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也有弱的ACM經歷

做爲一名弱校的acm渣渣,在經歷了三年的acm生涯後,如今終於要畢業了,最後也來總結下本身在這幾年中作acm的經歷與感覺。如下是參賽總結:java

 2013年:算法

  ACM/ICPC長沙邀請賽(打鐵=_=)數據結構

  ACM/ICPC區域賽湖南賽區(打鐵=_=)框架

  湖南省賽(銀)學習

  湘潭邀請賽(銅)優化

  藍橋杯(省二)網站

 2014年:spa

      ACM/ICPC區域賽上海賽區(繼續打鐵...).net

  藍橋杯(國二)code

  湖南省賽(金)

 2015年:

  區域賽長春賽區(銀)

  區域賽上海賽區(銅)

  湖南省賽(金)

其餘一些小7788的小比賽就不贅述了,反正最後仍是怪本身能力有限啊,看到學校新進的一批一批新生,不得不說本身仍是實力太弱。。( ˇˍˇ )

寫到這裏,相信不少大牛看到了都會不屑一顧吧。。

可是,做爲一名弱校的ACM選手來講,這對我是足夠的,儘管前兩年的成績並不理想,可是隨着本身的努力,見證了學校實力的成長,也見證了本身的成長。

 

ACM是什麼?

常常有從未接觸acm的同窗過來問我,acm是什麼? ?爲何要搞acm??感受大家搞算法的好厲害啊,那個很難吧??

  可是,剛進大一的我也同不少人同樣不知道acm是什麼,只是由於加入ACMore協會,跟着學長的要求來練習,而且從刷題的過程當中能夠獲得AC的快感。隨着慢慢接觸的多了,參與各項ACM的競賽中去以後才慢慢理解爲何這門競賽活動如此多的人蔘與:acm競賽不一樣於其餘競賽,在有限的時間內經過三名隊員的配合解決不一樣難度的題目,而且能夠實時看到本身代碼的返回結果,這讓acm競賽以它的公平性與高效性區別於其餘的各門學科競賽。

  爲何要搞acm,首先得要知道爲何會有acm競賽,廣爲人知的是,如今各大互聯網技術都代碼 時間更快、內存更小、代碼更短, 這樣的代碼纔是公司、企業所但願員工寫出的,而這就須要有較強的代碼邏輯能力,較好的數據結構基礎,較好的算法思想。而acm這項競賽就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讓在校學生學習如何優化代碼,學習更加高效的算法解決相同的問題。

  學習算法並不厲害,誰均可以學得來,但這並不表明算法就是很容易的,相反的,算法是一門很深的很難掌握的思想。那麼搞ACM難就難於堅持,堅持學習算法,獲得的是思考問題的方式的轉變,強迫寫出更加高效,更加簡潔的代碼,這就是咱們的最終目的,也是最大的受益。

 

  c語言剛學會輸入輸出的我當時就被學長推薦着去作HDU 11頁的題,當時就覺着看到AC的時候就是最開心的時候,最瘋狂的時候,曾經在紙上寫好代碼,下晚自習有半個小時在機房敲上去提交。。。後來過了四級不用晚自習,本身買了電腦後,就常常帶着電腦到機房刷題。。。大一下的時候甚至體育課也翹掉刷題,那時候個人一個感受就是,怎麼每次到機房都能看到浩神(ps:把我「坑」進協會的那個學長),後來慢慢才瞭解到原來他就是咱們學校ACM的 實!力!代!表!!一直都在膜拜,歷來沒想過超越。。。orz

  刷完學長給新生(咱們)安排的100+題(全是A+B類的水題)後,頓時感受本身信心爆棚,決心要一直學的更多。。(ACM這東西就是越學的多,就越以爲本身知道的少。。。),也正是這樣,開始被學長,教練慢慢認識,有幸參加了大一下的長沙邀請賽、當時學校去了3個隊,全!部!爆!0!!被虐的死的心都有了(竟然連一道籤!到!題!都!沒!有!)。

  大一參加的大大小小的比賽也很多,本身如今都記不清了,,,也許正是由於這樣,身邊有這麼一羣人有事沒事開開玩笑,一塊兒訓練,一塊兒刷題,本身才能堅持下來的吧。。。。

 

如今知道ACM是什麼了嗎??O(∩_∩)O哈哈~ 還不知道請自行百度:ACM/ICPC

 

怎麼訓練ACM?

  大一暑假是這幾年經歷的最漫長的一個暑假,不只在於天天洗宿在機房,吃飯在食堂,更是由於相互出題,相互逗逼,,天天均可以學到A題的  新姿式  ,同時爲了應付下一學期的省賽,時間安排的很緊湊。說到比賽,說到組隊,可以找到兩個和你有一樣興趣的人也是很重要的,有了相同目標,有了相互的契合,有了時間的磨鍊,每一個人均可以學到更多。

  大二上有幸拿了省二後,慢慢身邊愈來愈多的人開始作本身的事情了,有自學的,有打遊戲的,也有 加「實驗室」的。咱們學院的實驗室很少,可是他們直屬學院管理,而咱們屬於協會,大一下學期開始身邊愈來愈多的人開始考慮加入實驗室,作一些系統應用,作一些嵌入式有關的內容,最初我也很眼紅,甚至還報了名,加了java實驗室,但是通過一段時間,我發現那裏根本找不到我想要的 「快感」,根本找不到其中的樂趣所在。然而,搞ACM更多的不一樣在於,到了某個階段。絕大多數的內容都要靠本身學習,本身去啃書,啃博客,啃各大OJ。大二我也在迷茫期,只惋惜迷茫的時間太長了一點,乃至大二的時間進步不多。

  在以後的時間,隨着與隊友的密切配合,逐漸找到了刷題狀態,校內隊員之間組織競賽,校外組隊與外校隊員競賽,在競賽的過程當中積累經驗不只能夠看出本身與外校的差距,同時也能夠增廣本身的見識面,是本身學習的更加普遍。

 

  至於訓練,我所學到的東西都太簡單,也有不少沒有貼到博客中來。 建議參考 浩神的博客kuangbin大大 。。。看看大神的刷題歷程,也能夠看看其餘大神的刷題總結:一位ACMer過來人的心得

個人算法學習之路。。。網上諸如此類的博客有不少,甚至還有不少高中生的刷題平常,你們均可以去借鑑一下,這就要靠本身的挖掘了。

  這裏貼上一句kuangbin大大的名人名言:

    人一我十,人十我萬,追逐青春的夢想,懷着自信的心,永不言敗

  這裏順便給幾個刷題網站:HDU(國內最大)、codeforces(全球人都在用)、VirtualJudge(這裏能夠自定義比賽)、hihocoder(這裏的學習計劃挺好的)。。。


進實驗室跟搞ACM有矛盾嗎?

  這是必然的,實驗室會敦促你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出什麼成果,集訓隊(深刻學習算法的校級組織)會要求你在一段時間內掌握某部分算法,這二者都須要花時間與精力來打磨。想要在某一方面有比較好的發展,必須本身花時間去學!而我,遵從了本身心裏的聲音,從容的選擇了後者。

 

 

ACM給了我什麼?

  這裏首先要講的就是,ACM讓我大學生活變得充實(這句話我說的一點也不虛,發至心裏)。實習期間,有一個外校的同ACM選手給我講:「大學畢業,忽然不刷題了,總感受有些失落」。大概這就是真愛吧O(∩_∩)O

 

另外,很是現實的問題就是,「這個競賽花了我這麼多時間,對個人考研或者就業有幫助嗎?」

  答案是確定的,ACM刷題對我來講不只僅是充實生活,不只僅是德育分加成,更加對我學習能力是有幫助的。若是你選擇的是要去畢業後就業,那麼這正是公司看重的,相對於你作過多少系統,學習到了多少語言,知道多少框架,更加看重的是你是否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學會公司所要求的內容,作出來的產品(這裏指代碼)是否可以知足公司的要求。而這些,正是一我的能力的體現。而若是你要選擇的是考研,首先一個關鍵就在於外加成,一個學生只有一流的成績是不夠的,學校會考重你有多少活動加成,這裏就包括:校院活動、學生事務、學科競賽等。若是你這兩項都知足要求的話,那麼恭喜你,你拿到了學校的保研名額,不用再受準備考研的痛苦日子。

 

如今學校一屆比一屆要強,但願學校的ACM發展愈來愈好~~

最後仍是必須得感謝一下隊友的支持,完美的配合。還有感謝胡老師的耐心幫助,沒有胡老師的幫助,想必也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績~~~

 

但願以上的內容能夠幫助到你們(fresher能夠看看,大神隨便在下面吐槽幾句就好啦~~)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