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書友在個人批判性思惟書單下留言,說這本也不錯。我搜了搜,這位做者的書有幾本,這本是2013年的,2016年還出過一本《思辨與立場》,搜了搜對應的英文版,跟這本是同一本的不一樣譯本,而且這本2013年出的《批判性思惟工具(原書第三版)應該是英文版最新,《思辨與立場》是原書的第二版。ide
目測這本書4星或者更高,有必要加到個人批判性思惟書單中。後續我可能會讀。工具
醫生也常常搞錯的疾病診治機率:4星|《風險認知:如何精準決策》(new)學習
做者是社會心理學家,強調人腦對機率不敏感,好比容易高估罕見事件的發生機率,低估常見事件的發生率,容易錯誤估計醫療業的診療機率,學校應該增強對機率與風險的教育,方法得當的話小學生業能理解機率問題。大數據
高估罕見事件機率的典型案例是911以後美國人的出行選擇:911以後由於懼怕飛機失事,美國人開車量大增,結果一年內新增的地面交通意外致死人數大概是911的一半。動畫
全書主題是風險,做者把風險分爲肯定的和不肯定的兩大類,認爲肯定的風險能夠用機率和邏輯來處理,不肯定的風險要藉助直覺和經驗。這個分類方法和應對措施沒能說服我。設計
我讀後感受書中的重點仍是對各類常見幾率誤區的解讀,尤爲是醫療業的機率誤區。好比說艾滋病檢查陽性,根據不一樣的檢測方法,實際真是艾滋病的機率在67%-96%之間,並非100%,而且檢測陰性也還有多是艾滋病。3d
又好比說乳腺X光檢查發現乳腺癌,確實是乳腺癌的機率,在做者給定的條件下,其實只有10%。excel
還有,前列腺的腫瘤篩查,能發現許多早期前列腺癌,由於這種癌症大部分發展緩慢,所以新增的前列腺癌病例能致使這種病的5年生存率提升,可是看總的癌症死亡率則沒有變化。blog
應對各類常見幾率誤區,做者給出的方法我認爲最重要的是兩個:
1:問清楚風險的絕對值而不是隻看相對值,好比罕見病的發病率,提升100%,看這個相對值很嚇人,其實看絕對值仍是罕見病;
2:使用信息框,列出來作和不作的後果,好比前列腺癌篩查,作了的好處壞處,不作的好處壞處。
書中也有很多篇幅講到金融業,做者認爲金融業不該該出現大得不能倒閉的機構,普通人理財能夠考慮1/N的方案,就是把錢放到N個籃子裏,好比股票、債券、房產各1/3,不該該買不懂的金融產品。
整體評價4星,不錯。
4星|《事實》:世界正在變好,思惟誤區阻止咱們看到這些巨大的變化
第一做者漢斯就是多年前在TED上首次展現動畫氣泡圖的那位,第2、三做者歐拉和安娜是他兒子兒媳。書中交代動態氣泡圖軟件是安娜設計界面歐拉領導開發的。
做者是瑞典教授,研究方向是:經濟發展、農業、貧困和健康之間的聯繫。做者有多年在非洲工做的經驗經歷,曾親歷埃博拉疫情。能夠說對世界上的窮人富人都比較瞭解。
書中交代漢斯已經在2017年2月去世。京東海報上把漢斯去世時間誤寫成2007年了。
當時那個動畫氣泡圖在網絡上比較火,不過我和我身邊的人好像都是關注這個圖的演示效果,我也嘗試過用excel實現(結論是輔以少許VBA代碼就能夠在excel中實現)。看完這本書後明白我當時沒get到那個演講的主要思想。
本書主要內容能夠看做那個TED演講的延伸擴展。主要內容有兩大類:
1:可靠可信的數據顯示這個世界在變好;
2:人類的多種思惟誤區致使大部分人不瞭解不相信上面這點。
做者的幾個重要觀點:
1:世界上的國家已經不能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來劃分了,按2017年的數據,大部分國家都已經比較富有了。做者根據貧富把人分爲四個級,從低到高愈來愈富。最窮的第一級和最富的第四極各有10億人。做者認爲能讀到這本書的讀者都已是第四級的成員了;
2:每一級內部的人,生活方式實際上是接近的,這些生活方式跟國家、民族、信仰的關係都不如跟貧富的關係更大;
3:最富裕的第四級的大多數成員徹底不瞭解其餘3個極的人,每每認爲他們是同樣的貧窮;
4:西方國家的財富總財富的提高已經比較緩慢了,前三個極還在發生鉅變,巨大的商業機會蘊藏在這些國家中;
書中提到的思惟誤區有如下10個:
1:一分爲二,經常喜歡把事情簡單分爲兩類。實際的狀況每每不是這麼簡單;
2:負面思惟,更容易關注負面消息。實際正面消息每每不是新聞,負面的纔是,負面消息也更容易引發咱們的關注;
3:直線思惟,認爲事情會直線發展下去。實際事物發展還多是S形、駝峯形、滑梯型、倍增型等;
4:恐懼本能,本能地誇大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機率和危害程度。實際這些事件的機率可能很低,更須要關注的多是另一些常見問題;
5:規模錯覺,被大數字嚇到,不去了解比例。實際大數字的佔比也很重要;
6:以偏概全;
7:命中註定,好比認爲非洲會一直貧窮下去,西方會一直高速發展;
8:單一視角,喜歡用一個簡單的思路去看問題,好比由於市場經濟是好的,全部的經濟欠發達問題均可以用市場經濟去解決;
9:歸咎他人,把壞事的責任推給其餘人,好比推給無量的商人,黑心的記者,外國人;
10:情急生亂,遇到緊急狀況,經常不作思考直接採起行動。實際上當前社會大部分的緊急狀況是有時間去分析思考的。
書中有很多數據分析相關的誤區與錯誤結論,也能夠看做是一本數據分析的書。
整體評價4星,不錯。
4星|《學會提問》:批判性思惟入門,常見思惟誤區與詭辯技巧解析
要內容是如何使用批判性思惟來作判斷、辯論。逐個講解判斷與辯論中的常見思惟誤區與詭辯技巧,有案例,有練習。
我總結書中比較重要的技巧是下面幾個:
1:須要常常帶着擡槓的態度去看待媒體與他人的觀點,也須要提醒本身接受他人的擡槓;
2:找到對方的結論與證據;
3:避免「暈輪效應」(halo effect);
4:避免「確認性偏見」(confirmation bias);
5:避免「以偏概全謬誤」;
6:須要注意具體生動的案例訴諸咱們的情感,會干擾咱們的判斷;
7:科學研究是咱們得到證據的一個最好的來源;
8:調查的兩個最重要的偏見是措辭偏見(biased wording)和語境偏見(biased context);
9:廣告商、教師、政客、做家、演說家、研究員、博主和父母都精心組織信息來影響你的判斷和決定。
做者認爲,「除非有人教給你正確的方法,不然你不能學會批判性思惟」。個人經驗是批判性思惟很難單獨經過看書來學習,最好有教練,或者有一個一塊兒擡槓的好槓友。
第11版英文原版出版於2014年。不過如今看不過期。反正舉的例子都是美國人熟悉的。沒交代初版是哪年出的,看樣子大概暢銷了至少20年了。
整體評價4星,不錯。
4星|《人人都在說謊》:社會科學方面有趣的數據分析方法與結論
書中做者講了社會科學方面的許多有趣的分析方法與結論。有許多常規調查方法難以獲得的數據,如今因爲技術的進步能夠獲得了。好比美國人的種族主義傾向,在媒體和調查中都不太嚴重,實際上根據谷歌趨勢能夠看出來許多州是比較嚴重的。有學者各州的種族主義傾向跟該州對特朗普的支持率正相關。
書中一個重要的數據來源是谷歌搜索,此外還有用於研究的報稅數據,把大部分紙書電子化的谷歌Ngrams項目,精確到小時的犯罪率,記錄夢境的APP等。
書中的結論涉及到選舉、教育、醫療、犯罪、同性戀等。
書中兩個重要的知識點:斷點回歸,維度的詛咒。
書中一些有趣的結論:
1:有共同的好友圈實際上是一個強預測器,預示着一段愛情長不了;
2:社會經濟地位越高,意味着進入NBA的可能性就越大。
3:決定一我的成年後成爲哪支球隊「死忠粉」最關鍵的時間節點,是在他8歲左右的那一年;
4:14~24歲的美國人會依據現任總統的受歡迎度造成本身的政治觀點;
5:暴力電影放映結束以後的幾個小時內,與酒精有關的犯罪活動數量一落千丈;
6:兩位經濟學家發現對醫生的金錢獎勵對下降死亡率無顯著效果;
7:分配到條件更加嚴苛的監獄的囚犯,在離開監獄後還有可能犯下更多罪行
8:美國排名第一的史岱文森高中給學生帶來的影響有多大呢?無!沒有!零!
9:那麼,新的大數據來源可否成功預測股票的走勢呢?答案很簡單:不能。
有一個印刷方面的小問題:精裝版的書皮掉色,拿在手裏看了一下子就發現紅色的書皮有些地方磨白了,手指變紅了。
整體評價4星,很是好。
4星|《對賭:信息不足時如何作出高明決策》:賭徒機率思惟最優
做者是認知心理學博士,有一個職業撲克玩家哥哥,機緣巧合專職玩德州撲克20年。
做者在玩牌過程當中意識到,撲克比賽中的決策次數特別多特別頻繁,差很少每兩分鐘要有一次決策,可能一個決策就影響到一套房子的輸贏。因而對優秀撲克選手的決策模式作了許多思考。
書中總結了優秀撲克選手的決策思路,最重要的我認爲是兩點:
1:機率思惟:認識到世界是不可知的,只能儘可能選擇贏牌機率最大的方案;
2:正確的決策不必定致使好的結果:正確的決策可能致使輸牌,毫不能所以認爲決策就是錯誤的;
做者引用了博弈論的基本理論,認爲生活中只要有選擇就是在博弈,在賭本身的選擇是最優的,真實的生活更像撲克而不是象棋:本身接下來摸到什麼牌對手摸到什麼牌是未知的,運氣的成分很大,很天然回用結果來判斷決策的對錯(但這是不對的),賭徒的機率思惟在生活中是最優選擇。
書中還給出跟機率思惟相反的常見思惟誤區:動機性推理、自利性誤差、偏見盲點、確認性思惟、時間貼現、過後偏見等。
做者也給出了讓大腦逐步跳出思惟誤區適應機率思惟的一些方法,好比參加求真小組,小組內討論問題嚴格區分情緒、決策、結果,重點討論決策過程是否是最優而不關注情緒和結果。
做者本身兒子考試成績很差,老是習慣性地怪罪老師很差,做者用這個例子說明這種失敗了怪別人的思惟誤區是人類天性,認識到這一點才能更好地幫助他人。
上面我說的機率思惟,書中大部分時候叫作「對賭思惟」,個別地方叫機率思惟。書中頻繁出現「對賭」這個詞,根據上下文來看,基本肯定就是英文「bet」也就是賭博。
整體評價4星,很是好。
影響決策質量的四大思惟陷阱及WRAP應對法:4星|《行爲設計學:掌控關鍵決策》
兩位做者認爲,有四大思惟陷阱讓人作出錯誤的決策:思惟狹隘、證明傾向、短時間情緒、過分自信。兩位做者提出WRAP決策流程來應對:
Widen your options(拓寬選擇空間);
Reality-test your assumptions(把假設放到現實中檢驗);
Attain distance before deciding (在作出決策前, 留出思考的距離);
Prepare to be wrong(作好出錯的準備)。
下面用個人語言解釋一下這四個陷阱:
思惟狹隘:沒想到其餘更好的選擇;
證明傾向:下意識地只關注能證實本身觀點的證據;
短時間情緒:跟決策無關的我的喜愛會極大影響決策;
過分自信:對本身的評價與預估高出實際水平。
書中的四大思惟陷阱和WRAP應對流程,基本的數據和結論來自各類學術研究,做者做了歸納總結。
兩位做者是學者,也挺會講故事。書中引用了很多學術研究成果,也舉了很多真實案例來佐證,比較有意思。
讀後感受做者們說的挺對,這幾個思惟陷阱確實很常見,應對方法也看起來不錯。
一個我好奇的問題書中沒提:有沒有我的或組織根據本書的思路去行動,實際效果如何?
英文版是2013年出的,還不算舊。
有一個細節兩位做者比較體貼讀者,就是每一章有一個小結,歸納本章的主要內容。
做者在書後列出了推薦書目:
《思考,快與慢》
《制勝決策力》
《怪誕行爲學:可預測的非理性》
《助推》
《知你所不知》
《億萬美圓的教訓》
《Getting to plan B》
《拿工薪,三十幾歲你也能賺到600萬》
《Love is never enough》
整體評價4星,很是好。
全書聚集各類年輕人思惟與婚戀常見誤區,並作了相應的解析。大部份內容都是別處見過的,做者用本身的案例和文字從新梳理一遍也有些價值。
整體評價3.5星,還能夠。
看電視多的孩子學習成績更好:3星|《緣由與結果的經濟學》(new)
很薄的一本小書,正文+後記共140頁,兩位做者的專業領域都跟經濟學相關,可是書中的內容主要是統計學入門,講如何用統計學分析兩件前後發生的事是因果關係仍是相關關係。
講了常見的統計學分析方法,和一些有趣的案例。
分析方法中最重要的思想是分組對照,另外還有「斷點回歸設計」等方法。
有趣的案例中,好比:
1:提升自付比例從總體來看不會對健康情況形成不良影響,但會使貧困階層人羣的健康情況惡化;
2:女醫生負責的患者的30天死亡率比男醫生的患者低0.4%;
3:出生體重較重的孩子初中畢業時的成績更好;
4:提升最低工資不會減小就業,可是致使了企業提升了產品價格;
5:在英語不是母語,或者母親學歷較低,或者非白人人種的孩子當中,看電視還對成績提升產生了顯著效果;
6:和學霸一塊兒度太高中生活對自家孩子的學習能力幾乎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這些案例說的是日本或美國的事,事件上大部分都有點久遠了。
日文版版權是2017年的。
整體評價3星,還能夠。
3星|《盲從與叛逆:從衆、反從衆行爲與決策的智慧》:多個專業相關研究的綜述
基本是從衆與反從衆行爲的研究的綜述,涉及到的專業有: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神經學、行爲生態學、進化生物學等。給出這些專業對從、反從衆行爲的研究過程與結論。
重要的信息與結論有:
1:從衆與反從衆,對個體和集體來講都是有好處的,個體採起哪一種行爲要看個體對風險與收益的偏好;
2:社交媒體讓更多人從衆,可能會打破人羣中從衆與反從衆的平衡。
英文版權是2018年的。amazon美國上沒有評論,亞馬遜英國有一條差評。算是比較小衆的書。
如何像福爾摩斯同樣思考?判斷與決策過程當中常見誤區:3星|《信息背後的信息》
2014年舊書,舉例講判斷與決策過程當中的常見誤區,好比無心盲視,有限認知,動機性盲視,變化盲視等。也給出一些解決的技巧,好比要問爲何不這樣作,作重大決策的時候找局外人聊聊等。
我讀後的見解:真想提升這方面的能力,顯然不是看這一本書能解決的,顯然須要教練來作一對一的訓練。
整體評價3星,有參考價值。
全文完
更多毒舌書評參見個人公衆號:左其盛經管新書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