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學習了第一個網絡NSFnet,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簡稱NSF)在全美國創建了6個超級計算機中心所互聯的一個網絡,這周繼續學習網絡的發展歷史。web
以前去過了密西根大學,此次去了個新地方——CERN(法語:Conseil Européenn pour la Recherche Nucléaire,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是世界上最大型的粒子物理學實驗室,也是萬維網的發祥地,整個機構位於瑞士日內瓦西部接壤法國的邊境。它成立於1954年9月29日,爲科學家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場地和合做。數據庫
這是一段採訪視頻,採訪者叫Charles,地點在瑞士日內瓦的CERN(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世界上最傑出的高能物理設施之一,被採訪人是Web(World Wide Web,萬維網)的共同發明者之一——Robert Cailliau。瀏覽器
當時CERN在Stanford有一個集中的數據庫,存放物理實驗數據,但任何計算機都能登陸,因此沒法肯定鏈接到哪一臺計算機。所以,他們試着將頂層Browser(瀏覽器)和底層Database(數據庫)分割開,讓人們經過訪問連接找到一切。服務器
1990年,Cailliau設立了第一臺服務器。
網絡
當時使用的是NCSA的Mosaic瀏覽器,它有個缺點——只能同時存在最多一個頁面,這讓使用者感到很是不方便,因而Cailliau用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超文本標記語言)來開發和設計網站,並用到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統一資源定位符)來處理連接,攻克了當時瀏覽器只能同時存在一個頁面的毛病。ide
Cailliau的貢獻不止於此,1994年是萬維網的誕生年,第一屆國際萬維網會議由他和他的同事組織,會議真正讓Internet成爲現實。工具
90年代開始,人們用超文本標記語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HTML)來設計網站的,漸漸取代了當時的Mosaic瀏覽器,由於Mosaic在操做體驗上實在有太多值得吐槽的地方,而整個小視頻也幾乎都是在吐槽...學習
SLAC(Stanford Linear Accelerator Center,斯坦福直線加速器實驗中心)的數據庫被全世界的人使用,可是它存在很大的弊端,首先必須在主機上有一個賬戶,其次它使用的數據庫語言很難。測試
now called instant messaging and to do a query to the database without logging in. |
因而Paul Kunz就想出了一個辦法,他管它叫即時消息,即在不登陸的狀況下對數據庫進行查詢,相似搜索引擎。網站
Gopher是一個協議,在web流行以前,Gopher是主要的網絡資源檢索工具。若是在90~93年,能夠說Gopher纔是真正的「主流」,基本上絕大多數人都會認爲「Gopher」更好。
Mosaic是NCSA發明的一款瀏覽器,視頻採訪了Joseph Hardin,當時是這個軟件工做組的負責人,這是一個同時支持Mac,Windows,Unix三系統的強大的開源瀏覽器,極大地推進了互聯網的發展。
第一次測試因爲對知識點的似懂非懂而沒有順利經過,好在重溫了視頻之後,對知識點有了更充分的理解,完美經過了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