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遊戲模擬器 Startup 遊戲試玩

買的正版遊戲,還在beta階段。由於對這種經營類的遊戲挺感興趣,結合本身也是作這個行當的。算是一次性通關了吧。我來評價一下這個遊戲。
足足玩了有5個多小時。從1級玩到15級。解鎖了全部的內容。員工從1個發展到上百人。從一個小做坊,發展到一個5層樓的大廈。
有點像是現實中的創業公司。一共玩到了132遊戲日。算是一個創業模擬器吧。從一個作程序開發人員的角度來講,這個遊戲頗有趣。
一個科技公司會充斥着不一樣分工的人:程序員

- designer 設計人員。用來作結構設計、圖形設計、界面設計等。一開始接外包項目的時候,總會用到designer。算法

- developer (coder) 作UI, backend component, network component, database component, encryption component, semantic component, video component, filesystem component, smtp component, i18n component, search algorithm component, compression component
以上大多我曾經都嘗試過。若是都會作的話,那就是fullstack engineer。不得不說,遊戲裏面程序員的工資也沒有拖欠都是周月結算,並且行業內還不低的,不然誰拋家舍業給我開發啊!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啊。數據庫

- lead developer 主工程師。負責將以上模塊融合合成再深度開發的。例如 interface module, frontend module, backend module, content management module, input module, authentication module, seo module, api module, video playback module, storage module, email module, database layer, notification module, payment gateway module, localization module, search module, bandwidth compression module.
以上我也基本都作過。除了視頻的沒怎麼作過外。數據庫這邊本身也曾寫過ORM,在項目中實戰使用自定義TCP/IP作過即時通信。接口API底層開發、封裝模塊什麼的是屢見不鮮。這個遊戲讓人在前3個小時內深入感受科技公司怎麼運做的(結合我的經歷)。api

- sales executive 市場專家。一開始接外包的時候,就須要一個這樣的人物/角色來給 designer 和 developer 一個能活下來的任務,營生。後期 lead developer纔出來作大。 sales 一開始只是給本身公司的開發人員拉項目,談價格,本身公司的人去開發。至於本身公司的私有項目,好比電商平臺,是要後期本身培養一批叫marketer的人。市場營銷和銷售執行不同的。服務器

- DevOps 目前略微流行的工做,跟硬核hardcore開發沒什麼太大關係。目前devops的工做就是 virtual hardware,operating system, firewall之類的,有的兼帶一點CI的工做(可持續開發)。沒有像developer這樣天天和算法,底層程序代碼打交道。而是更多的關注運行、維護、容器、虛擬化這邊。創業公司起初不太須要DevOps,中期須要。DevOps 能夠經過給服務器調優升級,以提升CU(computer Unit)的使用率,使單位服務器資源得到更高的訪問量和穩定性。你是猛士,可是登山須要一雙好的爬山鞋。DevOps就是這雙好用的爬山鞋。frontend

- Researcher 研究員。這個也是中期會出現的。研究院爲創新公司輸出各方面、業界新的信息資源、讓你們知道動向。不會盲目開發某些東西。研究員不是產品開發。研究員是研究公司將來的,從而在總體上協助公司升級。ide

- Marketer 中後期的市場營銷來了。確切的說是中期。這時候創業公司要宣傳本身的產品(例如電商平臺)。marketer的技能有 copywriting, text format, image format, video format, audio format, contract agreement. 簡單來講,就是作一些對公司有利的宣傳,本身或他人制做有利的內容、文字、圖片等或者和第三方平臺合做宣傳本身公司的品牌。這樣能讓人們更多的去關注本身公司的內容,帶來流量。很火的視頻什麼的。作的廣告有幾種:文字廣告、條幅圖片廣告、視頻廣告、電子郵件廣告等。這些須要 開發工程師 developer 和 lead developer的協助。註冊用戶與訪問量大了話,公司估值就會變高。變高之後,投資人就願意投更多的錢。訪問量大的話,這時候DevOps的用處就顯現了。下降單用戶所付出的機器開銷,性能調優。性能

- HR 人力資源吧。其實一開始,公司前面招的這些我的,均可以是CEO找的,介紹的,或者本身招的。不必定要用HR大動干戈。可是HR其實能夠在最初就有。但是不少狀況,最初的時候大多數事情都未定,沒人願意花太多錢給創業公司請HR。設計

- Finance 財務這塊。此遊戲模擬器裏面沒有給出明確職位,其實實際狀況公司能夠本身請或者外包出去一開始。起初的狀況,須要至少有這麼一我的懂財務才行,知道公司處於什麼狀況十分必要!code

- Manager 而後公司擴張,大了之後,須要好好管理下了。須要經理人來自動管理員工。經理人和HR直接通氣,manager下面掌掌管着若干個員工,獎罰分明,噓寒問暖。HR負責執行,manager管轄下命令與工做進度,要求,就是咱們經常使用的ERP什麼之類的,這些功能都會包括在內。

- CEO 從一開始,到最後都沒有閒着。全部的事情全部的脈絡都得操心。玩這個遊戲一開始我亂點還覺得玩一會會破產。結果並非。發現投入也很大,很瘋狂。可是銷售很給力。也累壞了不少工程師。一點點把福利搞上去,給工程師一個好心情,而後攢起來換大房子,辦公室。遊戲裏面還有插曲,發現若是把某男性工程師解僱,某女性工程師心情會大好。有意思吧。不過顧大局來看,不管解僱誰,公司總體的士氣都會有些降低。因此會讓經理人去找這些員工「噓寒問暖」賞罰一下,來提升公司總體的積極性。不事後期公司大了,經理人管的也多了。創業公司忽然間變成一個不加班搞文藝的企業,就會發現現金流跟不上了,員工相對「懈怠」了,過輕鬆的環境加班少了,業務開始拖拉了。把幾個經理人叫出去,約法三章,並讓其餘員工回到崗位告誡不要懈怠並提升一點點福利,例如免費健身。一來一去員工也就相對安穩了。有點像是讀兵書同樣。


創業公司一開始是用PPT或者一個想法,一段代碼開始的。起初支撐公司的正如這個遊戲,可能須要外包一些項目生存,慢慢擴大。深有感觸。而後本身的項目還得走,積攢力量。按照一個里程碑和投資人兌現下一步投資加上本身公司賺取的利潤做爲擴大的支撐。就這樣一步步,從一個天天消耗(賠?隨便你們怎麼說了)幾萬刀的公司,到盈利,有幾百萬現金流的公司,天天淨賺400刀以上(除去全部員工企業開支)。經過手段提升用戶量,提升估值,而後還盈利,最後的路子確定是IPO了。不少科技公司坐擁一部分用戶都能IPO,頗有意思的年代啊!

哈哈,這個遊戲/科技創業模擬器,頗有意思!最初的3個小時玩最有意思。我很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