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k語句和continue語句都具備跳轉做用,可讓代碼不按既有的順序執行。javascript
break語句用於跳出代碼塊或循環。java
var i = 0; while(i < 100) { console.log('i 當前爲:' + i); i++; if (i === 10) break; }
continue語句用於當即終止本輪循環,返回循環結構的頭部,開始下一輪循環。數組
var i = 0; while (i < 100){ i++; if (i % 2 === 0) continue; console.log('i 當前爲:' + i); }
注意除了break,continue語句以外,還有一個return語句表示從被調函數返回到主調函數繼續執行,返回時可附帶一個返回值,由return後面的參數指定。return後函數就結束了,後面的語句再也不執行.函數
JavaScript 語言容許,語句的前面有標籤(label),至關於定位符,用於跳轉到程序的任意位置,標籤能夠是任意的標識符,但不能是保留字,語句部分能夠是任意語句。this
標籤一般與break語句和continue語句配合使用,跳出特定的循環。code
top: for (var i = 0; i < 3; i++){ for (var j = 0; j < 3; j++){ if (i === 1 && j === 1) break top; console.log('i=' + i + ', j=' + j); } } // i=0, j=0 // i=0, j=1 // i=0, j=2 // i=1, j=0
Hoisting 的做用範圍是隨着函數做用域的。我理解在這裏還沒有講到函數做用域,不過能夠提一句提醒讀者注意,而後連接至做用域的部分進一步探討;orm
「Hoisting 只對 var
聲明的變量有效」,不盡然如此。變量聲明的提高並不是 hoisting 的所有,JavaScript 有四種讓聲明在做用域內得到提高的途徑(按優先級):對象
-語言定義的聲明,如 this 和 arguments。你不能在做用域內從新定義叫作 this 的變量,是由於 this 是語言自動定義的聲明,而且它的優先級最高,也就是被 Hoisting 到最頂上了,沒人能覆蓋它繼承
-形式參數。雖然咱們無需用 var 來修飾形式參數,可是形式參數的確也是變量,而且被自動提高到次高的優先級ip
-函數聲明。除了 var 之外,function declaration 也能夠定義新的命名,而且一樣會被 hoisting 至做用域頂部,僅次於前二者
-最後,是本文提到的常規變量,也就是 var 聲明的變量
JavaScript 內部,全部數字都是以64位浮點數形式儲存,即便整數也是如此。因此,1與1.0是相同的,是同一個數。
這就是說,JavaScript 語言的底層根本沒有整數,全部數字都是小數(64位浮點數)。容易形成混淆的是,某些運算只有整數才能完成,此時 JavaScript 會自動把64位浮點數,轉成32位整數,而後再進行運算。
因爲浮點數不是精確的值,因此涉及小數的比較和運算要特別當心。
0.1 + 0.2 === 0.3 // false 0.3 / 0.1 // 2.9999999999999996 (0.3 - 0.2) === (0.2 - 0.1) // false
精度最多隻能到53個二進制位,這意味着,絕對值小於等於2的53次方的整數,即-253到253,均可以精確表示。
Math.pow(2, 53) // 9007199254740992 Math.pow(2, 53) + 1 // 9007199254740992 Math.pow(2, 53) + 2 // 9007199254740994 Math.pow(2, 53) + 3 // 9007199254740996 Math.pow(2, 53) + 4 // 9007199254740996
上面代碼中,大於2的53次方之後,整數運算的結果開始出現錯誤。因此,大於2的53次方的數值,都沒法保持精度。因爲2的53次方是一個16位的十進制數值,因此簡單的法則就是,JavaScript 對15位的十進制數均可以精確處理。
Math.pow(2, 53) // 9007199254740992 // 多出的三個有效數字,將沒法保存 9007199254740992111 // 9007199254740992000
根據標準,64位浮點數的指數部分的長度是11個二進制位,意味着指數部分的最大值是2047(2的11次方減1)。也就是說,64位浮點數的指數部分的值最大爲2047,分出一半表示負數,則 JavaScript 可以表示的數值範圍爲21024到2-1023(開區間),超出這個範圍的數沒法表示。
若是一個數大於等於2的1024次方,那麼就會發生「正向溢出」,即 JavaScript 沒法表示這麼大的數,這時就會返回Infinity。
Math.pow(2, 1024) // Infinity Math.pow(2, -1075) // 0
對於那些會自動轉爲科學計數法的數字,parseInt會將科學計數法的表示方法視爲字符串,所以致使一些奇怪的結果。
parseInt(1000000000000000000000.5) // 1 // 等同於 parseInt('1e+21') // 1 parseInt(0.0000008) // 8 // 等同於 parseInt('8e-7') // 8
parseInt方法還能夠接受第二個參數(2到36之間),表示被解析的值的進制,返回該值對應的十進制數。默認狀況下,parseInt的第二個參數爲10,即默認是十進制轉十進制。
parseInt('1000', 2) // 8 parseInt('1000', 6) // 216 parseInt('1000', 8) // 512
isFinite方法返回一個布爾值,表示某個值是否爲正常的數值。
isFinite(Infinity) // false isFinite(-Infinity) // false isFinite(NaN) // false isFinite(-1) // true
它的做用是操做同一個對象的多個屬性時,提供一些書寫的方便。
var obj = { p1: 1, p2: 2, }; with (obj) { p1 = 4; p2 = 5; } // 等同於 obj.p1 = 4; obj.p2 = 5;
注意,若是with區塊內部有變量的賦值操做,必須是當前對象已經存在的屬性,不然會創造一個當前做用域的全局變量。
var obj = {}; with (obj) { p1 = 4; p2 = 5; } obj.p1 // undefined p1 // 4
二進制或運算符(or):符號爲|,表示若兩個二進制位都爲0,則結果爲0,不然爲1。
二進制與運算符(and):符號爲&,表示若兩個二進制位都爲1,則結果爲1,不然爲0。
二進制否運算符(not):符號爲~,表示對一個二進制位取反。
異或運算符(xor):符號爲^,表示若兩個二進制位不相同,則結果爲1,不然爲0。
左移運算符(left shift):符號爲<<
右移運算符(right shift):符號爲>>
帶符號位的右移運算符(zero filled right shift):符號爲>>>
void運算符的做用是執行一個表達式,而後不返回任何值,或者說返回undefined。
下面是一個更實際的例子,用戶點擊連接提交表單,可是不產生頁面跳轉。
<a href="javascript: void(document.form.submit())"> 提交 </a>
圓括號不是運算符,而是一種語法結構。它一共有兩種用法:一種是把表達式放在圓括號之中,提高運算的優先級;另外一種是跟在函數的後面,做用是調用函數。
簡單的規則是,Number方法的參數是對象時,將返回NaN,除非是包含單個數值的數組。
Number({a: 1}) // NaN Number([1, 2, 3]) // NaN Number([5]) // 5
之因此會這樣,是由於Number背後的轉換規則比較複雜。
第一步,調用對象自身的valueOf方法。若是返回原始類型的值,則直接對該值使用Number函數,再也不進行後續步驟。
第二步,若是valueOf方法返回的仍是對象,則改成調用對象自身的toString方法。若是toString方法返回原始類型的值,則對該值使用Number函數,再也不進行後續步驟。
第三步,若是toString方法返回的是對象,就報錯。
String方法的參數若是是對象,返回一個類型字符串;若是是數組,返回該數組的字符串形式。
String({a: 1}) // "[object Object]" String([1, 2, 3]) // "1,2,3"
String方法背後的轉換規則,與Number方法基本相同,只是互換了valueOf方法和toString方法的執行順序。
先調用對象自身的toString方法。若是返回原始類型的值,則對該值使用String函數,再也不進行如下步驟。
若是toString方法返回的是對象,再調用原對象的valueOf方法。若是valueOf方法返回原始類型的值,則對該值使用String函數,再也不進行如下步驟。
若是valueOf方法返回的是對象,就報錯。
SyntaxError
對象是解析代碼時發生的語法錯誤。
ReferenceError
對象是引用一個不存在的變量時發生的錯誤。
angeError
對象是一個值超出有效範圍時發生的錯誤。主要有幾種狀況,一是數組長度爲負數,二是Number對象的方法參數超出範圍,以及函數堆棧超過最大值。
TypeError
對象是變量或參數不是預期類型時發生的錯誤。好比,對字符串、布爾值、數值等原始類型的值使用new命令,就會拋出這種錯誤,由於new命令的參數應該是一個構造函數。
URIError
對象是 URI 相關函數的參數不正確時拋出的錯誤,主要涉及encodeURI()、decodeURI()、encodeURIComponent()、decodeURIComponent()、escape()和unescape()這六個函數。
eval
函數沒有被正確執行時,會拋出EvalError錯誤。該錯誤類型已經再也不使用了,只是爲了保證與之前代碼兼容,才繼續保留。
var err1 = new Error('出錯了!'); var err2 = new RangeError('出錯了,變量超出有效範圍!'); var err3 = new TypeError('出錯了,變量類型無效!'); err1.message // "出錯了!" err2.message // "出錯了,變量超出有效範圍!" err3.message // "出錯了,變量類型無效!"
try...catch結構容許在最後添加一個finally代碼塊,表示不論是否出現錯誤,都必需在最後運行的語句。
function cleansUp() { try { throw new Error('出錯了……'); console.log('此行不會執行'); } finally { console.log('完成清理工做'); } } cleansUp() // 完成清理工做 // Error: 出錯了……
map方法不只能夠用於數組,還能夠用於字符串,用來遍歷字符串的每一個字符。可是,不能直接使用,而要經過函數的call方法間接使用,或者先將字符串轉爲數組,而後使用。
var upper = function (x) { return x.toUpperCase(); }; [].map.call('abc', upper) // [ 'A', 'B', 'C' ] // 或者 'abc'.split('').map(upper) // [ 'A', 'B', 'C' ]
其餘相似數組的對象(好比document.querySelectorAll方法返回DOM節點集合),也能夠用上面的方法遍歷。
map方法還能夠接受第二個參數,表示回調函數執行時this所指向的對象。
var arr = ['a', 'b', 'c']; [1, 2].map(function(e){ return this[e]; }, arr) // ['b', 'c']
若是數組有空位,map方法的回調函數在這個位置不會執行,會跳過數組的空位。
Array(2).map(function (){ console.log('enter...'); return 1; }) // [, ,]
reduce方法和reduceRight方法依次處理數組的每一個成員,最終累計爲一個值。
它們的差異是,reduce是從左到右處理(從第一個成員到最後一個成員),reduceRight則是從右到左(從最後一個成員到第一個成員),其餘徹底同樣。
這兩個方法的第一個參數都是一個函數。該函數接受如下四個參數。
累積變量,默認爲數組的第一個成員
當前變量,默認爲數組的第二個成員
當前位置(從0開始)
原數組
[1, 2, 3, 4, 5].reduce(function(x, y){ console.log(x, y) return x + y; }); // 1 2 // 3 3 // 6 4 // 10 5 //最後結果:15
Object.keys方法和Object.getOwnPropertyNames方法都用來遍歷對象的屬性。
Object.keys方法的參數是一個對象,返回一個數組。該數組的成員都是該對象自身的(而不是繼承的)全部屬性名。
Object.getOwnPropertyNames方法與Object.keys相似,也是接受一個對象做爲參數,返回一個數組,包含了該對象自身的全部屬性名。
對於通常的對象來講,Object.keys()和Object.getOwnPropertyNames()返回的結果是同樣的。只有涉及不可枚舉屬性時,纔會有不同的結果。Object.keys方法只返回可枚舉的屬性,Object.getOwnPropertyNames方法還返回不可枚舉的屬性名。
var a = ['Hello', 'World']; Object.keys(a) // ["0", "1"] Object.getOwnPropertyNames(a) // ["0", "1", "leng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