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當今的全球化知識經濟社會中呈現出信息氾濫和知識更新週期短的現象,知識管理逐漸成爲現代企業管理中不容忽視的一環。虛擬企業是基於共識目標而組成的動態協做組織,成員參與的流動性與各成員之間地域分佈的離散性決定了組織內各種有價值的信息與知識可以及時、準確的交流和共享成爲虛擬企業成功運做的關鍵。
同時,虛擬企業的組建是基於信息技術的,隨着互聯網步入Web2.0時代,網絡可以提供快速高效地獲取和共享信息的途徑,而Wiki做爲Web2.0中重要的知識協做技術完全改變了知識的獲取和轉移模式,其自由便捷的交互方式更使得廣大互聯網用戶從受衆轉變爲傳播的主體,給知識共享帶來了新的契機。
在此形勢下,如何搭建一個基於Wiki的虛擬企業知識共享平臺來加強組織的創新能力則成爲了一個亟待解決的研究議題。
2、虛擬企業建設知識共享平臺的必要性
虛擬企業網絡化動態聯盟的特性決定了其對知識管理的需求主要體如今對知識價值鏈中知識的傳播共享和創新應用的管理上,以使整個組織的知識在流動中不斷增值。所以,一個開放、協做式的知識共享平臺在虛擬企業中的做用極爲重要。
(一)虛擬企業發展的須要。競爭的全球化和不斷加快的產品創新速度使得知識的共享和有效利用成爲企業發展的重要需求。在此環境下,做爲知識密集型的企業組織形態,虛擬企業內部成員之間的有效合做依賴於彼此間的工做協同和信息共享,想要提高整個組織的優點競爭力必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成員企業之間的資源互補和優點共享,而搭建促進知識轉移和共享的互聯平臺是實現企業聯盟優點資源整合的有效途徑,是虛擬企業持續發展的技術需求。
(二)虛擬企業動態組織形態的須要。虛擬企業是由多個各具專長的敏捷型企業圍繞共同的項目而組建的動態聯盟,旨在面對多變的市場競爭環境時可以迅速地向市場提供產品和服務,於是在必定
時間內其組織是可重組和可擴充的,各成員企業間則呈現出跨地域分佈式並行協同合做的形態,須要依託強有力的信息網絡技術突破空間的限制來進行有效的知識流管理和充分的技術交流,進而在聯盟成員間創建起信任合做的關係,這一樣須要建設一個基於互聯網的開放式知識共享平臺來實現。
(三)成員企業及個體員工間溝通創新的須要。成員企業之間以及員工間的溝通都是基於知識進行的,知識分享有利於挖掘並傳遞隱藏在企業及個體員工中的各類顯性和隱性的知識資源。據調查,目前企業員工主流的學習方式:一是在互聯網中學習;二是向有經驗的同事討教。在基於 Web2.0 技術的知識共享平臺上,信息可以快捷及時的溝通,聯盟成員可分散在全球各地進行協同合做;企業員工可以經過平臺獲取專業知識、自由地分享經驗、共同構建專業知識庫。
普遍的討論可以促進我的思惟的活躍和集體智慧的產生,從而推進企業的不斷創新和優化。
3、基於 Wiki 的知識共享平臺模型架構
爲使知識共享得以成功地實施,實現對顯性知識的有序管理和對隱性知識的不斷挖掘和沉澱,虛擬企業首先須要創建知識共享平臺的模型架構,它是一個以虛擬企業知識流動過程爲基礎,利用 Wiki 技術和管理技術搭建起來的 Web2.0 體系結構。
(一)虛擬企業知識共享平臺的架構體系
基於 Wiki 的系統通常採用多層分佈式結構,本文提出的虛擬企業知識共享平臺模型的體系結構包括四個層次:數據管理層、應用支撐層、服務實現層、門戶接入層,不一樣層次分別提供實現知識共享功能所需的各類技術和方法。
一、數據管理層。知識共享平臺的建設須要全面整合虛擬企業的數據和知識資源,位於底層的數據管理層存儲各種數據資源,是虛擬企業的Wiki 知識庫,包括了組織內部的業務數據庫、文檔庫和外部的互聯網在線數據庫等各種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
該層經過規範化的元數據管理機制實現數據的有效存儲和檢索,處理數據存儲位置的分配,如知識點的修改歷史、知識的連接和用戶資料等內容可存放於主數據庫中,詳細正文可存於外部共享存儲羣中等;同時,該層還提供數據鏈接、轉換服務和獲取服務,向上提供統一的數據接口,是開放式共享系統的基礎平臺層。
二、應用支撐層。應用支撐層提供豐富的各種通用應用及基礎服務構件以快速地構建上層應用,即從軟件技術的角度支撐知識共享管理應用過程當中的知識識別、蒐集、組織、共享、應用和創新的動態過程。它提供基礎的服務構件,如接口管理、內容管理、Wiki引擎、工做流引擎、知識倉庫、應用中間件、結構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從整合、協同、管理和服務各方面提供支持以實現知識共享平臺的界面集成、應用集成、數據集成及流程集成。其中,Wiki引擎能夠對資源進行形式化描述、爲資源增長語義標註處理,用以完成 Wiki 頁面向 HTML 頁面的轉換以及 Wiki 頁面編輯版本記錄的保存等功能,從而使 Wiki 知識庫得到更新。
三、服務實現層。服務實現層是知識共享平臺的核心,由 Wiki 提供的支持面向聯盟企業羣體的協做式創做技術來有效引導廣大企業員工自由分享我的經驗併發揮羣體智慧參與到平臺的互動和創造中。該層面向各成員企業提供了各類具體知識服務的邏輯處理,包括企業及我的知識庫的管理、成員企業的協同
工做流程管理、目標項目管理、項目知識的發佈、推送、檢索、羣創和評審、項目需求信息分析、貢獻率統計、數據挖掘等可以給予知識共享平臺提供有效管理和支持的服務實現。
四、門戶接入層。虛擬企業「一站式」的知識服務門戶,是一組具備相同標準和規範體系的網站羣,用來管理平臺及子站點的請求和響應,爲各成員企業及公衆用戶提供統一的登陸入口和身份認證,經過整合平臺的遠程訪問、無線訪問和單點登陸方式,爲接入點的不一樣應用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實現對知識共享平臺跨時空的實時在線支持。
(二)虛擬企業知識共享平臺的協同工做模式。基於 Wiki 的知識共享平臺的架構創建給虛擬企業提供了一個協同工做的平臺和技術環境,當使用該平臺進行基於知識共享的成員企業協同創造時,一般會遵循如下的模式展開:
首先,由聯盟中的核心企業根據當前的合做項目內容,經過平臺建立一個新的知識項目,並針對項目的知識要點從平臺所維護的各成員企業專家庫中遴選技術專家加入項目組,根據各人的專業領域分配項目流程中相應的關鍵環節任務,初步組建起項目的核心成員組。
其次,項目初創完成後,將在平臺上以Web主頁或者內容推送的形式發佈新項目的公告,召集各企業第一線的員工主動參與項目。到了約定的協同工做時間,項目組成員可經過互聯網絡或無線移動設備等多種方式接入到知識共享平臺進行「面對面」的知識交流和協同的技術創新討論,平臺上對於每一個人每一次的經驗和知識的分享行爲都將進行我的貢獻值的統計和實時排行。
再次,在項目建設過程的非協同工做時間段,各成員企業的員工隨時隨地進入知識共享平臺都能輕鬆獲取與項目相關的大量信息資源,發現與本身有共同關注點的員工,這利於有創新意識的員工就特定主題進行創新研究時獲取知識並造成以項目組爲核心的主題知識社羣,同時經過在社羣中普遍充分地交流和討論,可以促進我的隱性知識的外顯化和普遍傳播,實現基於知識共享的跨時空項目協同共建。
最後,對於項目組成員發揮集體智慧共同創新的技術知識,虛擬企業須要組織行業權威專家進行正確的評估,並制定
制度獎勵貢獻了經驗知識的員工,從而造成一個尊重我的創做,鼓勵信任合做的團隊精神,員工樂於分享新知並持續學習和發展的企業文化氛圍。
4、結束語
基於Wiki的虛擬企業知識共享平臺是一個以傳遞知識、促進知識集成和創新、增值企業智力資產、有效協同各成員企業快速完成市場任務的網絡化知識服務平臺,它適應了知識經濟時代對虛擬企業管理模式的挑戰,提高了企業總體的核心競爭力,是虛擬企業持續發展壯大的須要。
[1]孫波,黃敏.高科技虛擬企業知識管理系統的構建和實施策略[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20.10.
[2]譚觀音,左澤平.虛擬企業知識管理模型[J].合做經濟與科技,2011.20.
[3]魏青,郭東強.虛擬企業知識管理的框架模型及其軟件架構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