物化學系統很像是一個恆溫的空調系統,不管是嚴寒仍是酷暑,都要想辦法保持恆定的溫度。因此雖然咱們遇到某些事情會讓溫度暫時波動,可是總會調整到原來設定的溫度。咱們每一個人這套快樂空調的設定那但是都不同的。若是說10分是快樂的滿分的話。有些人的空調會容許本身的情緒在6到10分之間波動,大約穩定在8分。像這樣的人,就算住在一個冷漠的大城市,碰上金融市場的崩潰而喪失全部積蓄,還被診斷出患有慢性病,依然仍是能夠至關樂觀。也有些人,就是有着天生憂鬱的空調,情緒在3分到7分之間波動。大約穩定在5分左右。這樣的人一般都會是至關的悲觀。就算他早上中了彩票,中午找到了攻克癌症的辦法,下午幫助實現了世界和平,晚上又和失散多年的孩子團聚,即使如此,他所能感覺到的快樂程度也最多隻能到7分。他的大腦永遠都不會讓他樂不可支。
因此咱們想一想看,身邊的家人和朋友,是否是有些人不管發生了多糟糕的事情仍是能保持愉悅?也有些人不管獲得了怎樣的恩賜仍是一直鬱鬱寡歡?咱們常認爲,只要換個好工做、找一個好老公、買了新車或是付完房貸,作完諸如此類的事,就能今後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然而,等咱們真正達到這些指望的時候,卻沒有感受真的比較快樂。畢竟,買車和買房並不會改變咱們的生物化學機制。雖然這確實能夠帶來短暫的刺激,但很快就會回到原點。
若是咱們接受了這套生物化學決定快樂與否的理論,那麼咱們再回看歷史的時候就更加的清楚了,全部的歷史事件都不會給咱們的生物化學系統帶來影響。雖然有些事情能夠刺激咱們分泌快樂的激素,但卻永遠沒法改變最後的濃度,因此也就是沒法讓人更加的快樂。
好,那咱們回頭看。拿一個古代的農夫和現代的企業家來作對比。咱們古代的農夫居住在沒有暖氣的小木屋裏,旁邊就是豬圈。而現代的企業家呢住在擁有各類最早進科技的豪宅裏,窗口就能俯瞰城市的浩瀚夜景。直覺上咱們必定以爲企業家比農夫更快樂。然而,咱們的大腦對於快樂只認生物化學激素的濃度,大腦根本無論是木屋仍是豪宅、豬圈仍是夜景。因此當農夫蓋好木屋和企業家搬進豪宅的時候,他們所分泌的生物化學激素同樣多的話,那麼他們的快樂就不能說誰比誰高。
不只僅是我的的生活,對於改朝換代這樣的衆人大事也是如此。咱們秦朝一統天下,完全改變了我國的政治、文化、社會和經濟。但並無改變咱們中國人的生物化學機制。因此雖然統一讓全部的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是對於咱們的快樂並無多大影響。那些快樂空調設置分數高的人,無論是活在戰國仍是秦朝,都會同樣的快樂。而那些快樂空調設置分數低的人,過去會不斷的抱怨戰國諸侯、而如今也是無休止的抱怨秦朝天子,徹底沒有改變。
若是這麼一說的話,中國統一究竟有什麼好處?若是沒有辦法讓人更加快樂,又何須要這麼多的混亂、恐懼、流血和戰爭呢?就算有人認爲這些社會變革會讓他們開心,可是到頭來咱們如今終於看清,咱們只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的被本身的生物化學系統玩弄於鼓掌之間罷了。
聊到這裏,咱們已經能夠回答在開篇中所提出的那個問題了,就是咱們人類是否是愈來愈快樂。
首先,咱們人類的能力確實是愈來愈強大,這很是的明顯,前面咱們也說到了,咱們從地球上一種微不足道的物種逐漸成爲了上帝,掌握了地球上其餘全部生物的命運。
其次,咱們人類愈來愈團結。在帝國力量、金錢力量和宗教力量的驅使之下全球人類逐漸的融合統一,如今,咱們已經把全世界的人類都融合在了一個你們庭的屋檐之下,雖然家庭內部還有一些小打小鬧,可是咱們已經再也不是彼此獨立的羣體了。
最後咱們討論到了的快樂與幸福,正如前面所說的,歷史的方向可並非朝着咱們人類愈來愈幸福愈來愈快樂的方向在發展。咱們從生物化學的意義上來講,由於歷史不能改變咱們的生物化學系統,因此他和咱們是否快樂、是否幸福根本就沒有任何的關係。如今咱們終於第一次明白了,讓咱們幸福快樂的機制不是社會、不是經濟、更不是政治。因此咱們通過幾千年的嘗試,嘗試着改變高山湖泊、改變天然、改變世界,咱們如今終於發現本身錯了,須要改變的不是外界,而是咱們本身。只有改變咱們自身的生物化學系統,咱們纔有可能把幾千年來得到的能力轉變爲幸福和快樂。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