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成本管理方法論(一)——雲成本管理模型

因爲零固定投資和具備彈性等顯著優點,雲計算已被絕大多數的企業所採用1。但與此同時,因爲還沒有造成有效的管理實踐,雲資源的過分使用和浪費已成爲雲用戶關注的最主要問題2html

雲成本管理已成爲雲用戶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同時對於成熟用戶,成爲最爲關注的問題

其中,據 RightScale 調研結果企業雲服務使用費用廣泛存在 30% ~ 45% 的浪費。另據 Gartner 數據,2017年雲服務(僅包括 IaaS 和 PaaS)市場額度約在 460 億美圓,所以僅 2017 年,企業在雲服務使用中的浪費達到 140 億美圓以上算法

來源:Gartner - Worldwide Public Cloud Services Forecast(2017年10月)

能夠看到,對雲服務成本的有效管理已成爲雲用戶的迫切需求,同時,對此問題的研究具備巨大的市場價值,所以,做者將在後繼展開一系列系統的分析研究,嘗試造成一套儘量全面完整的雲成本管理方法論,以便爲雲用戶和雲管理軟件提供商提供有助的參考。網絡

內容計劃

要真正管理好雲資源成本,方法論和管理措施一樣重要,前者爲咱們提供一個可行的探索途徑和指導,後者將爲咱們提供切實可操做的方法。因此要創建一套可行且可操做性的雲成本管理實踐體系,必須兼顧這二者。因此做者也將嘗試從這兩方面來作一個完整的探索和討論。框架

就目前想到的,做者計劃按以下大綱來完成這一系列文章:ide

  • 1、《雲成本管理模型》 —— 創建雲成本管理基本分析框架
  • 2、《雲成本管理之使用管理模型》 —— 具體化使用管理場景下的雲成本管理模型
  • 3、《雲成本管理之優化管理模型》 —— 具體化優化管理場景下的雲成本管理模型
  • 4、《雲成本優化效果測量模型》 —— 分析雲成本優化效果不一樣測量模型及其優缺點
  • 5、《計算資源雲成本管理分析》 —— 根據不一樣雲平臺下不一樣類型計算資源的共性及差別,細化和補充其管理措施細節
  • 6、《存儲資源雲成本管理分析》 —— 根據不一樣雲平臺下不一樣類型存儲資源的共性及差別,細化和補充其管理措施細節
  • 7、《網絡資源雲成本管理分析》 —— 根據不一樣雲平臺下不一樣類型網絡資源的共性及差別,細化和補充其管理措施細節
  • 8、《其餘資源雲成本管理分析》 —— 根據不一樣雲平臺下不一樣類型非計算、存儲、網絡類資源的共性及差別,細化和補充其管理措施細節

雲成本構成要素

雲成本是指雲用戶在特定時間內使用特定數量的雲資源或服務所產生的費用3。像任何商品的成本同樣,雲資源成本由兩個變量決定:使用量和單價,咱們將它們統稱爲「雲成本構成要素」。出於表述的便利,咱們後面通常會將這兩個變量稱爲用量和價格。所以有:優化

雲成本構成要素:用量、價格ui

雲成本構成要素

須要注意的是,在不少情形下用量是時間相關的,即用量是資源靜態數量與使用時長的乘積。如 1 臺虛機運行 1 小時所產生的費用,1 GB 塊存儲 1 個月產生的費用等。雲計算

雲成本管理模型

對於雲成本的管理,咱們的基本思路是,要管理或控制某一因素,必須先制定出相應的規則來斷定此因素是否符合指望,若是不符合指望,就須要對此因素實施既定的處理措施。rest

基於上面的思路,引入咱們的雲成本管理模型:htm

雲成本管理模型

在此管理模型中,雲成本管理活動由四個維度決定,它們分別是:

  • 管理對象
  • 管理時點
  • 斷定規則
  • 管理措施

這樣,能夠將雲成本管理定義爲:

雲成本管理是預先定義管理對象、管理時點、斷定規則和管理措施,並在特定的管理時點,對特定的管理對象根據對相關斷定規則的斷定,實施相應管理措施的一系列活動。

根據在管理對象上的差別,咱們將雲成本管理分爲兩大類:使用管理和優化管理。使用管理的管理對象是一個個單獨的資源對象,優化管理的管理對象是資源指標及不一樣資源之間的關係。

雲成本使用管理與優化管理

下面對這四個維度分別進行說明。

管理對象

如前分析,雲成本由用量和價格兩個雲成本構成要素決定。同時,做爲雲成本管理的兩種類型,使用管理和優化管理的核心目標都是成本,所以這兩個要素將是基本的管理對象或對管理對象的分類依據。下面分別說明。

什麼是管理對象?

- 使用管理

在使用管理中,對於雲成本咱們也有會一些直接的管理指望(如成本預算),所以它也須要做爲一個獨立的管理對象。所以,使用管理包含以下三個管理對象:

  • 成本
  • 用量
  • 價格

- 優化管理

如前所述,優化管理的對象是資源運行指標或資源對象之間的關係,由於不一樣資源之間的關係較爲多樣,難以事先列舉,因此咱們暫僅對管理對象作以下分類:

  • 資源關係類
  • 資源指標類

管理時點

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因此對管理對象的管理不能只在對資源的使用行爲進行時進行。通常地,咱們須要在事前、事中和過後三個階段都進行管理。固然,由於這三個階段有其不一樣特色,因此管理目標和內容也會有所不一樣。

什麼是管理時點?

管理時點是預約的可明確界定的實施管理行爲的時間點。管理時點能夠是肯定的時刻,能夠是某些階段,也能夠是特定事件的發生點。就咱們要研究的內容,咱們定義以下幾個管理時點:

  • 事前
  • 事中
  • 過後

這裏的「事」,對於使用管理是指使用雲資源的活動,既包含建立、刪除資源等有明確時間點的活動,也包括保持虛機運行、保持數據持久化狀態等時段性的活動;對於優化管理,是指可優化問題的檢查和處理活動。

斷定規則

斷定規則是指對管理對象的限制、約束和指望規則。斷定規則每每會以口頭、書面或是程序邏輯等多種方式體現,同時這些不一樣方式對於參與者的約束程度也是不一樣的,好比說口頭要求的約束強度會比較弱,而固化的程序邏輯的約束強度會很強。

什麼是斷定規則?

根據約束強度從弱到強的順序,咱們把常見的一些斷定規則類型羅列以下:

  • 口頭要求
  • 實踐示範
  • 制度規範
  • 程序邏輯

其中,「實踐示範」是指未書面描述,但現有參與者正在執行的流程或規則。一般來講,斷定規則的強弱會影響管理的成本和效果,好比約束強度俞強的類型,其前期準備階段的成本會更高,但後期執行的成本會更低,同時執行效果會更好。

另外,須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對於一套用於實際執行的斷定規則,其每項規則應是可衡量的。也就是說,應有明確的算法或標誌可判斷某一規則是否被違反。

管理措施

首先,定義兩個名詞:

  • 違規 —— 違反斷定規則
  • 合規 —— 符合斷定規則

進而有以下定義:

管理措施是斷定違規,並報告及處理違規的一系列活動

能夠看到,違規是管理措施的核心關注,因此也能夠說,管理措施就是圍繞違規進行的各項活動。

什麼是管理措施?

在不一樣的管理時點,其管理措施會有所不一樣,能夠作以下分組:
事前:

  • 制定規則

事中:

  • 發現違規
  • 報告違規
  • 處理違規

過後:

  • 改進規則

下面逐個作具體說明。

- 制定規則

在前期制定斷定規則詳細規則說明和可行的判斷方法。

- 發現違規

發現違規的難點在於對斷定規則是否被違反的斷定。通常來講,斷定規則強度越弱,其是否違規的界限會越模糊,同時對於違規的斷定結果也越不肯定。

而發現違規是後繼管理措施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斷定規則的強度對於管理措施的可行性及效果有着關鍵的影響。因此,在條件容許並具備經濟可行性的狀況下,應制定強度儘量高的斷定規則。

對於如何發現違規,通常有以下的一些方式:

  • (人工)隨機抽查
  • (人工)按期巡檢
  • (人工)節點檢查
  • (程序)定時掃描
  • (程序)事件斷定

其中,節點檢查是指在流程的特定節點檢查斷定規則是否被違反,從而決定流程的下一步走向。 事件斷定是指在發生資源操做或監控事件時,斷定此操做是否將要致使或已經引發斷定規則被違反,從而決定拒絕仍是許可此操做。另外,對於(實時)監控情形,根據其是輪詢觸發仍是事件觸發,應歸於定時掃描或事件斷定,因此不將監控做爲單獨的方式列出。

- 報告違規

報告違規的方式比較多樣,通常有:

  • 電話
  • 消息(包括手機短信、IM軟件發送的消息及應用通知等)
  • 郵件(包括文檔)
  • 網頁
  • API

等等。具體採用何種違規報告方式,通常與違規的發現方式有關,好比對於人工發現方式,通常會經過電話或郵件報告,對於事件斷定方式,通常會經過 API 返回值報告。

- 處理違規

對於使用管理,處理違規的方式通常只有兩種:

  • 許可
  • 拒絕

許可即容許建立資源或容許資源繼續運行;拒絕指拒絕資源建立請求,或停止正在運行或使用中的資源。

但對於優化管理,處理違規的方式與管理對象、管理時點、資源種類等因素均有關係,所以具體內容很是多樣,咱們將在後面專門研究。

- 改進規則

根據前置管理措施的執行狀況和分析結果,須要對斷定規則不斷進行改進。這樣纔可使雲成本管理活動造成一個持續的正向反饋閉環。

雲成本管理流程

在雲成本管理模型中,咱們定義了三個管理時點:事前、事中和過後。這三個管理時點先後相連造成一個循環,構成了一個閉環的雲成本管理流程。

雲成本管理流程

咱們也能夠將三個管理時點稱爲三個階段,所以雲成本管理流程就是按照事前、事中、過後的順序循環往復這三個階段,並在每一個階段中實施其相應的管理措施。

下面對這三個階段作進一步的說明。

事前管理

使用管理之事前管理措施

在事前管理階段,主要的管理措施是制定詳細、準確和具備可操做性的斷定規則。這裏的「可操做性」是指斷定依據應該有切實可行的獲取方式,同時,斷定結果應該是肯定的、無二義的。

事前管理階段的工做須要縝密細緻,同時相對單調,但這一階段能夠說是三個階段中最重要的,這一階段的執行質量將直接決定着後繼階段的執行效果。

事中管理

使用管理之事中管理措施

對於不一樣的斷定規則,其事中管理的基本措施是一致的,即包含以下三項內容:

  • 發現違規
  • 報告違規
  • 處理違規

具體來講,在建立資源或收到資源掃描結果時,將應用事前階段建立的斷定規則來嘗試發現違規。若是發現了違規事件,則將報告此違規。在接收到違規事件後,通常有兩種處理方式:忽略和處置。

具體按忽略仍是處置處理,由具體的業務要求決定。另外,對於沒有明確指定違規處理措施的情形,將默認按忽略處理。

過後管理

使用管理之過後管理措施

過後管理措施對不一樣的斷定規則也是一致的。過後管理措施的基本內容是將資源當前及歷史的整體狀況經過報表呈現出來,以便報表查看者瞭解整體信息及改進斷定規則。

通常來講,有以下三種類型的過後管理報表:

  • 資源報表
  • 成本報表
  • 違規報表

其中,如上報表均可以按資源類別,雲平臺,雲帳號,成本單元,項目等分組統計。另外,違規報表是對違規事件的統計,其彙總了歷史違規記錄和當前正在發生的違規事件。

下期預告

下期文章:《雲成本管理方法論(二)——雲使用管理》,將會針對使用雲資源(相對於優化雲資源)這一更具體的場景細化管理模型中的斷定規則及管理措施等內容。

個人簡書原文:https://www.jianshu.com/u/2c50e23e4535


  1. 根據 McafeeRightScale 等機構的調研數據,已有 90% 以上的企業在使用雲服務。

  2. 根據 RightScale 《2017 State of the Cloud Survey》 中調研數據,成本管理已成爲成熟的雲用戶其最爲關注的問題。

  3. 從財務實踐上來講,成本和費用是不一樣的,但對於咱們要研究的問題,沒有必要區分這兩個概念,因此在文中會將這兩個詞做爲等價的概念混合使用。另外,因爲在討論成本問題時,多數情形下不須要區分雲資源和雲服務,所以後面在無特殊說明時,將用「雲資源」指代「雲資源或雲服務」。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