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forces]906D Power Tower

  雖然說是一道裸題,但仍是讓小C學到了一點姿式的。算法

Description

  給定一個長度爲n的數組w,模數m和詢問次數q,每次詢問給定l,r,求:數組

    

  對m取模的值。spa

Input

  第一行兩個整數n,m,表示數組長度和模數。
  接下來一行n個數,表示w數組。
  接下來一行一個整數q,表示詢問次數。
  接下來q行,每行兩個整數l,r,表示一次詢問。3d

Output

  對於每次詢問,輸出一行一個整數表示答案。code

Sample Input

  6 1000000000
  1 2 2 3 3 3
  8
  1 1
  1 6
  2 2
  2 3
  2 4
  4 4
  4 5
  4 6blog

Sample Output

  1
  1
  2
  4
  256
  3
  27
  597484987遞歸

HINT

  1 ≤ n ≤ 105,1 ≤ m ≤ 1091 ≤ wi ≤ 109,1 ≤ q ≤ 105,1 ≤ l ≤ r ≤ n
ip

 

Solution

  看到這麼清奇的式子,你大概會第一時間想到降冪大法吧?get

  先說說擴展歐拉定理,對於任意正整數a,b,p:string

    

  因此假設堆疊的冪次足夠大,那麼式子就能夠轉化爲:

      

  

  已知p通過至多2log次phi就會變成1。

  因此遞歸求解,至多走到2log層模數就會變成1,因此返回0就行。

  因此這道題就很是顯然了,首先預處理出m的全部phi,對於每一個詢問,從l開始直接遞歸暴力,直到模數爲1時返回。

  還有一個問題,在求a^b%p的時候,怎麼比較b和phi(p)的大小呢?

  一種思路就是暴力計算a的後log項的值,注意還要特判1的狀況,但這樣寫起來確實麻煩。

  固然,有一種很是精妙的取模寫法:

int modulo(ll x,int mod) {return x<mod?x:x%mod+mod;}

  這是在作什麼呢?這就是在比較b和phi(p)的大小,若是b<phi(p),返回b;不然返回b%phi(p)+phi(p)。

  而後原式就變成了這樣:

    

  這樣作看上去漏洞百出,可能的狀況是,本來咱們要計算,其中大等於

  然而咱們計算,將取模後,卻發現小於了。

  是否有這種可能呢?

  其實就至關於判斷是否有可能成立,咱們能夠發現,當a>2時式子是不可能成立的。

  因此咱們來看一看 是否有可能成立。

  有可能。

  當且僅當p=6時,不等式成立。 

  然而6有什麼特殊的性質呢?

  咱們發現phi(x)=6只有兩個解:x=7或x=9。

  當x=7時,,因此 少一個 對於答案是沒有影響的。

  當x=9時,若gcd(a,9)=1,則,影響同上;

        若gcd(a,9)≠1,由於,因此

               又由於必定有,因此必定有 

               因此必定有,因此少一個對於答案是沒有影響的。

  因此綜上,咱們就證實了該算法的正確性。

  時間複雜度

#include <cstdio>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algorithm>
#define ll long long
#define MN 100005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a[MN],mod[MN];
int n,p;
bool fg;

inline int read()
{
    int n=0,f=1; char c=getchar();
    while (c<'0' || c>'9') {if(c=='-')f=-1; c=getchar();}
    while (c>='0' && c<='9') {n=n*10+c-'0'; c=getchar();}
    return n*f;
}

inline int pro(ll x,int md) {return x<md?x:x%md+md;}
inline int mi(int x,int y,int md)
{
    register int z=1;
    for (;y;x=pro(1LL*x*x,md),y>>=1)
        if (y&1) z=pro(1LL*z*x,md);
    return z;
}

int dfs(int x,int y,int lim)
{
    if (x==lim) return a[x]>=mod[y]?a[x]%mod[y]+mod[y]:a[x];
    if (mod[y]==1) return 1;
    return mi(a[x],dfs(x+1,y+1,lim),mod[y]);
}

int main()
{
    register int i,j,x,y;
    n=read(); mod[1]=read();
    for (i=1;mod[i]>1;++i)
    {
        mod[i+1]=x=mod[i];
        for (j=2;j*j<=x;++j)
        {
            for (fg=0;x%j==0;x/=j,fg=true);
            if (fg) mod[i+1]=1LL*mod[i+1]*(j-1)/j;
        }
        if (x>1) mod[i+1]=1LL*mod[i+1]*(x-1)/x;
    }
    for (i=1;i<=n;++i) a[i]=read();
    for (p=read();p;--p)
    {
        x=read(); y=read();
        printf("%d\n",dfs(x,1,y)%mod[1]);
    }
}

Last Word

  打Codeforces的時候正納悶這種狀況該怎麼處理,卻發現大佬們清一色都是這麼寫的。

  小C以爲本身的證實蠢得不行啊……

  若是讀者有更直觀的證實該算法的正確性的方法請務必告訴小C。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