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硅谷技劃」日記之二:淨利潤30%、企業級市場佔有率99.9%的大牛公司是如何締造的?

2017年4月15日 週一 Palo Alto晴,不知道北京怎麼樣……web

通過一晚上的休整,51CTO「硅谷技劃」的成員們顯然恢復了精神——或者是時差還沒倒過來,反正起來的都挺早。架構

不過吃早餐多少有點小犯難。咱們入住的是一家位於硅谷核心區的酒店,距離斯坦福大學不到500米,不算太大但設施還行,最起碼房間不小。但早餐嘛,人家可徹底不考慮這批中國客人的特殊口味,因此就是普通的麪包水果之類的,種類少的可憐。這麼說吧,當咱們看到酒店很貼心地提供了方便麪以後,一半以上的男性將它當作了早餐的主力。app

今天上午的「硅谷技劃」目的地是Intel,一個絕對令咱們沒法忽略的公司。接待咱們的是兩位在Intel工做了十幾年的華人技術專家。兩位專家思路清晰,技術嫺熟,對咱們的問題也坦誠相對——遇到如此可貴的交流機會,咱們天然不能放過,因此現場始終討論熱烈。原定一個小時的交流,直接延長了半個多小時,全部成員都直呼不枉此行。老楊本身對Intel也打了十多年交道,雖不能說很是熟悉,但至少不陌生;但此次交流,也瞭解到了一些新的信息,並引起了一些思考。下面就是老楊的一些筆記和心得。ide

51CTO「硅谷技劃」日記之二:走入Intel看傳奇的背後

【圖:Intel公司爲此次座談準備的歡迎PPT】佈局

座談會合影

【圖:座談會現場】性能

◇ Intel原來不叫這個名字?

Intel公司成立於1968年,其最初命名相似於HP公司,兩位創始人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yce)和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本來但願他們新公司的名稱爲兩人名字的組合——Moore Noyce,不過一則工商登記沒有經過,二則這個名字聽起來和more noise(更多的噪音)類似,怎麼都很差聽,因此決定換名字。最後選擇的「Intel」是內部員工提出的,意思是「Integrated Electronics(集成電子)」兩個單詞的縮寫。學習

◇ 超豪華的Intel創業團隊和Intel曾經的危機

Intel的三位創始人都是超級大牛!spa

羅伯特·諾伊斯不只屬於Intel,他屬於硅谷乃至全世界的IT界。他是集成電路的發明人,被稱爲「硅谷之父」;他一輩子創立了兩家公司——一個是半導體工業的搖籃仙童公司,另外一個就是Intel,不管哪個都在IT發展史上不可磨滅。1990年,羅伯特·諾伊斯因游泳意外去世,在硅谷引起地震甚至恐慌。同年,英特爾將設在聖克拉拉的公司總部大樓命名爲RNB,即羅伯特·諾伊斯大樓。設計

戈登·摩爾也不用多說,做爲摩爾定律的提出者,他的名字也早就進入了不朽的級別。他是Intel永遠的技術領袖——老楊曾經記得後來也成爲業界大牛的帕特·基爾辛格(Pat Gelsinger,曾任Intel高級副總裁、VMware首席執行官)說過:「若干年前,接到通知說摩爾博士請我到他辦公室開會討論技術,感受就像是接受上帝的召見同樣。」3d

除了這兩位大牛,還有一位必須提到,這就是被稱之爲Intel共同創始人的安德魯·格魯夫,他是喬布斯以前的硅谷商業之神——若是你不記得他,那確定知道」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這句他的名言。

格魯夫實際上是除兩位創始人以外的Intel第三名員工,並在兩位創始人由於各類緣由離開公司後挑起了英特爾公司CEO的大旗,並一直幹到90年代末因病沒法繼續工做。事實上,格魯夫曾經屢次在戰略上正確地轉變Intel的走向。上世紀70年代,英特爾是以DRAM與SRAM爲主要產品;但後來這個領域遭到日本廠商的傾銷,利潤快速下滑,Intel風雨飄搖。後來,格魯夫決定全面中斷髮展DRAM方面的產品,改而發展集成電路方面的應用,並與IBM合做進入我的電腦市場——這一決定對Intel來講石破天驚,固然後面的故事你們都知道了。在格魯夫效力的三十年間,Intel營收從第一年的2672美圓一直增加到1997年的208億美圓。

創始員工合影

【圖:Intel創始期全部員工的合影】

◇ 摩爾定律變慢?究竟是技術緣由仍是商業緣由

提起Intel就不能不提摩爾定律。摩爾定律目前的解釋一般爲:「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長一倍,性能也將提高一倍」。這句話的大體意思就是,你們一樣價錢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能夠說,40餘年來,這必定律指導着IT產業的發展,更是Intel公司成功的關鍵。

但必須注意,摩爾定律是一種觀測或推測結果,而不是一個物理或者天然法則。不少人其實不知道,摩爾定律的時間間隔其實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事實上1965年摩爾的第一篇論文,預言的是半導體芯片上集成的晶體管和電阻數量將「每一年增長一倍」。只是在1975年,摩爾本身進行了修正,把「每一年增長一倍」改成「每兩年增長一倍」,這就是如今廣泛說法的由來。

但最近幾年,Intel公司表示,摩爾定律的週期正在從兩年變到三年。Intel本身的解釋是主要是製做工藝難度愈來愈大,以及愈來愈複雜的架構使得性能提高更加不容易。但當咱們問到是否有商業策略的緣由時,這位專家並未否定——畢竟,如今Intel不少芯片的性能其實並未被開發完畢。

經典的404芯片

【Intel發展史上經典的404芯片,在Intel博物館也放在明顯位置】

◇ 超級工廠:Intel芯片製造的祕密

Intel是世界惟一一家擁有芯片從設計、製造、封裝等全線業務的企業。Intel的芯片製造工廠被譽爲「超級工廠」。帶領咱們參觀Intel博物館的Intel專家介紹說,每家Intel工廠的投資在50億元以上,14納米生產線的投入甚至能到100億。Intel芯片製造廠的要求極其苛刻,以潔淨度爲例,他們要求每平方米空間只能有一顆灰塵,其潔淨度比最嚴格的醫院都要乾淨1000倍。

這些都還能理解,但專家的一句話讓老楊感到目瞪口呆:投資和麪積都如此巨大的一個工廠,真正在工做的員工只有4-8名,其餘所有是由機器完成。

51CTO「硅谷技劃」日記之二:走入Intel看傳奇的背後

【Intel博物館裏的工廠示意圖,注意廠房有5層,但只有中間一層有人在操做。】

◇ Intel如今到底多掙錢?掙的是什麼錢?

Intel是業內巨擘,這個你們都知道。財報你們也都能看到,2016財年整年營收594億美圓,過去5年每一年都超過500億美圓;連續30年沒有虧損;更可怕的是,Intel的毛利超過60%,淨利潤能達到30%!

好吧,若是這還不夠,下面這些數字也許讓你的眼鏡完全掉下來:你們熟知的Intel的PC處理器業務,其實如今只佔其營收的1/3左右;其餘各條產品現正在快速成長。例如物聯網芯片,大約佔10%;數據中心(含公有云和私有云等全部企業級平臺)的收入,大約佔20%左右——注意這個領域,Intel的市場佔有率是99.98%!此外還有存儲業務的迅猛增加,例如非易失性存儲一季度實現了高達55%的漲幅——Intel專家對此的解釋是,這種芯片解決了延遲的問題,而用戶對延遲的忍耐力已經愈來愈低了。還有,Intel是全球第四大軟件廠商,軟件從業人員2萬人……

但同時咱們也被告知,前面提到的已經沒法再高的佔有率也罷,忽然的增加也罷,背後都是Intel持續多年的長期技術研發投入。例如數據中心的芯片研發,Intel持續了20年;非易失性存儲芯片技術的突破,Intel用了30年……交流中有個數字令我感到震驚:Intel研發費用每一年佔到營業收入20%左右,2016年達到12.7億美圓——對比一下就知道了,以在研發上舍得投入著稱的華爲,2016財年的研發佔比爲15%左右;而蘋果則不到5%,Google不到14%。參觀的時候咱們被告知,Intel全球11.2萬員工中,有8.5萬個技術崗位,其中包括超過1萬名技術專業的碩士、超過6千名博士……

這些數字,是否就是Intel站在市場之巔的真正奧祕呢?

固然,關於Intel的將來,成爲51CTO「硅谷技劃」與Intel專家交流的焦點之一。面對物聯網等衆多領域的快速擡升,如何看待傳統PC業務,彷佛你們有不一樣的觀點。但顯然,Intel徹底沒有把寶壓在PC上,在衆多領域,他們也在全面佈局。至少在可預見的將來,咱們彷佛尚未發現Intel的直接挑戰者。這不知道是行業的幸事或者不幸?

經典機型8086

【圖:我的PC發展史上最經典的8086電腦,無數教科書上的素材】

◇ 面向將來的變化,從人開始

除了增長了對Intel的認知,另外一個給老楊留下的深入印象就是:Intel正在發生變化,一個關於人的變化。

在此以前,Intel給老楊的印象就是一家存在於業界頂端的公司:專業、無處不在但距離用戶遙遠。但這些彷佛在悄悄變化。今天的交流,在咱們問完問題以後,Intel的一位負責策略的高級人員特地找到「硅谷技劃」專家團中就任於雲服務企業的專家,詳細瞭解他們的現狀和需求。

老楊的想法在交流中被證明:Intel的相關人士告訴咱們,Intel正在大規模裁人,這將是10年來最大規模的相似行動。裁人的目的,是提高每一個員工的價值,核心思路就是推進銷售進一步走向客戶,成爲客戶的架構師。一個數字讓咱們直接感覺到了變化:前年,Intel員工的平均年齡是40歲,而如今,這個數字降到了33歲。

」跟上步伐、不斷學習「,Intel專家平靜地評價公司本身的行動。

在intel的合影

51CTO「硅谷技劃」團隊十餘位技術專家2017年5月走訪硅谷,與全球知名互聯網企業及華人工程師面對面交流。老楊隨團給您發來最新報道。


參考文章: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