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挖掘實戰項目——北京二手房房價分析

本次實戰項目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北京二手房房價,項目源自博文:入門Python數據分析最好的實戰項目(一)入門Python數據分析最好的實戰項目(二)。本篇文章僅記錄博主在學習過程當中的思路。segmentfault


數據分析

首先咱們要對數據進行分析,可分爲如下幾個主要步驟:網絡

  • 導入數據
  • 檢查缺失值狀況並對錶格進行簡單處理
  • 數據可視化分析

這裏咱們重點要講的是數據可視化分析,即對一些重要對特徵逐個畫圖觀察。app

打開表格:
圖片描述dom

咱們看到上述數據有 11 個特徵變量,1 個目標變量 Price。11 個特徵分別爲:
Direction
District
Elevator
Floor
Garden
Id
Layout
Region
Renovation
Size
Year機器學習

咱們分別對 Elevator, Floor, Layout, Region, Renovation, Size, Year 這 7 個特徵進行可視化分析。函數

Elevator 特徵分析

代碼:性能

# Elevator 特徵分析
miss_value = len(df.loc[(df['Elevator'].isnull()), 'Elevator'])
print('Elevator缺失值個數爲:' + str(miss_value))

# 移除表格中可能存在的錯誤的值
df['Elevator'] = df.loc[(df['Elevator']=='有電梯') | (df['Elevator']=='無電梯'), 'Elevator']

# 以樓層大於6的有電梯,小於等於6層沒有電梯爲標準,填補缺失值
df.loc[(df['Floor']>6) & (df['Elevator'].isnull()), 'Elevator'] == '有電梯'
df.loc[(df['Floor']<=6) & (df['Elevator'].isnull()), 'Elevator'] == '無電梯'

f, [ax1, ax2] = plt.subplots(1, 2, figsize=(20,10))
sns.countplot(df['Elevator'], ax=ax1)
ax1.set_title('有無電梯數量對比')
ax1.set_xlabel('是否有電梯')
ax1.set_ylabel('數量')

sns.barplot(x='Elevator', y='Price', data=df, ax=ax2)
ax2.set_title('有無電梯價格對比')
ax2.set_xlabel('是否有電梯')
ax2.set_ylabel('價格')
plt.show()

執行結果:
學習

分析目的:
分析有無電梯兩種二手房對數量和價格。測試

使用方法:
採用seaborn完成可視化。優化

觀察結果:
咱們發現 Elevator 特徵是有大量缺失值。通常有大量缺失值時,須要根據實際狀況考慮。經常使用的方法有平均值/中位數填補法,直接移除,或根據其餘特徵建模預測等。

這裏咱們用填補法。因爲有無電梯不是數值,不存在平均值和中位數,這裏根據樓層 (Floor) 斷有無電梯,通常的樓層大於 6 的都有電梯,而小於等於 6 層的通常都沒有電梯。

在填補缺失值後繼續觀察,有電梯的二手房數量更多,且房價較高。

Floor 特徵分析

代碼:

# Floor 特徵分析
f, ax1 = plt.subplots(figsize=(20,5))
sns.countplot(df['Floor'], ax=ax1)
ax1.set_title('各樓層二手房數量', fontsize=15)
ax1.set_xlabel('樓層')
ax1.set_ylabel('數量')
plt.show()

執行結果:
圖片描述
分析目的:
分析不一樣的樓層二手房數量。

使用方法:
採用seaborn完成可視化。

觀察結果:
其中 6 層的二手房數量最多,可是單獨的樓層特徵沒有什麼意義,由於每一個小區住房的總樓層數都不同,咱們須要知道樓層的相對高度。

此外,樓層與文化也有很重要的聯繫,好比在中國文化有七上八下,七層可能受歡迎等。通常來講中間樓層比較受歡迎,價格也高,底層和頂層受歡迎度較低,價格也相對較低。

樓層是一個很是複雜的特徵,對房價影響也比較大。

Layout 特徵分析

代碼:

# Layout特徵分析
f, ax1 = plt.subplots(figsize=(20, 20))
sns.countplot(y='Layout', data=df, ax=ax1)
ax1.set_title('房屋戶型', fontsize=15)
ax1.set_xlabel('數量')
ax1.set_ylabel('戶型')
plt.show()

執行結果:
圖片描述

分析目的:
分析不一樣戶型的數量。

使用方法:
採用seaborn完成可視化。

觀察結果:
這個特徵分類下有不少不規則的命名,以上特徵是不能做爲機器學習模型的數據輸入的,須要使用特徵工程進行相應的處理。

Region 特徵分析

代碼:

df_house_count = df.groupby('Region')['Price'].count().sort_values(ascending=False).to_frame().reset_index()
df_house_mean = df.groupby('Region')['PerPrice'].mean().sort_values(ascending=False).to_frame().reset_index()

f, [ax1, ax2, ax3] = plt.subplots(3, 1, figsize=(20,15))
sns.barplot(x='Region', y='PerPrice', palette='Blues_d', data=df_house_mean, ax=ax1)
ax1.set_title('北京各區二手房每平米單價對比', fontsize=15)
ax1.set_xlabel('區域')
ax1.set_ylabel('每平米單價')

sns.barplot(x='Region', y='Price', palette="Greens_d", data=df_house_count, ax=ax2)
ax2.set_title('北京各大區二手房數量對比',fontsize=15)
ax2.set_xlabel('區域')
ax2.set_ylabel('數量')

sns.boxplot(x='Region', y='Price', data=df, ax=ax3)
ax3.set_title('北京各大區二手房房屋總價',fontsize=15)
ax3.set_xlabel('區域')
ax3.set_ylabel('房屋總價')

plt.show()

執行結果:
圖片描述

分析目的:
分析不一樣區域的房價和數量,並進行對比。

使用方法:
pandas的網絡透視功能groupby分組排序。
區域特徵可視化採用seaborn完成。
顏色使用調色板palette參數,顏色越淺數量越少,反之越多。

觀察結果:
二手房每平方米單價對比:西城區的房價最貴均價大約 11 萬/平,由於西城在二環以裏,且是熱門學區房的彙集地。其次是東城大約 10 萬/平,而後是海淀大約 8.5 萬/平,其它均低於 8 萬/平。

二手房房數量對比:從數量統計上來看,海淀區和朝陽區二手房數量最多,約接近 3000 套,由於兩者屬於大區。其次是豐臺區,近幾年正在改造建設,需求量大。

二手房房屋總價對比:經過箱型圖看到,各大區域房屋總價中位數都都在 1000 萬如下,且房屋總價離散值較高,西城最高達到了 6000 萬,說明房屋價格特徵並非理想的正態分佈。

Renovation 特徵分析

代碼:

# Renovation 特徵分析
df['Renovation'].value_counts()

f, [ax1, ax2, ax3] = plt.subplots(1, 3, figsize=(20,5))
sns.countplot(df['Renovation'], ax=ax1)
sns.barplot(x='Renovation', y='Price', data=df, ax=ax2)
sns.boxplot(x='Renovation', y='Price', data=df, ax=ax3)
plt.show()

執行結果:
圖片描述

分析目的:
分析不一樣裝修程度的二手房數量和房價。

使用方法:
採用seaborn完成可視化。

觀察結果:
對於數量來講,精裝修的二手房最多,簡裝其次;對於價格來講,毛坯房價格最高,其次是精裝修的。

Size 特徵分析

代碼:

# Size特徵分析
f, [ax1, ax2] = plt.subplots(1, 2, figsize=(15,5))

# 建房時間分佈狀況
sns.distplot(df['Size'], bins=20, ax=ax1, color='r')
sns.kdeplot(df['Size'], ax=ax1, shade=True)

# 建房時間和出售價格的關係
sns.regplot(x='Size', y='Price', data=df, ax=ax2)
plt.show()

# 查看異常值
df.loc[df['Size'] < 10]
df.loc[df['Size'] > 1000]

# 移除上述兩種異常值
df = df[(df['Layout']!='疊拼別墅') & (df['Size']<1000)]

# 從新進行可視化發現就沒有明顯的異常點
sns.regplot(x='Size', y='Price', data=df)
plt.show()

執行結果:

去除異常值後的圖片

分析目的:
分析不一樣大小的二手房和價格的關係。

使用方法:
經過distplotkdeplot 繪製柱狀圖觀察 Size 特徵的分佈狀況,屬於長尾類型的分佈,這說明有不少面積很大且超出正常範圍的二手房。

經過 regplot 繪製了 SizePrice 之間的散點圖,發現 Size 特徵基本與Price呈現線性關係,符合基本常識,面積越大,價格越高。

觀察結果:
有兩組明顯的異常點:面積不到 10 平米但價格超出 10000 萬和麪積超過了 1000 平米價格很低兩種狀況。

通過查看發現這兩組異常值分別是別墅和商用房,所以出現異常,故將其移除再次觀察Size分佈和Price關係。

這裏也說明咱們在觀察數據的時候,要緊密結合實際業務需求來分析,才能得出更準確的結果。

Year 特徵分析

代碼:

# Year 特徵分析
grid = sns.FacetGrid(df, row='Elevator', col='Renovation', palette='seismic', size=4)
grid.map(plt.scatter, 'Year', 'Price')
# grid.add_legend()

執行結果:
圖片描述

分析目的:
分析不一樣年代對房價變化的影響。

使用方法:
在 Renovation 和 Elevator 的分類條件下,使用 FacetGrid 分析 Year 特徵

觀察結果:
觀察數據可視化圖表能夠看出,整個二手房房價趨勢是隨着時間增加而增加的,2000 年之後建造的二手房房價相較於 2000 年之前有很明顯的價格上漲。此外,1980年以前幾乎不存在有電梯二手房數據,說明1980年以前尚未大面積安裝電梯,且在 1980 年以前無電梯二手房中,簡裝二手房佔絕大多數,精裝反而不多。

數據挖掘

特徵工程

特徵工程的目的是讓這些特徵更友好的做爲模型的輸入,處理數據的好壞會嚴重的影響模型性能。

這裏咱們對已有的 Layout 特徵,Year 特徵和 Direction 特徵進行處理,建立新特徵,刪除無用特徵,最後進行 One-hot 獨熱編碼。

處理 Layout 特徵

df['Layout'].value_counts()

# 移除X房間X衛的格式 非民住
df = df.loc[df['Layout'].str.extract('^\d(.*?)\d.*?') == '室']
df.head()

# 用 str.extract() 方法,將"室"和"廳"都提取出來,單獨做爲兩個新特徵
df['Layout_room_num'] = df['Layout'].str.extract('(^\d).*', expand=False).astype('int64')
df['Layout_hall_num'] = df['Layout'].str.extract('^\d.*?(\d).*', expand=False).astype('int64')

處理 Year 特徵

# 將連續數值型特徵 Year 離散化,作分箱處理
# 如何分箱還要看實際業務需求,這裏爲了方便,使用了pandas的 qcut 採用中位數進行分割,分割數爲8等份
df['Year'] = pd.qcut(df['Year'], 8).astype('object')

df['Year'].value_counts()

處理 Direction 特徵

df['Direction'].value_counts()

# 寫函數 direct_func 來整理上面較亂的 Direction
def direct_func(x):
    if not isinstance(x,str):
        raise TypeError
    x = x.strip()
    x_len = len(x)
    x_list = pd.unique([y for y in x])
    if x_len != len(x_list):
        return 'no'
        
    if (x_len == 2) & (x not in d_list_two):
        m0 = x[0]
        m1 = x[1]
        return m1+m0
    elif (x_len == 3) & (x not in d_list_three):
        for n in d_list_three:
            if (x_list[0] in n) & (x_list[1] in n) & (x_list[2] in n):
                return n
    elif (x_len == 4) & (x not in d_list_four):
        return d_list_four[0]
    else:
        return x
       
# 經過 apply() 方法將 Direction 數據格式轉換
d_list_one = ['東','西','南','北']
d_list_two = ['東西','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南北']
d_list_three = ['東西南','東西北','東南北','西南北']
d_list_four = ['東西南北']    
df['Direction'] = df['Direction'].apply(direct_func)
df = df.loc[(df['Direction']!='no')&(df['Direction']!='nan')]

df['Direction'].value_counts()

建立新特徵

# 根據對業務的理解,定義新特徵,而後觀察這些新特徵對模型有什麼影響

# 根據已有特徵建立新特徵
df['Layout_total_num'] = df['Layout_room_num'] + df['Layout_hall_num']
df['Size_room_ratio'] = df['Size']/df['Layout_total_num']

刪除無用特徵

df = df.drop(['Layout','PerPrice','Garden', 'District'], axis=1)

df.head()

One-hot 獨熱編碼
將定類的非數值型類型量化的一種方法,在pandas中使用 get_dummies() 方法實現。這裏使用一個自定義的封裝的函數實現了定類數據的自動量化處理。

def one_hot_encoder(df, nan_as_category = True):
    original_columns = list(df.columns)
    categorical_columns = [col for col in df.columns if df[col].dtype == 'object']
    df = pd.get_dummies(df, columns= categorical_columns, dummy_na= nan_as_category)
    new_columns = [c for c in df.columns if c not in original_columns]
    return df, new_columns
    
# 對於object特徵進行onehot編碼
df, df_cat = one_hot_encoder(df)

特徵相關性
對數據通過以上處理後,能夠用 seabornheatmap 方法對特徵相關性進行可視化。

colormap = plt.cm.RdBu
plt.figure(figsize=(20, 20))
sns.heatmap(df.corr(), linewidth=0.1, vmax=1.0, square=True,
           cmap=colormap, linecolor='white', annot=True)

圖片描述

heatmap 能夠根據顏色觀察特徵的相關性。顏色偏紅或者偏藍都說明相關係數較大,即兩個特徵對於目標變量的影響程度類似,也就是說存在嚴重的重複信息,會形成過擬合現象。

咱們能經過特徵相關性分析,找出哪些特徵有嚴重的重疊信息,而後擇優選擇。

這裏還須要注意特徵太多有可能會致使 heatmap 圖畫失敗。

建模預測

本次建模主要方法爲:使用Cart決策樹的迴歸模型對二手房房價進行分析預測;使用交叉驗證方法充分利用數據集進行訓練,避免數據劃分不均勻的影響;使用GridSearchCV方法優化模型參數;使用R2評分方法對模型預測評分。

數據劃分

# 特徵變量和目標變量
features = df.drop('Price', axis=1)
prices = df['Price']

# 把分類特徵都轉成數值型後有{}行{}列
print('北京二手房房價有數據 {0} 條,字段 {1} 個' .format(*df.shape))

# 將數據集劃分爲訓練集與測試集
features = np.array(features)
prices = np.array(prices)

# 導入 sklearn 進行訓練測試集劃分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eatures_train, features_test, prices_train, prices_test = train_test_split(features, prices,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0)

創建模型

# 創建模型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KFold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Regressor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make_scorer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GridSearchCV

# 經過交叉認證緩解數據集過擬合的現象
# 創建決策樹迴歸模型
# 經過GridSearchCV找到最優深度參數(基於輸入數據[X,y] 利於網格搜索找到最優的決策樹模型)
def fit_model(X, y):
    
    cross_validator = KFold(10, shuffle=True)
    regressor = DecisionTreeRegressor()
    params = {'max_depth': [1,2,3,4,5,6,7,8,9,10]}
    scoring_fnc = make_scorer(performance_metric)
    grid = GridSearchCV(estimator=regressor, param_grid=params, scoring=scoring_fnc, cv=cross_validator)
    
    # 網格搜索
    grid = grid.fit(X, y)
    return grid.best_estimator_

評估驗證

# 計算 R2 分數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r2_score

def performance_metric(y_true, y_predict):
    score = r2_score(y_true, y_predict)
    
    return score
    
# 調參優化模型
# 經過可視化模型學習曲線,觀察是否出現過擬合問題
# visuals 爲自定義函數
import visuals as vs

# 分析模型
vs.ModelLearning(features_train, prices_train)
vs.ModelComplexity(features_train, prices_train)
optimal = fit_model(features_train, prices_train)

# 輸出最優模型的參數 'max_depth'
print('最優模型的參數 max_depth 是: {} ' .format(optimal.get_params()['max_depth']))

predicted_value = optimal.predict(features_test)
r2 = performance_metric(prices_test, predicted_value)

# 每次交叉驗證獲得的數據集不一樣,所以每次運行的結果也不必定相同
print('最優模型在測試數據上 R^2 分數 {: .2f}' .format(r2))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能夠看到,最理想模型的參數max_depth是 10,此時達到了誤差與方差的最優平衡。模型在測試數據上的 R2 分數爲:0.77,即二手房房價預測的準確率。

以上,完成了一個項目的簡單分析。能夠改進的方向有如下 3 個:

  1. 爬取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2. 特徵的進一步提取
  3. 不一樣模型的融合與實驗,以達到最優效果

不足之處,歡迎指正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