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定時器的使用

一、android中一般是使用AlarmManager來定時啓動一個單次或重複屢次操做的。具體的說就是咱們經過AlarmManager設定一個時間和註冊一個intent到系統中,而後在該時間到來時,系統爲咱們發送一個廣播,即執行咱們設定的Intent(要執行的操做),一般咱們使用 PendingIntent來實現「要執行的操做」,PendingIntent能夠理解爲Intent的封裝包,簡單的說就是未來要執行的Intent操做。他們的區別是:在使用Intent的時候,咱們還須要在執行startActivity、startService或sendBroadcast才能使Intent有用,而PendingIntent的話就是將這個動做包含在內,能夠直接執行。html

定義一個PendingIntent對象。android

        // 啓動service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instance, RecommendService.class);//新建一個能夠執行當前context操做的Intent
        intent.putExtra("userInfoBody", userInfoBody); intent.putExtra("isDynamic", true); intent.putExtra("content", comment); if (!TextUtils.isEmpty(sayhiOrCollect)) { intent.putExtra("sayhiOrCollect", sayhiOrCollect); } PendingIntent sender = PendingIntent.getService(instance, 1, intent, PendingIntent.FLAG_UPDATE_CURRENT);//第一個參數是context,第二個參數是區分不一樣intent的區別碼,第三個參數是intent,第四個是發送了兩個相同的
      //PendingIntent時如何處理數據和intent,具體見下面的參數介紹
        long firstTime = SystemClock.elapsedRealtime();
        firstTime += 1 * 1000; // Schedule the alarm! 16 * 60 * 1000 AlarmManager am = (AlarmManager) getSystemService(ALARM_SERVICE); am.setRepeating(AlarmManager.ELAPSED_REALTIME_WAKEUP, firstTime, 10 * 60 * 1000, sender);//AlarmManager參數含義見下面的說明

 

注意:兩個PendingIntent相同是指它們的operation同樣, 且其它們的Intent的action, data, categories, components和flags都同樣。可是它們的Intent的Extra能夠不同。所以會出現intent攜帶的內容沒法更新的問題,解決途徑是設置 PendingIntent.FLAG_UPDATE_CURRENTide

 

代碼中getService()方法最後一個參數的主要常量有:

 

FLAG_CANCEL_CURRENT:若是當前系統中已經存在一個相同的PendingIntent對象,那麼就將先將已有的PendingIntent取消,而後從新生成一個PendingIntent對象。
FLAG_NO_CREATE:若是當前系統中不存在相同的PendingIntent對象,系統將不會建立該PendingIntent對象而是直接返回null。
FLAG_ONE_SHOT:該PendingIntent只做用一次。在該PendingIntent對象經過send()方法觸發事後,PendingIntent將自動調用cancel()進行銷燬,那麼若是你再調用send()方法的話,系統將會返回一個SendIntentException。
FLAG_UPDATE_CURRENT:若是系統中有一個和你描述的PendingIntent對等的PendingInent,那麼系統將使用該PendingIntent對象,可是會使用新的Intent來更新以前PendingIntent中的Intent對象數據,例如更新Intent中的Extras。

 

二、AlarmManager的經常使用方法有三個:spa

(1)set(int type,long startTime,PendingIntent pi);線程

該方法用於設置一次性鬧鐘,第一個參數表示鬧鐘類型,第二個參數表示鬧鐘執行時間,第三個參數表示鬧鐘響應動做。code

(2)setRepeating(int type,long startTime,long intervalTime,PendingIntent pi);component

該方法用於設置重複鬧鐘,第一個參數表示鬧鐘類型,第二個參數表示鬧鐘首次執行時間,第三個參數表示鬧鐘兩次執行的間隔時間,第三個參數表示鬧鐘響應動做。htm

(3)setInexactRepeating(int type,long startTime,long intervalTime,PendingIntent pi);對象

該方法也用於設置重複鬧鐘,與第二個方法類似,不過其兩個鬧鐘執行的間隔時間不是固定的而已。blog

三、三個方法各個參數詳悉:

(1)int type: 鬧鐘的類型,經常使用的有5個值:AlarmManager.ELAPSED_REALTIME、 AlarmManager.ELAPSED_REALTIME_WAKEUP、AlarmManager.RTC、 AlarmManager.RTC_WAKEUP、AlarmManager.POWER_OFF_WAKEUP。

AlarmManager.ELAPSED_REALTIME表示鬧鐘在手機睡眠狀態下不可用,該狀態下鬧鐘使用相對時間(相對於系統啓動開始),狀態值爲3;

AlarmManager.ELAPSED_REALTIME_WAKEUP表示鬧鐘在睡眠狀態下會喚醒系統並執行提示功能,該狀態下鬧鐘也使用相對時間,狀態值爲2;

AlarmManager.RTC表示鬧鐘在睡眠狀態下不可用,該狀態下鬧鐘使用絕對時間,即當前系統時間,狀態值爲1;

AlarmManager.RTC_WAKEUP表示鬧鐘在睡眠狀態下會喚醒系統並執行提示功能,該狀態下鬧鐘使用絕對時間,狀態值爲0;

AlarmManager.POWER_OFF_WAKEUP表示鬧鐘在手機關機狀態下也能正常進行提示功能,因此是5個狀態中用的最多的狀態之一,該狀態下鬧鐘也是用絕對時間,狀態值爲4;不過本狀態好像受SDK版本影響,某些版本並不支持;

(2)long startTime: 鬧鐘的第一次執行時間,以毫秒爲單位,能夠自定義時間,不過通常使用當前時間。須要注意的是,本屬性與第一個屬性(type)密切相關,若是第一個參數對 應的鬧鐘使用的是相對時間(ELAPSED_REALTIME和ELAPSED_REALTIME_WAKEUP),那麼本屬性就得使用相對時間(相對於 系統啓動時間來講),好比當前時間就表示爲:SystemClock.elapsedRealtime();若是第一個參數對應的鬧鐘使用的是絕對時間 (RTC、RTC_WAKEUP、POWER_OFF_WAKEUP),那麼本屬性就得使用絕對時間,好比當前時間就表示 爲:System.currentTimeMillis()。

(3)long intervalTime:對於後兩個方法來講,存在本屬性,表示兩次鬧鐘執行的間隔時間,也是以毫秒爲單位。

(4)PendingIntent pi: 綁定了鬧鐘的執行動做,好比發送一個廣播、給出提示等等。PendingIntent是Intent的封裝類。須要注意的是,若是是經過啓動服務來實現鬧鐘提 示的話,PendingIntent對象的獲取就應該採用Pending.getService(Context c,int i,Intent intent,int j)方法;若是是經過廣播來實現鬧鐘提示的話,PendingIntent對象的獲取就應該採用 PendingIntent.getBroadcast(Context c,int i,Intent intent,int j)方法;若是是採用Activity的方式來實現鬧鐘提示的話,PendingIntent對象的獲取就應該採用 PendingIntent.getActivity(Context c,int i,Intent intent,int j)方法。若是這三種方法錯用了的話,雖然不會報錯,可是看不到鬧鐘提示效果。

4.上面代碼中

 RecommendService.class
類的具體內容:
public class RecommendService extends IntentService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HandleIntent(Intent intent) { } } 

該intentService的優點在於會按順序執行被定時器屢次啓動的發送過來的intent的操做,而且耗時的intent操做不用在新建子線程,由於intentSevice已經爲每一個intent創建workThread。

 

 

參考文獻: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110/23/11991_259460170.shtml

    http://1028826685.iteye.com/blog/1485800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