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技術與產品溝通起來老是那麼痛苦

爲何產品與技術溝通起來老是那麼痛苦?有時候你以爲很簡單的一件事,在程序的世界裏頗有可能變得紛繁複雜。程序員

 

編程語言,它終歸是一門語言,只是它的使用者是電腦軟件和硬件。編程

產品經理和程序員對於需求理解的思惟體系、語言體系、語言上下文環境不一樣。編程語言

好比這個需求:一包中華45元,產目經理給你50元,讓程序員去買包煙把找的5塊錢拿回來。編碼

產品經理以爲很是簡單,一句話的事。人工智能



而對於程序員而言:設計



·50元是否是假錢?3d

·若是不是假錢,去哪買菸?blog

·若是去西安買菸,西安賣煙的地方關門了?是回去給產品經理說賣煙的地方關門了仍是一直找,直到找到一個沒有關門的賣煙的地方?開發

·若是這裏的一包中華是40元,或者一包中華是50元,買不買?無論多錢都買?仍是徵求產品經理贊成後再買?產品

·怎麼判斷買的煙不是假煙?仍是無論真假買了一包中華就算?

·買了以後是郵寄給項目經理?仍是本身給帶回來?仍是讓順道的同事給捎回去?

·若是買回來買的是50元一包的中華,產品經理嫌貴了怎麼辦?若是買回來的是40元一包的中華,是給產品經理退5元錢仍是給他退10元?

·若是產品經理必定要45元的中華怎麼辦?

·若是產品經理忽然不想要這煙了,讓你退回去怎麼辦?

·若是賣煙的人不退怎麼辦?

·若是產品經理讓你退了從新在別的地方買一包怎麼辦?

·若是賣煙的老王退了,可是再沒有別的賣煙的地方了怎麼辦!

·若是又找到一個賣煙的地方,而且一包中華也是45元。帶給項目經理。項目經理據說你是從西安買的,他要抽北京買的煙怎麼辦?



……

 

 

你會發現問題沒完沒了。

你可能會說程序員太死腦筋。錯!產品經理所說的,中華45元,給你50元,買完找5元。這句話是創建在一系統上下文語境,人類生活習慣,生活常識當中的。產品經理的潛臺詞是說找最近的有賣煙的買一包45的不是假煙的中華煙,找的五塊錢給我。

而對於程序語言,仍是開頭那句話:編程語言是一門語言,它的使用者是軟件和硬件。對於計算機而言,它沒有情感,不理解人類的這一系統語言環境,生活習慣,生活常識。

它只嚴格按照它的語言規則,編譯原理一步一步,老老實實,絲絕不露地往下執行。

若是沒有分歧,一切穩當。

若是有分歧,完蛋了。

人類千百萬年來進化造成的臨機應變,相機行事等等這些本能,計算機及編程語言一丁點不具有。它就認準程序員寫的程序,就乖乖地聽你程序,指哪打哪。

所謂的人工智能也只是程序員把每一種可能,人類面對問題所會面對的問題事先寫好程序語言錄入進計算機。

若是意外在以前所料之中,程序完美執行,若是意外所料不及,那就是BUG,就是錯誤。而這些BUG和錯誤都要程序員去一點一點補充產品經理所謂「需求」以外的全部潛臺詞。

這是在需求肯定的狀況下,若是程序員正在買菸的路上,產品經理打電話說,剩下5塊錢回來再買瓶水。那以前全部的邏輯程序員又得再執行一遍。若是產品經理過一會又打電話說再買個麪包。。。那就折騰死程序員了。

從需求方面說完,再從程序員編碼實現方面來講。

仍是剛纔的需求:產品經理給程序員50元,讓買一包45元的中華煙,找回來5元錢。

 

程序員一聽,程序裏面寫死了,從線路1去西大街,買完煙再沿線路2返回。

可是中途產品經理說你再買點零食回來。

程序員傻眼了!!!

得,只能程序從新設計,從線路2出發。

試想,從初中開始學英語,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學四年,十年下來,有幾我的能面對外國人說一口標準的英語?

編程語言也同樣,有些程序員大學沒好好研究編程,或者根本不是計算機系,上過幾天培訓班,知道編程是怎麼一回事,會寫if/else/for,就業所迫,就開始商業編程了。

寫程序必然是指哪打哪,別的狀況我無論。

這樣的程序,脆弱的不敢碰,一有改動就是要性命啊。

最後一方面是:國內軟件開發,開發流程不完善。有活就趕忙埋頭幹,幹了不對再說。最終需求理解不到位,項目週期比火車還長,項目成本居高不下。

有時候拖着下巴想一想,編程真是一門藝術活。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