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智能電視,不少人可能會暢想電視的美好將來,也可能會吐槽所謂智能的各類不便,而對於我來講「呵呵」多是最好的表達。我能說我父母連有線電視都捨不得裝麼?我能說前幾年父親才把那臺十幾年的黑白換成25寸的海爾麼?也許不少人可能不理解,一年的有線電視收視費也就幾百塊,一臺便宜點的液晶電視也就兩三千,我也曾不少次勸過父母,如今學費是獎學金,生活費本身掙,弟弟在部隊也可以自給自足,不必給本身那麼大的壓力,能夠適當的享受生活。然而對於父母來講,兩個未成家立業的孩子仍然是他們最大的壓力,對於平日裏節衣縮食的他們,有線電視就已經以爲奢侈。微信
我算是個僞極客,還算是一直站在所謂的潮流前沿,2012年在小米盒子發佈以前就在虎嗅發表《冷看小米進軍智能電視》這篇文章,還在多貝上講過關於智能電視的公開課,然而當看到這個徵文以爲能夠動手寫點什麼時,內心卻沒法平靜。我早已沒有看電視的習慣,不是由於家裏的電視只能收到兩個臺,而是對於咱們這代人可以獲取信息的方式實在太多,刷微博、聊微信,即便看看電視劇電影也能夠先下載下來放在手機或者電腦裏看。電視對於我來講早已不是那麼重要。然而對於我父母這樣的人來講電視仍然是他們主要的信息獲取方式,勞累了一天,晚上泡個腳、聊個天、看個電視,仍然是他們長久以來的習慣。網絡
誰的電視?小時候是個人電視,帶來無數快樂的動畫片,寒暑假的《西遊記》、《還珠格格》都是美好的回憶;如今是父母的電視,母親愛看家庭倫理,婆媳關係,父親愛看新聞節目綜藝晚會。然而當咱們這一代已經長大,年輕的一代也有了手機、電腦這些新玩具,而年邁的父母卻仍然須要面對可能他們將再也不熟悉的電視。性能
從沒有羨慕過同窗父母的有錢有勢,可是看到有的同窗四五十歲的老爸老媽同樣聊微信、刷朋友圈的時候卻有過羨慕。都說科技改變生活,本身在享受這個變化的過程,卻沒有讓父母享受到這種智能帶來的改變。父母沒啥文化,不會用電腦,不會聊QQ,也不會用智能手機,更談不上智能電視,一是我常年不在他們身邊,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教會他們,二是本身如今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從根本上減輕他們的負擔,讓他們天天忙碌着生存,沒有精力關注這些事情。動畫
看到智能電視,我想過不少場景,晚上他們泡腳的時候我我能夠直接經過電視和他們視頻聊天,談談一天的工做。我媽能夠很方便的看到從我弟當兵後才喜歡上的軍事節目。我拍的一些照片或者視頻能夠直接傳到雲端同步到他們的電視上,讓他們可以分享我生活的點點滴滴。對於父母而言,智不智能不重要,可以更便捷的和家人溝通,可以得到更喜歡的信息就足夠了。設計
不少人可能會反對個人觀點,甚至有人認爲老人們的需求和智能是相違背的,的確,和他們中的不少人同樣,我本身對智能有不少想法,破解小米盒子,裝了第三方的視頻軟件,看到能看上千個電視臺直播、看各類網絡視頻點播的時候,我很興奮。使用Airplay、DLNA,可以方便的實現多屏互動、無線共享的時候我也很興奮。看到雙核、四核、八核飛躍提高的硬件性能,逐漸普及的3D技術的時候我都很興奮。只是在這些興奮以後總有一些失落,有線電視來了,能看的臺多了,看電視就變成了不停的換臺,數字電視來了,可以點播和回看了,卻少了當初追隨和等待的興奮。如今智能電視來了,讓咱們獲得的和失去的又是什麼呢?在的電視流行多屏互動,多終端互聯的潮流下,爲何不能和父母和親人多一些互動和鏈接呢?視頻
誰的智能?咱們的智能!咱們的個性化甚至在之前偏極客的功能需求和父母簡單的需求並不衝突,只是在咱們樂於接受新事物、享受科技的進步時須要顧及下父母們的需求。多設計一個老人版遙控器,或者在原有遙控器上添加老人鍵,可以便捷的切換到老人模式,隱藏部分他們用不到的功能,讓父母們再也不對電視的智能感到恐懼,不要由於科技的進步反而關上了他們的最後一扇窗。blog
記得之前看過這樣的電視劇,農村的父母到城市的兒子家裏,電視不會用,洗衣機不會用,爐竈不會用,操勞一生的父母在科技的面前反而變的像無知的小孩子同樣畏手畏腳,雖然有些誇張,可是這倒是科技的悲哀。不少人也許會說智能電視的定位原本就不是面向我父母這類人,可是我要說科技的進步應該讓咱們全部人都可以享受生活而不是形成隔閡,我相信真正的智能應該不分年齡、不分知識背景。get
先體貼,再智能!先無論那些冰冷的參數和功能,也無論什麼樣的市場定位和環境,真真正正的多一份體貼,並將這份體貼作到極致,讓父母可以沒有畏懼、天然的享受到科技的進步,讓咱們這些在外的孩子在享受智能的同時和父母多一點溝通,這樣的智能纔是我想要的智能。立刻就要畢業,將走上工做崗位去打拼本身的人生,我也許會給父母買一臺智能電視,最重要的,是下一臺可否讓咱們更好的相通!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